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距离煤层上覆煤柱及采空区下巷道支护的研究

2022-03-19张雪峰

煤炭与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锚杆间距顶板

张雪峰

(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1 概 况

新景矿9 号煤层9109 工作面地表位于深脚河以东,芦湖梁以南,芦南风井及芦湖沟以西,桃河以北,属山坡、山梁、沟谷地段。井下位于9 号煤芦南区北翼东部,东为芦南风井及芦南新建副立井,南为9108 工作面(已采)、9109 工作面(正掘),西为9115 工作面(未掘),北为芦北风井。工作面上覆3 号煤层71114、71116、71118 工作面已开采,6 号煤层不可采,8 号煤层2110、2112、2114、2116 工作面已采;下伏12、13、15 号煤层均未开采。

9109 工作面地面标高890—1 048 m,工作面标高478—525 m,盖山厚度379~540 m,煤层倾角3°~ 13°,平均8°;煤层厚度1.99~3.1 m,平均厚度为2.52 m;工作面所掘9 号煤层赋存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结构中等,属中灰、中硫、中磷的无烟煤,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内生裂隙发育。

9109 工作面回风巷及瓦斯治理巷西部为一倾向SW 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6°~14°;东部为一轴向NW 的背斜构造,煤层倾角3°~10°。

根据上覆3 号、8 号煤层采掘资料综合分析,回风巷及瓦斯治理巷开口向东掘进630 m 时可能揭露陷落柱,也可能揭露其它伴生地质构造。

9 号煤层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0.78 m3/min,煤尘无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平均地温梯度值为1.6~2 ℃/hm,属地温地压正常区,无高温热害。

9109 工作面回风巷及瓦斯治理巷开采9 号煤层沿9 号煤顶板掘进,回风巷及瓦斯治理巷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净宽3.2 m,荒宽3.58 m,下口净宽4.3 m,荒宽4.668 m,巷道净高2.72 m,荒高2.9 m。两巷煤柱宽度为10 m,横贯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净宽2.0 m,荒宽2.38 m,下口净宽3.3 m,荒宽3.668 m,巷道净高2.62 m,荒高2.8 m。

工作面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与上覆8 号煤层间距较小,在2.70~7.00 m,平均约4.22 m,为近距离煤层,详见表1。

表1 9109 工作面顶底板情况Table 1 Roof and floor situation of 9109 working face

2 巷道支护方式

2.1 顺槽巷道支护方式

9109 回风巷及瓦斯治理巷采用梯形断面,顶部支护采用锚杆(锚索) +经纬网+W 钢带+梯形金属棚联合支护。梯形铁棚采用11 号矿用工字钢定制,梯形棚上口净宽3.2 m,荒宽3.58 m,下口净宽4.3 m,荒宽4.668 m,棚腿与水平面夹角为78°。顶部采用“井”字勾盘,帮部采用插花勾盘,背板使用φ140 mm×1 000 mm 两开木,背板两头超出工字钢50 mm,背板要与工字钢(棚梁及棚腿) 成90°摆放。

2.1.1 采空区下支护方式

顶部支护采用锚杆+经纬网+W 钢带+梯形金属棚联合支护,梯形棚棚距为1 000 mm。

顶锚杆选用500 号φ20 mm×2 0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杆尾螺纹为M22,每排布置5 根,间距770 mm,排距为800 mm。

帮锚杆选用500 号φ20 mm×2 0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杆尾螺纹为M22,间距800 mm,排距为900 mm,最上一排距顶板300 mm,最下一排距离底板800 mm。

2.1.2 过上覆空巷期间及前后5 m 巷道支护方式

采用锚杆+ 经纬网+W 钢带+ 梯形金属棚联合支护,钢带选用3 400mm 的5 眼钢带,顶锚杆选用500 号φ20 mm×2 000 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杆尾螺纹为M22,每排布置5 根,间距770 mm,排距为800 mm。帮锚杆排距为900 mm,间距800 mm,左右两帮各布置3 根锚杆,最上一排距顶板300 mm,最下一排距离底板不大于800 mm。

梯形棚棚距为800 mm。

2.1.3 煤柱下过巷前后5 m 巷道支护方式

采用锚索+W 钢带+ 经纬网+ 梯形棚联合支护。钢带选用3 400 mm 的5 眼钢带,顶锚索选用φ21.6 mm×8 200 mm,每排布置5 根,间距770 mm,排距为800 mm。帮锚杆排距为900 mm,间距800 mm,左右两帮各布置3 根锚杆,最上一排距顶板300 mm,最下一排距离底板不大于800 mm。

梯形棚棚距为800 mm。

2.1.4 过煤柱期间巷道支护方式

过煤柱期间采用锚索+W 钢带+经纬网+梯形棚联合支护。钢带选用3 400 mm 的5 眼钢带,顶锚索选用φ21.6 mm×8 200 mm,每排布置5 根,间距770 mm,排距为800 mm。帮锚杆排距为900 mm,间距800 mm,左右两帮各布置3 根锚杆,最上一排距顶板300 mm,最下一排距离底板不大于800 mm。

梯形棚棚距为1 000 mm。

2.1.5 巷道层间距不足2 m 时支护方式

9109 回风巷、瓦斯治理巷在层间距大于2 m但小于6 m 时,采用锚杆+经纬网+W 钢带+套支梯形棚联合支护,排距800 mm,棚距1 000 mm,顶板破碎时缩小棚距施工。层间距不足2 m时,采用锚杆+经纬网+W 钢带+套支梯形棚联合支护,帮部支护方式为锚杆+经纬网+W 钢护板联合支护,顶锚杆排距600 mm,帮锚杆间距600 mm,棚距600 mm。顶部更换为长度1.8 m 的锚杆施工,保证锚杆锚注合格。

2.2 交岔口处支护方式

交岔口施工时,将原顺槽巷道内位于开口处的梯形棚逐架更换为木棚并支设抬棚(抬棚棚腿基础为200 mm),在抬棚前后5 m 范围内棚梁下合适位置支设加强木柱。支设木柱(加强木柱)后,将交岔点处及前后5 m 范围内的棚梁棚腿及木柱用铁丝和防倒绳与顶板固定牢靠。具体布置方式如图1 所示。

图1 木棚及抬棚设计支护Fig.1 Design support of timber shed and lifting shed

3 支棚安全技术措施

3.1 支设抬棚安全技术措施

(1) 支棚段开口、透口处施工,在巷道原支设梯形金属棚之间支设木棚进行支护。在交叉口处及前后5 m 范围内梯形棚梁和木棚梁下距煤柱帮500 mm 位置贴帮木柱、巷中支设中路柱,挖好柱窝、保证每根木柱起到作用,并在交岔点处的棚梁棚腿及木柱用铁丝或防倒绳与顶板固定牢靠。

(2) 回棚腿时,先将棚上方的活矸危石处理干净,重新构盘好顶板后,方可回棚腿,逐架拆掉开口处梯形棚及木棚的棚腿,回完一架后,重新观察顶帮,无异常后再继续回腿。

(3) 回腿后,挖抬棚基础,支设抬棚,支棚时,先立好棚腿,棚梁用导链起吊安装,抬棚上口宽5.0 m,下口宽6.0 m,木抬棚高2.7 m,木抬棚棚腿基础200 mm。

(4) 抬棚棚腿必须支在实底上,抬棚支设必须保证梁、腿接合严密吻合,在腿上距梁腿接口0.5 m 处各钉一道大钯锯,梁腿里外接口处各钉一道小钯锯,钯锯必须固定牢固;木棚要砍合适的凹口进行搭接;抬棚棚梁与木棚、梯形棚梁间顶帮构盘维护好。

(5) 支设起抬棚后,再支设锁扣棚,锁口棚数量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合理支设。

(6) 支棚时要防止合楞、吊口,后空后硬,偏肩射箭,前闯后翻。

(7) 木棚及锁口棚要采用木背板花背构盘,顶帮要构盘密实。木棚及锁口棚支起后,在腿、梁结合处两侧各用钯锯将棚腿梁固定。木棚及锁扣棚棚距800 mm,棚梁之间使用钯锯、撑木固定,棚退之间使用钯锯固定。棚梁固定3 道钯锯(在梁正中及梁头各一道钯锯),棚退之间每侧固定2 道钯锯,间距1 m。

(8) 贯通后将透口侧顶帮维护好,先将方透口侧的活矸危石处理干净,并重新构盘好顶板后,方可回棚腿,棚腿要回完一架后,重新观察顶帮,无异常后再继续回腿。

(9) 木棚支护要求。

支设木棚时,要相互配合,注意观察周边情况,预防发生磕碰情况。支设木棚起吊棚梁时,连接环戴锁具固定在锚索上做导链固定环,起吊棚梁要用2 部导链分别起吊棚梁两头,棚梁要用编制的绳环起吊,严禁用铅丝或单股钢丝绳起吊棚梁。在起吊过程中,无关人员严禁在棚梁附近及下方逗留。木棚要采用木背板花背构盘,顶帮要构盘密实。木棚支起后,在腿、梁结合处两侧各用200 mm 长扒锯将棚腿梁固定住。木棚采用扒锯做拉钩,在梁正中及梁头各一道扒锯,在棚腿中部一道,撑木打在梁头处。

3.2 支设木棚安全技术措施

(1) 顶部背板为井字形构盘,帮部背板为插花构盘。棚梁上空顶部分用破板井字形构盘接顶并用木楔背紧,两帮用背板充填饱满。

(2) 棚腿基础深度为100 mm,支架腿必须下到实底,底板松软或煤层时,要及时穿鞋。

(3) 棚梁上空顶部分用破板井字形构盘接顶并用木楔背紧,两帮用矸石充填饱满。

(4) 棚与棚之间“五拉两撑”必须齐全,严禁出现前倾后仰、射肩、顺肩等不合格现象。支棚时要有迎山角,倾斜巷道每增加5°支架迎山角增加1°。

(5) 若帮部围岩较破碎时,根据帮部围岩情况挂满经纬网。

(6) 支棚时必须搭设牢固可靠的工作平台,平台用φ200 mm 的圆木柱和横梁,用双股8 号铁丝捆绑,不少于3 圈并绑扎牢固,梁上铺不小于50 mm 厚架板,施工人员在架上作业。工作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可靠,施工人员上台作业前,必须经相关负责人员检查,无问题后,方可上台作业,架上作业时,退路必须畅通。操作人员站在上面操作,操作过程中严禁有人在作业点5 m 范围内来回走动。

(7) 支棚工作不少于5 人操作,2 人扶腿,3人平台上棚梁。

(8) 若支棚段顶板破碎,需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支设一排中路柱。木柱支设在棚梁下,紧跟掘进机桥架后。木柱支设时不得少于3 人作业,打柱时,先处理干净顶板活矸,刨好柱窝,然后立柱,安排专人扶好柱,打锤时不得用力过猛,注意前后人员,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9)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帮部支护必须紧跟煤头,掘一排支一架,支棚严禁滞后。

4 支护效果

9109 工作面掘进巷道棚式支护的现场支护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9109 工作面掘进巷道棚式支护的现场支护效果Fig.2 Field support effect of shed support in heading roadway of 9109 working face

图2(a)、图2(b) 为支棚巷道,棚距为800 mm 时,梯形金属棚支护效果图,棚腿出现踢腿、外鼓现象;图2(c)、图2(d) 为棚距为1 000 mm 时梯形金属棚支护效果图,梯形棚棚梁和棚腿出现严重弯曲。从现场实际经验得知,巷道在近距离煤层下掘进采用棚式支护时,梯形棚棚距800 mm 时支护效果最佳,顶帮来压时可在棚梁下方合适位置支设木柱进行加强支护,棚腿可在下部打设帮锚索进行加强支护。

5 结 语

综上所述,近距离煤层掘进巷道的安全开采,新景矿在上覆8 号煤采空区及煤柱下开采9 号煤,顺槽巷道最优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索) +经纬网+W 钢带+梯形金属棚联合支护,梯形棚距最优为800 mm。交岔口支护方式为支设木棚及抬棚进行支护。若支棚段顶板破碎,需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支设一排中路柱,木柱支设在棚梁下合适位置。其次在掘进过程中,顶板层间距小于锚杆支护长度,要求每个生产班必须及时探测层间距,根据层间距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每班进行层间距的探测,必须坚持湿式打眼,打眼时先送水后开钻,严禁无水开钻。当探测实际层间距小于2 m时,要将孔眼进行封堵,以免上覆采空区有害气体涌出。此次研究为采空区下掘进巷道安全开采提供了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锚杆间距顶板
开始和结束
地下室顶板施工通道结构加固模式探究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爆破掘进巷道支护锚杆的振动响应研究
算距离
七煤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
浅谈地质条件回采工作面顶板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