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物流新发展视角下乡村振兴破局探究

2022-03-19朱新琦

中国市场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乡村振兴

摘 要: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流通领域的衍生,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2021年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而乡村物流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如何以农村物流的畅通和高效破局,以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马克思流通理论作为基础,分析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未来农村物流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农村物流;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2-0006-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2.00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从1982年起都以此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征途中,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中国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对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点和冷链物流做了重点强调。中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不可小视的重要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透视中国农村物流的困境

1.1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阐释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源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根据文启湘教授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包含流通独立环节论、流通过程论、流通生产论、流通费用论、流通效率论、流通产业论、流通体系论七大部分。这里的流通是指商业领域的“四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集合,更是对地域和经济行业概念的总体概括,也是对商品流通形式、环节、渠道的整体涵盖。对商品价值有被动的影响,对社会再生产具有反馈和调节的作用。其核心是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流通效率,促进再生产,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农村物流概念界定

根据《中国农村物流發展报告(2013)》的概念界定,农村物流是以地域范围的多领域和类型的复合型物流,主要包含的商品类型有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品消费物流、再生资源物流等。整体上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中、西部呈现出依次递减态势。中国农村物流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有巨大发展空间。

1.3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透视中国农村物流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物流的困境,可以对农村物流发展有更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关注难点和缓解痛点,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物流系统上的优化与解决方案。流通独立环节、流通过程论、流通生产论是概念性界定,流通费用论、流通效率论、流通产业论、流通体系论是对实际有指导意义的合理化建议的基础。其在中国农村物流具体表现为:宏观上,对国家农村物流能力的布局,涉及多个环节和不同行业的复杂系统优化,国家层面的宏观处理能力;中观上,降低损耗,提高逆向回馈,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周期,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延伸;微观上,对单次物流过程的优化。

1.3.1 宏观上:顶层设计缺失或不全面

国家缺乏统一的农村物流整体规划。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但具体措施的出台缓慢。2018年出台的《快递暂行条例》和2020年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对物流监管和整体规划做出了具体要求,但实质性指标空缺,各省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总体上中国农村物流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1.3.2 中观上:个别行业和地区发展滞后

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相辅相成,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而城市的工业品、消费品和再生资源流向农村,涉及众多行业。从行业来看,涉及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再生资源物流等。冷链物流与农村物流直接相关,受到重视,但总体上中国冷库和冷链车匮乏,同时分布不均,农村缺乏相应冷链物流体系。《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优先支持在村镇具有交易场所并集中开展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服务,可以有效破解农村冷链物流发展问题。但对于其他特种物流,缺乏相应的规划和支持。

1.3.3 微观上:物流环节和物流节点缺失

农村物流环节不仅是运输和储存,在农村物流概念中还包括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及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活动。其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及信息处理是可以创造新价值的环节,特别是流通加工,在中国农村物流环节中未对农产品的产业链进行延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产品成为工业产品和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同时,中国农村存在互联网和快递点的空白,导致整体的信息网和物流网没有建成。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物流体系中还有3.6%的乡镇没有固定快递网点,同时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也没有冷链物流和其他特种物流网络的建设,中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把握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新机遇

以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物流的新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从政策上,国家加大对农村的建设,势必对基础设施和地区教育等方面发力,城乡差异缩小。从宏观经济上看,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消费需求上看,全面小康后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旺盛。从科技和信息条件上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日益成熟,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市场交易限制破除,倒逼农村物流发展。

2.1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优势推动中国农村物流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继续推动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消费能力会持续扩大。农业现代化会使农村粮食产业的物流水平会有新提升,同时多种农副产品的产生会促进物流系统的专业化和机械化,降低物流成本和可持续绿色发展。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优化,以具体指标评价和改变乡村风貌。特别是农村消费的持续深入会开发新市场满足新需求。破除城乡差异让农村和城市物流系统融合发展,特别是特殊行业和特殊产品的流程优化,加强监管,保障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2.2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降低物流成本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推出支持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意见,2020年直接相关指导意见5个,间接相关25个。而“双循环”提到深耕国内市场,农村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数据上看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物流发展明显,邮政快递物流服务网点覆盖3万多个乡镇,支撑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产值近万亿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由于疫情,物流成本出现上升,但物流行业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基础设施上看,中国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20万千米,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数据来自交通部新闻发布会),2019年中国冷库和冷链车增长率在15%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2.3 农村消费需求旺盛,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成熟,倒逼农村物流发展

2021年2月中国宣布全面实现小康,中国农村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在互联网消除地域限制,农村也可以直接提供互联网满足其消费需求。面对农村丰富的需求,各大互联网和物流企业会对农村进行布局,倒逼农村物流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中国农村物流发展的新路径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中国农村物流发展的新路径,不能仅利用马克思流通理论,面对中国问题要跟随时代发展,以新理论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而新发展理念可以诠释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展中国农村物流。对中国农村物流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并提供指导性的发展方向。

3.1 创新:赋予农村物流更智能、更人性化

以科技创新与物流结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优化农村物流运输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优化农产品运输环节,以合理的包装,使物流运輸过程也成为农产品培育过程一部分。特别是对粮食的物流环节继续合理优化,减少货损。对农业资料运输创造更好条件,克服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不可或缺资源的特种物流体系建设。设计符合农村物流特点的物流模式,区别于城市以快递包裹的物流体系建设。特别是要突出服务性、人性化,需要考虑到特殊的民族和生活方式。改变传统运输方式,对特殊地形可以用无人机等新方式继续扩展物流网络。利用科技打造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农村物流,把创新融入农村物流系统的搭建。

3.2 协调:城乡物流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农村物流发展,离不开城市物流发展的支持,不相互独立,两者融合发展才是趋势。农村会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市场,而城市也离不开农产品的供应。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在缩小,而城乡消费方向各取所需,相得益彰。乡村振兴,不仅要乡村富,还要乡村更美、更好、更宜居。城乡物流融合打破原有区域限制,共同享有发展的便利。

3.3 绿色:新发展方式

绿色发展换取金山银山。农村虽然有绿水青山,但却缺乏绿色发展的意识,加强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是首要任务。在农村物流建设中,特别关注物流运输和包装环节。推荐清洁能源的商业化使用和普及,利用风能和水能、太阳能为物流运输工具提供能源。在农产品等包装中,不过度包装、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推荐就地取材,例如用谷壳代替泡沫包装鸡蛋等更生态的环保包装。杜绝破坏森林和占用耕地,对物流园进行合理规划和修建,不盲目规划和建造。重视绿色物流相关人才培养,特别是物流环节的绿色优化。

3.4 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

农村物流要借鉴国外经验,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鼓励把优质农产品出口,同时对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加快对种子、胚珠等技术的研发。引入国际资本参与中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吸收国际农业、农产品、生产农业资料技术,打造国际化美丽农村。支持中国农村物流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资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3.5 共享:齐头并进,共富强

农村和城市共享发展成果,要共享物流网络体系优势互补,防止重复建设、过度建设。国家加强顶层设计,高效利用原有物流资源,补齐缺失部分,实现物流网络全覆盖。适当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建设,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帮扶“最后一公里”,让包裹在国内畅通无阻,实现点对点的全覆盖,形成中国整体物流网络。扶持偏远地区和农村腹地物流体系和冷链等物流体系建设,让物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合理解释中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有以中国实际进行合理、科学规划来解决难点和痛点。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梳理和解决。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物流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期,政策的有力支持、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消费能力的提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农村物流提供强大的基础和驱动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设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国农村物流体系成为现实。中国农村物流的构建任重而道远,成为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重要破局点。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001).

[2]何黎明.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8(10):3-7.

[3]文启湘.弘扬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视角[J].时代经贸,2021,18(1):60-62.

[4]“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等.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9):8-30.

[5]路征,黄伟儒,何汁.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地区差异分析——基于28个省级行政区数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4).

[6]蔡超.论数字平台的兴起与数据商品的生成——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考察[J].消费经济,2020,36(6):17-24.

[7]崔佳楠,孙先民.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2018(3):63-64,72.

[作者简介]朱新琦(1996—),男,汉族,研究生,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浅析
我国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