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蒿济世 科研报国

2022-03-18

领导月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试药抗疟青蒿

陈 晶

2022 年4 月25 日,是第15 个世界防治疟疾日,2022 年的全球主题是“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

作为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疟疾的记载已经有4000 多年历史。截至目前,人类对抗疟疾最有力的药物,分别是法国科学家发明的奎宁和中国科学家发明的青蒿素。

“523”项目让她与青蒿结缘

时间回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523”。彼时,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棘手问题。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 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可这却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出一张含有640 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虽然有了方集,实验却没有如期顺畅进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再次向经典古医籍寻觅。“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历经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迎来了成功的喜悦。1971年,屠呦呦科研组在第191 次低沸点实验中有了重大发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研究人员从青蒿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屠呦呦在“523”办公室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尽管有了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还是发现了疑似的副作用。而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且疟疾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要再等一年。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带领3 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北京东直门医院,经过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随后,她带领科研人员前往海南昌江地区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该药品对当地、低疟区、外来人口的间日疟和恶性疟均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11例间日疟患者,有效率达100%。

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科研组止步于青蒿素。1973 年,科研组首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即双氢青蒿素。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屠呦呦又带领科研组发明了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的“升级版”。

举国体制练就全球抗疟良药

青蒿素发明于中国,但也是全球抗疟的利器。

2004 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同年,《柳叶刀》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 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

“中国神草”青蒿素复方药物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05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100%;2009年年底,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已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

世界因为这些抗疟成就记住了屠呦呦的名字,她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但屠呦呦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也始终是屠呦呦的人生追求。“很多外国的科学家的重大突破可能来源于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但对于屠老师他们那一代人,支撑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的原动力,是对家国的责任心和担当。”屠呦呦曾经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张伯礼坦陈,“她常说:国家培养了我,我一定要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践行科学家精神,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屠老师现在已92 岁高龄了,可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每月,她依旧雷打不动地听取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汇报并即时指导;相关执行专家也会不定期上门,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她时常看看专业报刊、上网查阅跟踪最新学术进展,然后记录下相关信息和自己的思考来指导相关工作。她是一个认真、执着、务实的科学研究者。”谈及共事数十年的屠呦呦,廖福龙表示,屠呦呦一辈子坚持青蒿素研究,并落到实处。在屠呦呦的感召下,古稀之年的廖福龙也仍然坚守在青蒿素研究战线。他希望团队能够进一步揭示青蒿素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这些优良品质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屠呦呦培养出的中医药科研人才身上。

猜你喜欢

试药抗疟青蒿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做一天试药员
试药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THE 1,500 YEAR WAR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屠呦呦获诺奖赞
乡野里的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