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翔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意义
——以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为实例分析

2022-03-18程晓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阅读教学

◎程晓燕

在互联网新媒体“碎片化”传播的信息时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阅读环境、语言环境是多元的、多维度的,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方面要因应这种传媒环境以及学生自己的个性。在这个教学革新领域,从事语文教学40年、国家“万人计划”、北京一零一中学语文教学名师程翔老师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阅读教学思路,对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创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一、程翔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价值关怀

关于某一教学思想的挖掘,西方近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创立的“知识考古学”理论认为,我们在对一定的教学思想知识体系进行认识和澄清时必须回到其“深远的文化语境”中去才能得到“透彻的、发生学或者系谱学意义上的理解”[1]。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程翔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不应当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语境,应当立足于其发生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中才是一种可取的、科学的认识论。就程翔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价值论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价值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在主体性维度上都带有自身的鲜明导向,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极端主体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放养式的教学”“灌输式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等,小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的轨道上。对此,程翔老师认为,课外阅读首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尊重学生的趣味追求和“兴趣导向”,在此前提和基础上在教师、学生两种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巧妙的均衡,这就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为主体性导向。

(二)以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遵循

程翔老师认为,无论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还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讲以及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来讲,教育的本质都是做好“服务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这是一种遵循着客观的语文教育规律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社会化的过程。课外阅读教学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式的“大水漫灌”,而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教育立场,以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的价值立场,以维护好学生的利益、服务好学生的教育需求等作为重要的阅读教育创新方向。

(三)强调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引导策略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程翔老师的阅读思想提倡综合使用各种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教育需求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他将其概括为“习惯、积累和了解”[2]。由于小学生在心智发育、心理素质等方面尚未完整地建构起一个有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在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潜在地形成“以偏概全”观念,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为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身体健康发展提供知识保障。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的几个突出难点

(一)碎片化的信息传媒环境

小学生当前所处的传媒环境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深度融合发展、新媒体碎片化信息传播加剧等特点。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及学术问题就是各学科都在不约而同地对“人应该如何更好地因应新媒体”进行研究。正如西方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的那样,“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3]。因此小学生对互联网等新型的社交媒体呈现出的“沉迷”既是一种信息时代技术流对人的“信息赋权”,另一方面又潜在或现实性地给小学生造就着“电子血栓”式的黑洞。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引导过程中,如何超越碎片化、海量的阅读信息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思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快餐式阅读”的营养不良

现阶段的学生与传统的80后、90后群体不同,他们都是出生于21世纪10年代之后的“后Z世代”,这一群体在课外阅读方面呈现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度依赖电子阅读(如电子书)”[4],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等阅读环境他们并不一味地寻求“数字原生”,而是更在乎个性化、差异化、沉浸式的“互联网体验”。另外,即便这个群体也有对传统的课外纸质图书的阅读,但是在阅读心态、阅读心理上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快餐式阅读”的特点,将课外阅读视为是一种“语言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没有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得更好的方法,常常只会认字,读不出句子或文章所说的意义。或是只能读出语句的表面意思,却读不出隐含的深层意义。

(三)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目标方面一个重要的面向就是要塑造小学生的“核心阅读素养”,这种素养指的是通过让小学生在一定的信息阅读中通过联想、设想、对比、类比等逻辑认知方式,形成对特定知识脉络或知识线索的掌握。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才可以在更广阔的阅读世界里找到乐趣,当然这种阅读本能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而不能在中西方阅读读本的失衡中进行建构。在中西方文化、文学深度对话的信息时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和实践要牢固树立起这种文化自信。

三、程翔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一)根植于文化的制高点

程翔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存在方式,教师在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开展阅读方面,必须站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制高点上。他说,“一个中国的语文教师,教的是母语,就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好课、让学生喜欢,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还得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英国的教材一定会选莎士比亚,我们的当然要选唐诗宋词”。在这里,程翔老师实际上是主张课外阅读应该按照层次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阅读和思考,其步骤为“体验——感悟——揣摩”,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在精神上找到自己的家园,在爱国主义中实现阅读价值的升华。

(二)致力于寻找“创新性的理解”

在课外阅读教学方面,程翔老师认为“理解万岁”,也就是说小学生在开展阅读时必须确立起“以理解为中心”的主线。“理解”主要包括“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性理解”这样三个层次,同时也是一个“咀嚼——反刍——消化吸收”的过程。

以《荔枝蜜》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过程中,按照“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创新性理解”的理解深化路线进行阅读:文章的一开始就写到作者曾在小时候被蜜蜂蜇过,所以整体上他对蜜蜂并没有任何亲切感和好感。但是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杨朔通过在广东从化参观养蜂场,还品尝了荔枝蜜,并且还专门听取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之后他改变了对蜜蜂的看法。再后来,作者在基于“原始理解”“后续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理解”——即挖掘出了蜜蜂身上蕴含着的勤劳、无私、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借之引申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品质,升华了文章的价值高度。作者的“理解”如此,我们作为读者的“理解”也应当如此。

(三)跨文化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环境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极端现象:一方面信息的泛滥、碎片化导致小学生看起来“什么都能读,但好像什么也没读”;另一方面小学生受应试教育、课外辅导教育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的知识面好像又很窄,尤其是“重国学,轻跨文化阅读”。对此,程翔老师提出的阅读教学“六原则”(即文本教学、尊重文体规律、亲身体验、培养能力、注重过程以及讲练结合)提到了要适当地重视培养小学生跨文化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和塑造小学生跨文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注重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差异中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参考注释:

[1]时舒宪.学而时习之新解——《论语》口传语境的知识考古与发掘[J].文艺争鸣,2006(2):15.

[2]许刚.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03).

[3][美]赫伯特A.西蒙著,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张丹丹.碎片化传播语境下的自媒体人个人价值与电商营销——以自媒体人冯鹤淘宝开店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85.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