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技培训成果真正惠及更多群众

2022-03-21祁欣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3期
关键词:临汾市农广校农民

祁欣

如今的农村,新农人、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從“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从事农业农村工作31年的梁宝盛自担任山西省临沂市农广校长以来,在田野的变革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不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将农广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对接,将农广校的课程设置、培训内容与当地农业产业对接,将办学形式、培训手段与农民实际需求对接的“三对接”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让农技培训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培训红火  农民收益实在

2015年4月的一天,梁宝盛路过尧都区南麻村时,发现一片小麦地长势喜人,而临近的麦地的长势却相差甚远。与村民一番打听后,得知长势喜人的麦田是当地农民王加安所种。梁宝盛专程前往王加安家中了解情况,一番深入的交谈后,得知王加安喜欢总结小麦的种植经验,还经常咨询农资店的技术员,虽然热心的王加安也想把增产技术教给街坊邻居,可很多村民并不感兴趣,梁宝盛结合王加安的实际情况,给他讲解了当前“三农”政策以及农民教育培训情况,鼓励他参与高素质农民技术培训,并带动社员一起参与。如今,王加安创办的合作社社员从成立之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00户,社员每亩地可增收200元左右,间作的夏季大豆收益稳定。后来王加安还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

工作中,梁宝盛把自己当做“桥梁”。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另外,他还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课程设计,充分利用田间课堂(农民田间学校)、基地观摩,将实践课时大幅增加,把课堂培训和田间课堂、基地观摩紧密结合,形成校企联合、跟踪服务、平台互动的培训模式,大大提高培训效果。

培养有重点  就业有保障

要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需要把人才、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的“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用梁宝盛的话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临汾农广校工作的翅膀,农广校的工作要想飞越,翅膀必须硬起来。农民需要我们讲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农民需要找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就找什么样的教师;农民需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我们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

武高峰是市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优秀毕业生。来自襄汾县南辛店乡贾罕村的他,原本打过零工、干过建材行业,可在农村长大的他始终对农村有种特殊的情怀。在偶然的外出参观学习中,他萌生了发展大棚产业的想法,可没技术不专业又谈何发展?临汾市农广校结合武高峰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把培训内容与农业产业对接。他通过3年的扎实学习,掌握科学种地“技巧”,取得中等专业学历。如今依托科技种田的武高峰挑起了“金扁担”,先后荣获临汾市“苹果知识竞赛优秀选手”,运城中农乐果业联合社“优秀会长”等。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种植了300多亩的葡萄和梨。

五年来,临汾市农广校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学员1899人,奔赴新岗位的农民朋友,依靠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在各行业站稳脚跟。这一切,都离不开梁宝盛在教育工作上提出的“三个对接”。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临汾市农广校“因地制宜”开课程,深入到贫困村、产业发展突出村,开展电商、中药材、果树、养殖、种植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扎根基层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梁宝盛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写有“一腔热忱献爱心、两年扶贫见真情”的锦旗。2016年11月,根据组织安排,梁宝盛担任汾西县勍香镇杨木山村第一书记。这个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地方偏远,信息不发达,土地贫瘠,群众的发展意识还特别落后。梁宝盛钻研教学的办法,开展扶贫工作,梁宝盛和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扎实推进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科学种田技术宣传和科技示范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全村农民农业技术水平;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本村丘陵山区适宜中药材生长的优势,发展连翘200亩、间作黄芩100亩;引进48只萨福克品种绵羊,规模养殖滚动发展,拓宽致富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大力发展“特优”产业,投资50万元发展种植“翡翠明珠”“金冠”优质芦笋100余亩,年产效益100余万元;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40余万元,发展当地黄牛48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每年可给贫困户分红2000元;投资80万元建设100千瓦的光伏发电,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加13万元的收入。

这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2019年底全村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在梁宝盛看来,脱贫不脱帮扶,他还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带领村民一起实现乡村振兴。

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这是梁宝盛笃定奋进的工作态度。梁宝盛在工作中屡获佳绩,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山西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临汾市农业系统服务基层先进工作者,市农业专家突出贡献奖等称号。

如今,梁宝盛秉承一个宗旨:把课堂办成满足农民需求的资源库,让课堂汇集专家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行业人脉资源等,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资源超市”中选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真正把农民教育培训做到农民的心坎儿里。★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日报社)

3794501908206

猜你喜欢

临汾市农广校农民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临汾市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