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三重逻辑

2022-03-18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

李 丹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概念,并写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抢抓历史机遇,勇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生成理路,对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靠什么成功、如何继续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发轫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内在生成。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人在社会历史中居于主体地位,是认识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主体。这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马克思之前,费尔巴哈也提出过唯物主义,他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否认黑格尔将绝对精神看作是世界本原的唯心主义,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在当时黑格尔唯心主义统治下的德国发挥了极大的思想解放作用。费哈巴哈指出了黑格尔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他说:“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是从自身、通过自身而来的。”(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15页。这表明了他的唯物主义立场。然而,费尔巴哈虽然将自己从黑格尔的纯粹思辨哲学中抽离出来,并试图使哲学回归现实,研究不同于思想客体的感性客体,但是他并未真正理解人的对象性活动。他强调人属自然界,却没看到人的活动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他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出发,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指出,他对人的理解简单化,只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没有看到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对于物质世界的塑造、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人的作用首先是表现于实践这种现实的感性活动之中。可见,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感性直观唯物主义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都忽视了实践,导致无法全面把握事物本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超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并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方法和锐利武器。

历史主动精神展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唯物史观不仅指出社会历史的客观性,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类社会是如何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对立统一,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发展。马克思认为,看不到人的实践对周围世界的改造作用,也就不能理解周围世界在何种作用下变化发展,也即不能追溯人类的过去和展望变化的未来。马克思将“现实的人”放到历史进程中理解,立足唯物史观,看到了“人”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存在形式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人类的实践中发生着变化和发展,实践是人类对世界能动性地改造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意识是人对世界能动性的反映。人的能动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意识的能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在实践的作用和推动下人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现实的人”能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自觉能动地改造世界,在历史发展中进行自觉创造。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并对人的本质进行概括,指明实践活动构成人的本质规定,认为人通过实践作用于历史,人是历史过程中的人,并在历史活动中改变着自身。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将唯物主义和历史发展相割裂(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绕开历史,排斥历史,看不到历史进程的客观性与“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辅相成,因此不能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以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交往为基础;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既具有历史制约性,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历史制约性集中表现在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个人是什么样的,他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取决于生产方式、生产结构。主观能动性则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力量。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现实社会的主体和享用者。“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离开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谈不上人类社会,没有人的发展社会历史就是空洞抽象的。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与历史主动精神是相通的,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题中之义。

历史主动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为真理的发展开辟道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发展。第一次理论飞跃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把握结合起来,在革命战争时期,详细分析了地主、买办、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和阶级特点,厘清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这个首要问题。他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历史主动,在进行艰辛探索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次理论飞跃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为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中国化的丰富与发展。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伟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主体”的理念,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聚焦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谈宗旨,谈了很多、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人民服务”(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3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定群众之心、获人民之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在新时代的发展。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看,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把握历史规律的生动写照。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善于以史为鉴,在总结历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历史经验是党在历经艰辛的摸索中求得的,这其中不仅充满了沧桑和辛酸,而且饱含着勇气和智慧。”(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6页。从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历史创造,反映出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性、引领性和时代性。

第一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回首来时之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总结了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所经受的挫折和磨难,并从政治、组织、军事、思想等方面对党内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决议中,中国共产党深刻剖析了“左”倾冒进路线和右倾保守路线的错误倾向。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昏暗时期,大革命的失败使右倾主义者悲观失望,以致他们对党所采取的各种革命斗争消极抵抗。“左”倾主义者则缺少对中国革命实际的认识,拿来主义地将共产国际的一切指示在中国贯彻执行,“百分百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中心城市”“在白区实行工农武装”等判断的实施,都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了严重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再一次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军事冒进主义和教条主义对革命的极大危害,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等特点。面对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退缩,没有消极被动,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党在军事和组织上的思想错误,在极端危急关头,审时度势,总结经验教训,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面对错误与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不否认,也从不讳疾忌医,而是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伤,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表现出既澄清思想认识,又团结同志,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在历史主动精神引领下不断前进。

第二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党和国家思考着应该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从主、客观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总结,并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清历史方位、勇担历史责任,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改革开放大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决策,“别人的经验不能照抄,只能借鉴,改革要根据国情,要迈开步子,犯错不可避免,但要避免大方向上的错误,要及时总结经验,不能停步不前,因噎废食”(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页。,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进行提供了保障。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抓住历史机遇,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人民中心立场,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深入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和本质,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谈起这段历史,邓小平深有感触:“一九五七年以后,我们耽误了二十年,错过了蓬勃发展的二十年,但也是这二十年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不行,不制定新的发展政策不行,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敢于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打破常规、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握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下,开创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道路。

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2021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为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正本清源,作出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这个决议中,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奋起、在进取中提高积累了宝贵财富。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个重大问题,系统梳理了自鸦片战争至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并对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有力回答。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回顾历史,不是要躺在过去成功的功劳簿上,更不是为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寻找借口,而是要从过去的成功中寻求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前进的勇气。”(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6页。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历史主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自我革命等历史经验,科学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给黑暗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千难万险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绝处逢生,正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始终牢记“民心即最大的政治”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用彻底的理论说服群众、掌握群众,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挥提供了人民力量。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6页。。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命运,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准确识变、主动应变,清醒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三个历史决议虽然在不同时期作出,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常怀远虑、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无愧于百年浴血奋战,担当起时代责任,描绘出伟大梦想,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逻辑

从实践逻辑看,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笃行初心、忠诚于民的实践体现。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中,历史主动精神产生、形成、发展、成熟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中国外受侵略,内受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文化贫瘠。在风雨飘摇中,如何清醒认识国情,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如何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立足国情,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近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明确了革命道路和当时的主要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的实践诠释。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挥,使党的革命斗争显露出新的锋芒,并在实践中衍生出历久弥新的伟大品质,如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并成为革命的精神动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的精神特质,并使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勇于纠正错误,不断占据主动,将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在历史洪流中站得住、立得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领导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内,肃清了反动派残余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进行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带领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挑衅进行了有力反击,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的环境;在“东风压倒西风”的背景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顺势而为,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可见,历史主动精神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由一系列在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精神铸就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伟大精神背后折射的是愈挫愈勇的斗志,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历史有其客观规律,但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被动消极,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历史主动精神指引下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踏步地进行了改革开放。邓小平指出,如果一个党思想固化,一个国家形式主义盛行,一个民族封建颓唐,那它就要停滞不前,就要亡党亡国(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改革开放的实践正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勇于解放思想,直面现实,在总结经验教训中纠正错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对外,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基于这一科学判断,主动打开国门走进世界,紧紧抓住了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对内,科学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任务、主要矛盾、动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建设要适应中国情况,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16)《邓小平年谱》(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02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重新出发的坚定自信、主动进取的积极精神,一路奋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了一贫如洗的局面。形成于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特区精神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益求精、专注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也是历史主动精神在具有时代标识的精神指引下的继续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准确判断世界形势和抓住历史机遇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彰显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对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一些霸权主义国家的施压下,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在斗争中求发展,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很多国家带去中国智慧,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赢得了积极评价。对内,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全过程民主等思想,牢牢掌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准确识变方能科学应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提出和践行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在新时代创造了新的辉煌。形成于这一时期的脱贫攻坚精神、北斗精神、抗击疫情精神等,同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创新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写照。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要跳出治乱兴衰,成为民族脊梁,必须不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百年来,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由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历史责任,内在构成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水乳交融、相互促进,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自省、自悟、敢想、敢为,以咬定青山的执着和视死如归的勇气,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经验为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扬提供了有力注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演进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尊重历史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首要前提。中国共产党积极掌握历史主动权,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聚焦国内发展趋势、着眼人民生活实际。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识大势、循大道、顾大局,以理论和实践的紧密互动锻造了把握历史主动的优势。三是历史与未来相贯通。历史主动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百年大党奋勇实践的精神提炼。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历史主动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主动精神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