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18潘茜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核心初中语文情境

潘茜娜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发展核心素养,开展单元整体式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更为精心,展现出大单元教学特征[1]。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仍以单篇教学方式为主,就不能充分发挥单元的优势,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相对分散、对学习过程的关系不够重视、教学方法陈旧等,需要优化。

一、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分析

核心素养,指的是对于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工作的重点。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之上,分解课标、整合教材,确定大概念或大主题,明确单元目标,设计大任务、大活动的可行科学设计类型。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是为整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工具[2]。因此,实施大单元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了解实际学情,明晰教学目标,运用大单元的教学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从而为学生呈现整体性、层次性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核心素养强化育人的导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教学目标、内容和情境整合起来,展开单元教学[3]。在初中语文展开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观照意识,统筹梳理“大单元”中包含的教材内容,把握该单元整体的情感基调,是展开教学的第一环节。

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是以学习和启蒙作为学习主题。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获得自然和知识的启蒙,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启蒙人,而《论语》对学生有着经典文化的启蒙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全面整合学习内容,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1.回忆启蒙经历。初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学习经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启蒙之路,让学生带着期待进入文本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2.体会启蒙故事。教师可以对单元人物进行整合,组织一个“人物访谈”活动,如选取孔子、鲁迅等,展开角色扮演的“人物访谈”,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启蒙故事,感受榜样的引领。

3.寻找“启蒙之光”。在学生理解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反观自己,从个人成长的经历中,找寻引领自己的“启蒙之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要求的立德树人作为组织教学的指向,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将育人导向转化为切实的教学行为。

(二)设定单元学习过程结构关系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习单元的构建,要求围绕特定的主题,确定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不同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的关联,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单元学习内容一般呈现平行式结构和层进式结构两种结构关系。平行式结构,指的是学习内容为交叉关系或并列关系;而层进式结构,指的是学习内容之间依序排列,前一项内容是学习后一项内容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关系,设定不同的学习结构关系:

1.对平行式结构的内容展开大单元教学时,可以设定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思考方式。演绎法指的是引导学生完成典型学习任务,总结出思维导图,并将思维导图向其他学习任务中迁移,让学生掌握其在不同情境中的通则、变式。归纳法指的是先指导学生自行将各学习任务解决,对各学习任务中包含的读写策略等内容予以整理,归纳出共性的读写策略,将之转成思维图式,引导学生向后续学习迁移,或可逆转成写作策略应用于写作。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4 篇课文是以人物传记为主。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文本阅读的方法,之后安排讨论,将这些人物传记的共性策略归纳出来,指导学生迁移到后续学习中,并应用在“习作传记”时,这就是先归纳、再演绎的过程。教师还可采取先演绎、后归纳的教学策略。如可将《藤野先生》作为讲读课,为学生讲解本阅读策略,之后总结这类文章共性的写作策略,将后3 篇课文设置为自读课,让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共性策略来解读自读课文,将同类文章阅读策略中的变式和通则迁移内化,并运用到传记写作之中。

2.对层进式结构的内容展开大单元教学时,可采取探究活动方式,聚焦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核心任务,并根据不同内容间的层次关系,将主任务划分成子任务,引导学生将子任务逐一解决。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新闻体裁,概括新闻内容,分析观点及立场,陈述新闻采访步骤及方法,列出采访提纲及方案,学会撰写消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布置单元核心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班级报纸。之后分解为几个子任务:(1)学习消息、评论、特写及通讯的写作方法,填写“新闻体裁分析表”;(2)确定班级报纸各报道的题材,制定采访方案,写出采访提纲,分小组实施采访活动;(3)撰写一则消息、通讯或新闻特写;(4)组建编辑团队,分工完成报纸的编辑。

设定合理的单元学习过程结构关系,重视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优化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从而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创设学习情境

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情境展现出来的。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单元的文本内容,为学生打造特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就是“演讲”,包含经典演讲稿4 篇。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教学内容时,可以在教学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迁移,为学生精心选择拓展性阅读材料,结合演讲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演讲稿中包含的技巧及特点,让学生学会写演讲稿,并创设情境实现课内外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演讲比赛场景:“同学们,你们正处在花样年华之中,梦想缤纷、前景广阔,请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写演讲稿,并参与演讲比赛,用自己的声音展现自我,向未来奔跑。”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要将阅读作为基础,整合单元内容,努力学习演讲知识及技巧,勇敢参与实践,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演讲词的掌握程度,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生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情境特征采取适当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将课内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强化知识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本身也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大单元整体式教学,更能体现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寻找单元中的“核心观念”,整合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组织情境教学,根据学情与现实条件,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核心初中语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