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22-03-18文迪义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文本

文迪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这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说,既可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以及教学价值,也能够满足核心素养的相关指标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传统和创新实现新的碰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教师需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这个建议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现状来看,教学工作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未能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以致教学内容方面不够丰富、教学活动缺少弹性、教学评价不够客观,这样都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针对问题情境的构建方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工作,通过创建不同的问题情景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具备语文核心素养。

一、情境创设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

(一)感受情境,直观感受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让学生在情境的感受中对学习对象进行直接性的观察和学习,初步掌握教学内容。与传统语文教学不同的是,经过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感受,可以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掌握其中的字词,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体会文本内涵,实现教学情景的价值。

(二)感知情境,理性认知教学内容

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构建,学生能进一步感知所学习知识和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从感觉发展成为知觉。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可知,知觉高于感觉,在学生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知觉,经过思维加工形成深刻认知。当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感知时,形象认识逐渐转向为抽象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经过学生不断地感知,才能让其利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

(三)感悟情境,实现思维飞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感悟情境,学生能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力的提升。在情境感知基础上,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加深对情境的感悟,从而实现思维飞跃。也就是说,学生对相应的文本进行解读时,能够在感悟情境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通过学生理解主题、材料、语言等,有利于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产物。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

(一)情境问题的趣味性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需要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需要体现趣味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如果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相关知识。在构建问题情境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科学地选择情境材料,让情境中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能在兴趣的引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情境资源的综合性

对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语文教师需要选择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不同学科知识能有机融合。以教材资源为本,融入不同的课外教学资源,能够让教学资源更加全面广泛,进一步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征。对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教师也要从文化、生活、审美情趣、家国情怀及环保意识等多角度出发,从诸多具有人生意义的资源中选择适合的情境资源,同时也要有效融入时事政治和社会新闻热点,这样能保证情景资源的综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问题情境中,经过学生获取综合性教学资源,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内容的真实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问题情境设计,需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不仅要保证物理层面上的真实性,还要保证认知层面上的真实性。如果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提升学生辨识能力,让学生跨学科获得新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所讲解的文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脱离,不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目标。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问题情景设计,教师也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断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积极影响。

(四)情境脉络的完整性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针对高中语文的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教师需要明确情境任务,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为问题而服务,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情境内容进行选择时,要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在问题引导下相互讨论积极互动,确保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具有完整性以及逻辑性特点。对于问题情境来说,在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并且还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学生完成问题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既能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学会合作与探究精神,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所以,在问题情境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其中的内容以及任务等,科学设置问题,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得文本任务以及问题形成统一整体。

三、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遵循三维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能够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设法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上得以实施,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升。针对语文教学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教师需要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对之进行科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提升,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既要熟知教材内容,也应该在文本内容上进行活化,所创建的问题情境要具有针对性,将教材内容巧妙地融合在问题情境中,以此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对问题情景进行构建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针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和分解,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进行确立。第二,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现状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所选择的文本体裁应该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确保三维教学目标得到综合的体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目标指引,避免学生偏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比如说,教学《离骚》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文本内容来设计问题情境,再根据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为了充分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可以让学生思考: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却为什么投江自尽?经过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对文化进行理解与传承,同时,经过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后,也能够对诗歌的象征、比喻表现手法进行掌握,学习屈原高尚的政治价值观。

(二)活化任务内容形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掌握问题情境的内涵,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不具有效性,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教学情境的设计工作,针对问题情境进行科学构建,将生活情境密切联系课堂教学,这样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需要必备的语文品格。对问题情境进行具体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科学构建,与文本的主题相结合,所设置的情景任务应该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结合学生现场表现,对任务内容进行科学增减,让学生的跨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对于情境任务来说,应该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相结合,并且要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等进行结合,使得学生的学校生活能够与社会生活相连接,而教师则应该在关键处发挥引导作用,确保情境任务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此指导学生深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经过问题情境进行综合化设计,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学生通过主动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能进一步感受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语言及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针对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即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还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充分感知这篇文章的悲愤情感基调,在了解写作缘由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刘和珍的遇难经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总结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分别讲述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然后对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和外延,选择相关集料链接,比如“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北洋政府、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这样可以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铭记刘和珍惨案的教训及历史意义,丰富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三)弹性化操作实践环节

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不管是学校社会或是家长,都对他们寄予厚望。为了能提升升学率,往往以高考成绩来评论教师的优劣,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之中,教学以外的东西很少关注,无法充分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对学生思想产生误导。如果学生在思想上淡化了语文学习,将无法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这样很难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也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对于问题情景进行构建时,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所形成的教学情境要富有弹性。在情境任务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弹性空间,并且在问题表征方面要具有多元化特点,同时,教师要切实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比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问题情境构建可以针对文本进行直接设计,情境任务和问题围绕分析烛之武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情景剧”进行排演,该环节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阻力,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的排演进度设计,并且有侧重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郑国陷入危险境遇,将烛之武塑造成为深明大义、知难而上的形象,将郑伯塑造成为用于自责者,将佚之狐塑造成为慧眼识伯乐者。经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学习烛之武在困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多元评价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工作至关重要,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会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考试结果来评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下,无法体现学生的思维、语言、审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而一次考试也不能检测出准确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进行创新,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也应该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当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要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阅读成绩进行把握,使其学习状态能够处于动态检测中。针对问题情境进行构建时,也需要关注评价过程,采用多元性评价方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还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出不同的评价视角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比如说,讲解《过秦论》前,教师应该围绕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进行问题设计,对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地了解,分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贾谊的认证观点,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语言、审美及文化等诸多素养的发展情况。学习《过秦论》之后,教师可以用积分表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将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表现及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情况记录在其中,这样能够体现出教学评价综合性。对于秦速亡的历史教训,全文从多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且通过学习,了解秦王朝的兴衰,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同时,对学生反思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之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态度进行培养,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进行针对性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能够掌握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的体会文本语言魅力,这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需要建立开放性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享受到乐趣。通过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极思考,进而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问题情境进行具体构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构建三维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任务进行活化,教学活动的实践要具有弹性特征,同时也需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从多元化角度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