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自信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2-03-19喻彩霞

中国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摘 要:职业自信是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自信塑造中理解工匠精神实质,在职业自信中塑造工匠精神,是对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应用的重要探索与弘扬,是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自信,有助于增强工匠韧性动力,保持工匠沉浸状态,提升工匠革新意识。增强职业自信、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优化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自我养成、健全高职院校职业自信的教育机制、改善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自信;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8-0084-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8.084

1 引言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共识,更是迫在眉睫。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涵盖了“技”“术”“心”[1]。 工匠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能外显的精湛职业技艺,更是能被外感知的高尚职业情操,还有自我内化的健全职业人格。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成果来看,从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操角度研究较多,而针对职业人格与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将职业人格应用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工作中,将有利于向更深层次推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2]。职业自信是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自信视为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着力点,在职业自信塑造中理解工匠精神实质,在职业自信中塑造孕育工匠精神,是对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应用的重要探索与弘扬。

2 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科学内涵

简单地说,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自信的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能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坚定理念信仰,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战胜挫折,创造成功人生[3]。因此,自信是一个高职学生日后成为大国工匠必备的人格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指的是高职学生基于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对未来职业发展和选择的自信心。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职业生涯最大成功的坚定信念。

3 职业自信对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一个高职学生有着良好的职业自信,有助于增强工匠韧性动力,使之能干下去;有助于保持工匠沉浸状态,使之持续干;有助于提升工匠革新意识,使之干得好。

3.1 职业自信有助于增强工匠韧性动力,使之干下去

高职学生是未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储备力量。与管理人才相比,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而当代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了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缺乏吃苦精神,耐受性差,在训练职业技能中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自信的个体对自己应对困难能力评价較高,倾向于不怕吃苦,坚持下去,战胜困难的积极行为[4]。一个具有职业自信的高职学生,面对职业技能训练中的苦与累,能发挥自信的自我调节功能,适时调整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加坚毅顽强,增强工匠韧性,更能吃得下职业训练的苦,受得了职业训练的累,能够最终完成职业训练任务。

3.2 职业自信有助于保持工匠沉浸状态,使之干得好

工匠沉浸指的是职业人在工作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完成工作任务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达到忘我的状态。当个体处于职业自信状态时,内心会充满正能量和愉悦感,他的意识会自然地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不会受任何私心杂念的干扰,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当个体缺乏职业自信时,很容易会因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小失误懊恼不已,分散工作注意力,从而无法最好地发挥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导致工作任务完成不好。

3.3 职业自信有助于提升工匠革新意识,使之干得妙

怀有自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职业技能时会为自己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比如制定一项更具吸引力的活动方案,或者设计一个更独特的产品,以制造精品或优品为职业目标,创新性完成工作任务,显示一定的工匠创新创造意识[5]。职业自信较差的高职学生缺乏积极的情绪,怀着“差不多就好啦”的心态,抱着“我不能”或“我不行”的想法去完成职业任务,制造出来的可能就是“次品”或“差品”。 因此,职业自信能激发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不断学习进取,勇于创新,达到积极卓越的人生状态。

4 通过增强职业自信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举措

增强职业自信,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努力。

4.1 优化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自我养成

高职学生要做到职业自信,外在环境与教育固然重要,但提高内在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与自我教育更为重要,这也是其他任何外力所无法替代的。

4.1.1 要正确自我认知,形成中肯的评价

高职学生大都高考成绩较差,缺乏学业自信。因此,提高对职业人格的理性认知,是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生成的首要前提。每个高职学生都是一种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通过学习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艺术型等职业人格知识,懂得分析自己属于何种类型职业人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6]。

4.1.2 要培养积极心态,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考的失利和社会偏见使很多高职学生心态悲观,认为自己难成大事,无法成长为大国工匠,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高职生要学会使思想保持积极的状态,相信自己能学会技能、学好技能,用主动的意识、乐观的精神和充实的灵魂投入到职业技能学习中来,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

4.1.3 要积极参加实践,展现优秀的自己

通过实践,高职学生将价值自信外化改变世界的行为,经过实践淬炼,从而巩固其对价值观的自信。高职学生要积极参加校园社园组织的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锻炼能力,增进自信,还要利用机会走出校园,感受社会,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服务社会,展现优秀的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体验自我价值所在,更为深刻的强化自信。

4.2 健全高职院校职业自信的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自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自信课堂教学、搭建自信锻炼平台等措施,健全高职院校职业自信的教育机制,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自信,培育工匠精神。

4.2.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坚定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信心

高职学生的不自信心态,大多是一些适应性问题与发展性问题。从心理学理论角度来看,只要干预得当,这些心理问题都可以解决,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7]。通过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激发学生潜能意识,坚定自我发展信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4.2.2 打造自信课堂教学,增强高职学生的工匠韧性和工匠沉浸

课堂上高职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而自我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自信的重要保障,因此课堂教学是增强高职学生自信心的主阵地。课堂上提升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得到老师的宽容、认可和鼓励,享受到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快乐。根据学情和专业学生特点,高职课堂要做到三性,即和谐性、开放性、挑战性。课堂气氛上师生关系是和谐的,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老师对学生充满认可和赞赏,学生对老师充满喜爱,乐于学习。课堂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束缚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深究的空间,有助于提升高职的工匠沉浸能力。学习任务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锻炼学生坚毅顽强的工匠精神,增强工匠韧性[8]。

4.2.3 搭建自信锻炼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工匠创新能力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搭建多元化自信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加入学校社团,如街舞协会、计算机协会、旅游协会,通过社团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和胆量,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自信心。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职业实践平台。职业实践是认知行业、体验职业、锻炼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职业自信的重要方法。学生走进校企合作企业,感受大国工匠的风采,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检验已学知识和技能,發挥创新创造能力,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4.3 改善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技能型人才的长期轻视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待遇和职业地位不高导致高职学生看不到职业的长远发展,心生自卑。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要大批崇尚工匠精神的工匠队伍。全社会要积极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宣传突出业绩的大国工匠,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环节的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机制,使高职学生未来职业成长有通道、职业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启森.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汲取工匠精神的应然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20(8):59-60.

[2]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92-97.

[3]文勇,姚志存.终身学习视野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5):34-38.

[4]葛星,沈娟.心理学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从挖掘和培养职业兴趣切入[J].职业教育,2019(3):55-56.

[5]喻彩霞.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7):232,234.

[6]葛星,沈娟.心理学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从挖掘和培养职业兴趣切入[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3):76-82.

[7]才晓茹,邵路才,李晓文.“双高计划”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94-96.

[8]高其胜.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226-227.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基于职业自信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XJKX18B243)。

[作者简介]喻彩霞(1983—),女,汉族,山东莘县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