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3-1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培养目标考核

王 宁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作为肩负此历史使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只有根据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人才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英语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拓展技能,最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基于上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本文提出了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简述

(一)国外

国外职业教育相对国内成熟,比较典型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它们都是以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来确定培养模式及授课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较好模式,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强调实训能力的提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针对性强。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是一种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工作和学习、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同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教学与岗位达到很好的契合度。此外,还有美国的学校与社区合作教育模式等[2]。这些成功的模式都强调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内容,重视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这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部分采用的还是普通本科的学科性教育模式,授课内容与工作实际能力需要脱节严重。为此,国内的专家学者根据国外的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推出了如项目驱动教学、模块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较好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有意义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是,高职教育某一专业究竟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究竟哪种教学模式才更有利于职业人才的塑造与培养呢?在这些普遍而又具体的实际问题上我们做得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三、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一)高职教学课程必须彰显六个方面的特征

所谓“六位”,即职业教育课堂活动的一切都需要围绕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职业培养目标、职业项目驱动、职业实训设施设备、理论实践一体化、过程性评价六个核心要素来组织实施。

1.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广义的职业能力除了包括工作能力以外,还包括良好的职业品质,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非职业能力因素。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要研究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能力需求,实际的教学过程必须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展开。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使学校的培养和市场的需求契合度提高。

2.职业培养目标

职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所达到的职业能力程度。职业培养目标包括能力和知识目标,其中能力目标是主要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来实现。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3]。如何把握实用和够用这个度呢?树立了职业培养目标就为教学把握好合适的尺度找到了抓手,因此职业培养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要素。

3.职业项目驱动

职业项目驱动是为了实现职业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即由教师设置、学生完成与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具体明确的课堂任务。如高职英语课中的实训项目包括填写邀请函、制作新闻发布材料等。项目驱动是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以项目驱动为抓手,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情况,不断把英语学习与专业课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职业能力。

4.职业实训设施设备

职业实训设施设备是指基于职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职业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设备、环境等,如教室、电脑、参考书、专业软件、案例等,这些都是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把学习内容和职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的重要要素。无论是真实工作场所还是仿真工作环境,职业人才的培养理想化的模式就是:老师即师傅、教室即工厂、教材即实训手册。因此可以说,设施设备的齐全与否直接决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5.理论实践一体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指的是教室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职业能力训练应该相互融为一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他们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各自独立的。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需要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定义、后例题的传统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职业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巩固学生知识、夯实学生职业实践,进而实现职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4]。

在实现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的全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系统化的能力提升体系,并按照能力提升要求设计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可以根据职业岗位所属的行业协会制定的工作流程和实际培训来进行职业能力项目的训练。一体化就是指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效地融入到训练项目中去。学生最终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依靠教师指导,学生本人做中学、做中积累而实现的。这是一体化学习的真正过程。

6.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学生的最终成绩除了看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外,还需要考核平时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参与度以及完成的情况。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链的有机形成,结合授课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符合该课程特点的、综合化的开放性的考核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及知识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需要把握职业能力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就关键环节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具体情况。此外,职业能力的提升除了包含职业技能提升以外,还要把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能力所需要的非职业能力品质,如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亲和力、职业道德等相关素质方面纳入考核范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成绩考核要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的考核点。教师要抓住“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契合点,突出能力提升,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不断规范和校正学生行为素质的养成,让学生认识到过程性考核对其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能力需求和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并不断取得职业成就感[5]。

(二)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上述六个要素需要以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形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第二,高职英语授课应着眼于六个要素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事先确定高职英语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英语听、说、读、写、译要适当适时地与职业能力提升课程相结合,让英语成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有益因素[6]。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调研学生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需要明确而具体的确定。从所确定的核心能力中可以看出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二是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具体能力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即“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依据来构建具体可检验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两者结合确定课程目标。

三是以职业导向、项目驱动为抓手来确定高职英语与专业融合的契合点,根据确定的契合点再确定授课内容。项目驱动要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作业流程来设计,保证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零度契合。

四是根据核心职业能力的需要,融合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综合训练项目。各个训练项目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高职英语融合专业能力项目为载体,建立职业能力训练平台。

五是以“高职英语+专业训练实操项目”作为训练素材,训练素材力求达到真实或仿真的职场环境,创造职业素养培养的工作环境。

六是以训练项目驱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在做中领会职业能力的掌握和高职英语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实践中构建完善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能力体系。

七是关注过程性考核。在职业训练项目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考核分为职业能力实现程度和职业素养塑造程度。考核以鼓励为主,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过程性考核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抓手。

(三)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总体要求

每门专业课的总体设计和实践环节都要按照高职英语融合核心职业能力的“六位一体”基本模式来进行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并严格按照课堂设计进行教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职英语融合专业的教学模块为载体,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师生教、学、做一体化进行,在教学实施中注重过程性考核[7]。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驱动项目的设计、实施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设计和过程性考核的关键点的设计。考核关键点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还要突出职业素养及整体知识体系的考核。课程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并可以控制和考核。

四、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教育部高职高专对职业人才所提出的规格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的突出学习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以项目驱动为抓手,以真实或仿真的学习环境为背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考核,把高职英语有机融入到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学模块的设计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职业教育理念,使培养的学生与工作岗位实现了零距离对接,符合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和专业能力+英语能力,使职业英语教学展现了一个新的模式。各个模块课程分别突出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基本训练[8]。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化教学模式为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规范。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在诸多专业中实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T字型路线进行研究。横向研究各个教学素材所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纵向研究“六位一体”模式的教学理论,突出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具有普遍的应用性[9]。

五、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对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课程模式符合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这种模式有效地把高职英语和职业能力中的关键环节有效融合在一起,师生“教、学、做”一体化进行,并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契合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含金量。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对就业市场,人才培养的标准就是就业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市场目标为导向,以模块教学为抓手,融高职英语教学于其中,注重真实的工作环境塑造,这必然会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含金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砝码,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是促进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驱动,以模块教学为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每个模块中对学生高职英语五方面,即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而具体,高职英语与专业的融合度较好。这既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给任课教师提供了明确的考核依据,有利于学生教学实践质量的保证,有利于对学生教学质量的监控[10]。

四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学校自身的实训室建设。“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和仿真性,尽可能做到学生学习的环境与职场的高度仿真。这能有效促进学校投入自身的专业实训室建设,逐步实现教学课堂和职场环境一体化,提升学生与岗位的贴合度。

五是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英语和专业的融合并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含金量,进而有效地促进就业率,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培养目标考核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内部考核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