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执着

2022-03-19雨匀音整理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3期
关键词:亚平神舟航天员

雨匀音整理

2021年10月16日凌晨零点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历时约6.5小时后,飞船顺利和空间站对接。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进入空间站,开启了中国航天首次长期驻留任务。这次任务除了驻留时间增加至6个月以外,最重要的看点就是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空间站。

王亚平是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曾于2013年6月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天宫一号,进行过15天的太空飞行,并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这是她第二次飞上太空,成为首位重返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作为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有人挖掘出了她背后的故事:21岁成为飞行员,33岁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讲课,41岁再次成为航天员。网友们看完她的简历后都忍不住赞叹:“姐姐真的太美了!”“巾帼不让须眉!”殊不知,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一份常人根本不敢想象的艰辛。

与美丽苍穹的深厚缘分

很多人认识王亚平,是因为她的高颜值。被称为“最美女宇航员”的她,更有着战士一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韧劲。这个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农村妹子,从小便有些与众不同。打从幼时起,王亚平的身体素质就很棒。当别的孩子还哭着吵着要糖吃时,她就已能争着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了。上学后,在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中,她更是次次都能坚持跑完全程,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7岁那年,王亚平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文化课成绩通过了空军选拔,进入长春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原主任程学哲评价道:“王亚平非常聪明,而且活泼要强,在各种模拟考试中体现出特别的聪慧和灵气。”王亚平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谦虚和刻苦。

飞行员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考验。在飞行学院学习,不仅意味着大学课程不能落下,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也一刻都不能停,拉练、游泳、跳伞都是必备项目。王亚平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跳伞时的场景,“我是第4个跳的,第一次跳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过去了,第二次跳时反而感觉特别害怕”。在那天回去的车上,同学们一起唱起《真心英雄》,个个唱得泪流满面。

1999年,王亚平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了蓝天。俯瞰脚下的壮丽河山时,王亚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飞行员的自豪,自此开启了与美丽苍穹的深厚缘分。2001年,王亚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任运输机飞行员一职。工作期间,她牢记自身责任,没有丝毫懈怠,参与执行了多个任务,如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山东抗旱以及多次战备演习。

9年时间里,她在空中安全飞行了1567个小时,并荣升为优秀的空军二级飞行员。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她却并不满足。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王亚平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她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又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也是从那时起,一颗“航天的种子”开始在王亚平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2010年,王亚平终于实现了她的航天梦,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航天员的训练更具有挑战性,其中有一项叫超重耐力训练。王亚平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脸部肌肉就会变形,眼泪会不自觉地往外流,胸口还会感到极度压抑,呼吸困难,但还必须按照规定完成各种动作,可以说是“度秒如年”。她说,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如果在训练中挺不下来,可以随时请求暂停,但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航天员碰过这个按钮。

经过近三年的训练,王亚平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員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王亚平搭乘着神舟十号,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飞向了梦寐以求的太空,成为中国“80后”航天员第一人。王亚平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第一次飞天的感受:失重的瞬间,感觉身体“蹭”地一下就飞起来了,好像腾云驾雾;视觉上也受到了冲击,舱里所有的东西都飘了起来,像有了生命,从太空看地球能感到一种生命力的震撼。

航天任务充满了风险和未知,但在被问起发射时刻害不害怕时,王亚平说,那一刻自己的脑海中只有6个字——“责任,使命,圆梦”。“身处太空时,所看见的世界会让人得到升华,有些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祖国、对家人的爱和牵挂。”

“太空教师”的精彩课堂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这是王亚平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来自距地球340多公里处的特殊亮相。天宫一号的影像同步传回地球,神舟十号航天员面对着地面6000万中小学生,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

在神舟十三号飞行期间,王亚平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课”。“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宫课堂’!”2021年12月9日15时50分许,“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传回地球。

时隔8年,王亚平再次站上“最高讲台”,不过她所面对的已经是新一批的孩子了。此次太空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参加现场活动。

当天,王亚平首先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揭秘了“太空厨房”,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为保持身体健康,在轨锻炼时所使用的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在8年前的神舟十号太空课堂中,王亚平成功制成了一张漂亮的水膜,并在水膜上贴上了小道具,上面印着一个“中国结”。如今,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中再次演示了水膜实验。在约60分钟的授课活动中,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他们还和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101中学物理老师史艺,9年前担任了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地面老师,如今再次迎来太空授课,她感慨万千。接受采访时,她眼里泛着泪花,“整个太空授课的感受就是非常激动,也特别自豪!感叹于咱们国家航天科技与综合实力如此强大”。

正如王亚平所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这也是每一个中国航天人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航天员的存在,中国的航天路才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摘编自2021年第11期《现代青年》文章《“最美太空老师”王亚平: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2021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文章《时隔8年中国太空授课再开讲:飞天梦永不失重》)

1571500511375

猜你喜欢

亚平神舟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