APP下载

重庆丘陵山区水泥石灰岩绿色矿山建设探析

2022-03-21

绿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矿区矿山绿色

黄 勇

(重庆市通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4300)

1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矿山资源具有不可再生属性,如何在开采利用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显得很重要,绿色矿山应运而生,绿色矿山建设思路解决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问题。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受益最典型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同时,重庆市又属于喀斯特丘陵山区,具有喀斯特地貌环境脆弱特征,如何在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保护好环境显得很重要。

学术界主要从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和面临困难、矿山指标体系建设及案例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杨俊鹏等[1]在分析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转变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绿色矿山是我国矿业发展唯一出路;乔繁盛等[2]从转变观念、政策鼓励等出发详细论述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刘丽萍等[3]提出扩大参与主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等推进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张德明等[4]利用层次分析法,将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 类28 个指标;黄敬军等[5]以绿色矿山建设“32字”标准和“八化”标准为基础提出建设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刘亦晴等[6]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利用CRITIC_G1法确定指标对应权重,并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张文龙等[7]围绕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绿色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指标设定原则、指标量化处理方法与评价思路。郑季良等[8]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福建金东矿业公司为案例,分析了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实践,提出了有益探讨;学者们选取案例,从某一行业出发对绿色矿山进行探讨,结合矿区实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9~12];张森等[13]详细分析了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并提出了推进分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战略及进一步激励完善措施。总的来说,当前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研究较多,但缺乏喀斯特丘陵山区水泥石灰岩矿山研究案例。为研究重庆市喀斯特丘陵山区水泥石灰岩绿色矿山建设情况,选取忠县石板水水泥石灰岩绿色矿山建设为案例,在分析了研究区基本情况及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后,结合研究区实际,选取了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建设绿色矿山措施,旨在为完善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研究,为喀斯特山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

2 重庆丘陵山区绿色矿山建设概况

2.1 重庆市概况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是长江上游沿岸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自1997 年直辖至今已有25 年,属比较年轻的城市。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重庆市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是我国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全市总面积8.24 万km2,辖26 个区、8 个县、4 个自治县,常住人口3205.42 万人。重庆以喀斯特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中高山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地势是东南和东北部高,中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区域逐级降低。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 ℃;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全市共发现矿产资源68 种,矿山资源丰富,现实优势矿产有锶矿、煤、铝土矿、锰矿、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重庆是我国典型的大农业、大工业并存的城市,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全市有耕地面积162.2 万hm2,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优质水果、榨菜、桐油、烤烟产地。研究区还是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群,并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此外,还是我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且已形成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一体化现代服务业。

2.2 绿色矿山建设概况

绿色矿山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又要将因开采矿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影响控制在环境可受的范围之内。绿色矿山建设是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同时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物、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及生态破坏失衡等负面情况,最大限度地予以恢复治理,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十年来,研究区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经历了从初期试点到现在基本铺开过程;且按照先国家试点矿区建设,再到市级试点建设,最后全面铺开这一步骤,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发展迅速,取得喜人成绩。2018 年制定了《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020 年印发《重庆市绿色矿山管理办法》[15],更好地指导全市开展非煤露天矿山建设。当然,在开展全市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如矿山企业文化建设薄弱、分行业或分类别的评价体系建设等仍亟需出台等。

3 绿色矿山建设实例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地质环境简介

忠县石板水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位于重庆忠县石子乡,距县城25 km,交通条件便利;矿区占地0.9235 km2,生产规模400 万t/a。研究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降雨量1100~1400 mm,最大降雨量1641.9 mm,多集中在5~10 月份,约占每年降雨总量的70%,最大日降水量107.6 mm(2008年12月11日),年降雨日数112~136 d。研究区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属方斗山背斜北西翼构造,处于背斜近轴部的位置,地形为剥蚀作用下形成的狭长形平行岭谷。矿区总地势东高西低。背斜轴部二叠系地层形成高点山岭,矿层露头海拔标高一般在800~1350 m,相对高差550 m。矿区北东部地形陡峻,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率为70%以上。

矿区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分布于矿区东侧,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分布于矿区西侧,第四系(Q4)分布于低洼沟谷及斜坡地带。矿层为大冶组碳酸盐岩,由于大冶组三段、二段几乎为同一时期沉积,界线不明显,根据大冶组二段采样做基本化学分析,其基本化学成分也达到水泥用石灰岩的工业品位。矿体呈层状分布于方斗山背斜北西翼,单斜层状产出,倾向北西,倾角43~65°之间,层位稳定、厚度大,具一定规模,平均厚约340 m,包括浅灰色~细粉晶灰岩,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微、细粉晶灰岩,灰~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四种岩性。矿区内水系属长江水系,矿区属岩溶地区,地表水贫乏,地下水对矿区采场影响小,总之,矿区水文条件属于简单类。

矿体均为碳酸岩,岩石类型全为石灰岩、泥质灰岩,无其他岩石类型,为较坚硬岩石,其中石灰岩岩质较硬,泥质灰岩岩质稍软,矿石抗压强度较高。矿区内未发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大部分地段植被较发育,无重要的基础设施,居民集中,均位于开采范围之外,石板水地区地势开阔,露天开采条件良好。

3.1.2 水泥石灰岩矿主要构成及现状

矿区主要包括生活区和办公区(有3栋职工宿舍和1栋办公楼)、公路(路面宽15~25 m)、采矿及作业区(开采区面积约68 万m2、破碎加工区)、弃土场及其它机修区等。从6 个方面分析研究区绿色矿区现状,一是环境指标:矿山布局基本合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分开建设,办公区和生活区道路已硬化,其它道路未硬化;矿山绿化率低,未实施有效的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二是资源利用方面:矿区编制了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实行至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形成有2 个最终边坡,但基本未恢复治理。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指标:采矿回采率在90%以上,正在申请对三叠系上统嘉陵江组灰岩进行开采,弃土已回覆到最终平台上用于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四是节能减排指标:无能耗台帐,无法核实能耗指标,破碎加工系统已安装有除尘器,运输皮带已实现全封闭,采用液压潜孔钻机打眼,自带收尘装置,运输道路由洒水车实施防尘喷洒,生产性粉尘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到100%,修建有生活污水处理池。五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指标:矿山主要是机械人工化开采,暂未实现数字化矿山,科技创新资金投入较低。六是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指标: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机构设置齐全,配备有测量技术员,规章制度健全。

3.2 绿色矿山建设分析

3.2.1 考核指标

根据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相关要求,结合研究区实际制定创建绿色矿山16项考核项目(表1)。

表1 绿色矿山考核考评及得分统计

3.2.2 达标情况

研究区绿色矿山建设已达标的指标有5个大项8个指标小项:分别是矿区污染物排放控制、绿色开发方面、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管理制度(表2)。

表2 绿色矿山建设达标指标统计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区绿色矿山建设综合得69 分,具体得分详见表1,绿色矿山建设已初具形态,框架已基本构建完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3.2.3 存在的问题

依照制定16 项考核项目,经逐一分析研判,有13项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分为基础设施类、综合治理类、三废治理、软件管理方面、文化及社会贡献软实力五大类。其中基础设施类包括:部分主干道未硬化,标识牌不完善。综合治理方面:边坡缺少绿化措施,绿化率不达标,且未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进行恢复治理,缺少水土保持措施,占用林地的未及时进行恢复。“三废”治理方面:缺乏排水沟、沉砂池,雨水排放悬浮物超标,装载和卸料环节缺乏防尘措施。软件管理方面:无企业信息化管理台账,且存在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等情况,缺乏单位能耗台账。企业文化建设及社会贡献方面:缺乏企业文化宣传展示,未主动公开各种社会关注的各项内容,企业社会贡献缺乏,绿色矿山创建资金需求与矿山利益之间冲突,以及参与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呈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待强化。

3.3 对策与建议

综上分析,结合绿色矿山建设详细指标,对照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促进矿山建设达到绿色矿山要求,建议如下:一是强化矿区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矿区整体效应。保持矿容矿貌整洁,各功能区划分清晰,场区秩序井井有条,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园林工程师协助做好设计、种植等工作,生活区、办公区及道路两旁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卫生状况良好;同时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道路硬化工程等。二是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方式,严格实施矿产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要求实施绿色开发,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规划方案,同时做好水土保持沟渠等设施修建任务。三是加强对矿区资源综合利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确保矿山开采可持续性。四是做足减能减排文章,提高吨耗经济效益,降低开采成本,优化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学习模仿相近优秀矿山采矿工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时淘汰高能耗设备,购买低能耗设备;同时坚持“三废”治用兼顾,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五是强化企业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规章制度,成立绿色矿山创建领导班子,逐步建立完整的矿山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绿色矿山宣传力度,提升绿色矿山建设群众知晓率;积极参加各类公益事业活动,多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提升知名度,构筑和谐矿区环境。

4 结语

水泥石灰岩矿山在社会发展与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喀斯特丘陵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分析可知,研究区绿色矿山建设得69分,绿色矿山建设已初具模型,绿色矿山建设正稳步推进;对照选取16项考核项目25项指标,仍存在基础设施类、综合治理类、“三废”治理、软件管理方面、文化及社会贡献软实力5个方面共13项指标需要加强完善。为达到绿色矿山要求提出针对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建设改进。总体来说,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已走入正常化,绿色矿山建设已全面铺开,但仍需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矿山因地制宜采取有益措施,分类分步进行创建工作。今后研究可细化具体创建措施,如针对喀斯特山区边坡治理中如何与地质岩层结合,因地制宜分区域选取绿化树种草种等方面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矿区矿山绿色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矿区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