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离不开“专精特新”

2022-03-21舒汇燚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精卡脖子产业链

舒汇燚

近段时间以来,“专精特新”成了市场的一个热词。先是刘鹤副总理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之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工信部累计公布了3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其中,昆工科技、克莱特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两家企业2020年净利润(扣非)均不足3000万元。

“专精特新”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重视?

先来看一个故事:日本一家叫作味之素的味精厂,卡住了全球芯片企业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时产生的副产物ABF,是一种用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制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场不大,技术门槛却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几乎没有替代产品。这就是“专精特新”的威力。

顾名思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它们大多是中间制造商,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不少产业链规模比较大,但许多核心关键技术、装备、材料、基础零部件和重要软件等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欧洲、日本、美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隐形冠军,它们的产品在技术、质量、一致性、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就是要加快培育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因此,培育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韌性,最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家要摒弃规模崇拜,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大公司、全能冠军,同样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很多企业家都有规模崇拜,但培育“专精特新”,最重要的是要专注,不要求大、求多元化,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也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小而专”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资本如果希望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身上挣快钱,只会毁了这些企业。只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府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政府部门必须明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鱼,也需要小鱼,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大鱼身上。大企业也必须明白,让小草成茵,建立多元的生态,大树才能长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须为小企业留出市场缝隙,才会有健康的商业生态。

3296500589234

猜你喜欢

专精卡脖子产业链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成立
四德
四德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