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研究

2022-03-19王思洁

中国市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经济发展社会保障

王思洁

摘 要:想要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协调的问题。现如今,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进而提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1-0054-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1.054

社会保障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危机,有助于制度的成功转型,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研究社会保障的功能,对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稳定也是非常有利的。尽管社会的经济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这改变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需要在重视社会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发展。

1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面的保障,实施的主体是政府,实施的对象是没有了生活来源以及生活困难的公民,实施的目的是保障这部分公民基本的需求。社会保障为国家的社会安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具体的实施主要通过经济福利制度来进行,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提升了社会保障的水平,才能够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经济社会真正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社会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是经济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社会保障本身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经济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也有着重要影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不少家庭都实现了小康的生活,但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对自己收入、家庭收入的一个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存在银行,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人们没有形成强烈的消费欲望,这也充分表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第二个方面,确保社会稳定、就业稳定、公民收入稳定、社会保障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国家需要不断地发展经济,这样才能够为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基础更加的稳定,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个方面,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公民的就业率。社会保障制度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公民失业问题和养老问题,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水平不管发展得如何,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公民的就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的时候,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而使社会保障没能按照预期完成其保障作用,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工作,同时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社会救助,社会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这对社会整体发展包括经济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2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

2.1 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失衡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地理方面的差异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领先我国其他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位置偏远,气候条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再加上自然资源逐渐枯竭,让原来的资源型城市也逐渐走向没落。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

2.2 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国家宏观经济转型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很完善,而且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小,一般只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人群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生活贫困的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更多地是给予道德层面上的激励,没有办法真正地解决这类人群的困难。另外,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情况来看,有些发展性的投资力度不是很大,例如医疗卫生、公共教育资源、社会事业管理等方面都有待改善。

2.3 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效果不明显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对比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利用社会保障来调节收入的难度,城乡的收入对比会越来越明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城市的工作者,对农村的保障建设滞后性较为明显。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需要积极地进行调节,让社会保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目的。

2.4 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受到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和近些年生育率低下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较为严重,这就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就会受到较大的冲击,目前的社会保障性工作还没有办法承担如此多的老年人的后续保障性工作。

3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主要策略

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保持国家经济水平增长的宏观趋势下,需要对社会保障性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速度放缓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现状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3.1 积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第一,社会保障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保障建设水平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无论是超前还是滞后都是不可取的。第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创新发展理念,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第三,社会保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构成,需要与其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同时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保障。第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将城乡居民都覆盖在内。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社会保障制度就只适合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相比较,前者的滞后性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更需要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作为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上要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作用,使国民的基本生活得到真正的保障,使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使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协调性。

3.2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问题是我国人口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关注养老制度,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养老制度问题,只有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才能真正地卸下年轻人肩上的部分重担,也能让老年人有一个更加幸福舒适的晚年生活,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友爱的发展。上面还提到了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积需要扩大,促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农村和偏远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现如今,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以医疗系统为例,城市中的居民基本在发病的时候都能够得到较为及时的治疗;城市中的低保户也能得到相应的救济,保证基本的生活,正是有着这些社会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积极性都相应提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农村在这些方面就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部分农村居民基本不能享受到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也不是很完善,农民没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这就需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3 构建高效且科学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机制

我国现如今的社会保障建设一直都在全面的推进和发展,建设的层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保障资金也要稳步增长,才能与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匹配,反之,科学而又高效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机制也为社会保障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些落后的地区来说,只有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机制稳定持续增长了,才能为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证,这也是落后地区社会保障能够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关键所在。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财政投入的增加,另一个是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第一,在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需要不断地增加,从而确保增长机制的稳定性,使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更加的规范,更加的制度化。第二,社会资源需要多方面调动,这样才能使得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更加的多样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借助政府的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慈善活动的推广,这样在社会保障资金当中提升慈善公益捐款的比重。还可以扩大公益彩票的发行规模,不断创新博彩方式,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这样能够促使这种方式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第三,在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社会保障体系想要保持持续性的发展,需要组织支持,也需要人力方面的支持,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组织系统,也需要在专业人才队伍方面加强培养和建设,可以建立社会保障监督管理机构,这样方便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更好地完成基本的社会保障的相关事务。

3.4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的福利水平

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也迫在眉睫,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我国在调整社会保障时,还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市场的物价情况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保障的福利待遇同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保持协调,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穩定和幸福。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一个重要的反映因素就是社会保障的水平。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完善,但是不足也是存在的,为了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还需要不断进行策略的探索和调整,进而形成完善的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孟一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2-13.

[2]华建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J].社会保障评论,2017(1):3.

[3]闫石.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J].中国市场,2021(3):49-50.

[4]杨亮,丁金宏,郭永昌.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J].人口与经济,2014(2):94-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与财力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RS-2020-2002)。

1975501186359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经济发展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