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足球比赛立即压迫战术特征研究

2022-03-18冯良珠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持球传球战术

冯良珠,杨 浩

(1.渭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渭南 714099;2.西安体育学院 足球学院,西安 710068)

现代高水平足球比赛通过阵地战取得进球的几率越来越小,大多数进球都集中在攻守转换瞬间,因此在这一特殊时刻如何限制对方进攻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本方由攻转守的被动局面下,如果能够迅速地将无组织的防守体系转变为积极的立即压迫,不仅可以限制对手立即向前,增加重新获得球权的几率,甚至可以直接完成射门并得分。因此,有必要总结立即压迫战术的特征,为各级球队实施该战术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淘汰赛阶段16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机构,用“压迫式”“逼迫式”“整体防守”“小组防守”“个人防守”“攻防转化”“由攻转守”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和亚足联职业级教程等资料进行仔细阅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录像观察法

利用腾讯视频观看以上场次的比赛,对其中的立即压迫战术发生的场区、行为、人数、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并截图分析。

1.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观察数据进行记录后利用excel进行处理,得出有效数据和结果,作统计学分析并制做数据图表。

1.2.4 专家访谈法

向一线足球教练和足球领域的学者进行访谈(表1),确定立即压迫的定义、场区、时段划分、人数划分、防守技术指标等。

表1 访谈专家基本情况

1.3 场区划分

图1 比赛场区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由攻转守次数及后续防守战术行为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16场比赛中共发生由攻转守1 446次。其中丢球后以个人压迫方式来防守的最多(436次,30.15%),其次为布阵压迫和立即压迫,最少的为追球战术。球队在由攻转守后无论采取哪种压迫方式都是在给对方制造压力,不给对方立即向前进攻的空间和时间,这也是现代足球比赛制约反击的重要策略。

表2 由攻转守及后续战术统计表

相较而言,追球执行起来更容易,但给对方的压力明显不如立即压迫。追球只有1—2名队员行动,而对方在有球区域大多都有人数优势,一般不会随意大脚解围,而是通过队员间连续倒脚破解追球压力,对追球队员而言,既浪费体能又效果不佳,所以追球运用明显较少。

相较于立即压迫,个人压迫类似于个人的反抢,后方有1—2名队员对第二接应点进行限制。个人压迫有一定的效果,各球队都普遍使用。但对方通过快速移动接应、增加有球区域的人数即可破解(图2),必要时也可转移进攻方向再立即向前进攻。个人压迫在限制对方立即向前进攻上是理想的压迫方式,但进入淘汰赛阶段各球队球员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都较强,通过个人压迫来获得球权乃至进攻机会较为困难。

图2 个人压迫及破解示意图

布阵压迫和立即压迫使用次数相近,布阵压迫后反击也是本届世界杯最新颖的一点。以本届世界杯冠军法国队为例,其在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中,立即压迫使用次数分别为13次、16次、7次、6次,而布阵压迫分别为10次、12次、18次、22次。可见,不同的比赛阶段其战术也有所不同。随着比赛的深入,稳固防守逐渐成为首要原则。布阵压迫的主要方法为:在丢球后不是立即压迫,而是回撤至本方半场防守,在对方进攻阵型前压时,追球队员将球驱赶到传球陷阱中,立即启动压迫模式,得球后立即反击(图3)。在丢球后,防守方运用立即压迫战术,可以抑制持球方立即向前。可见,立即压迫就是为破解对方反击而专门制定的防守战术。

图3 布阵压迫示意图

2.2 立即压迫发生场区特征分析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统计各球队在不同场区运用立即压迫次数,可以发现各球队防守的侧重点,分析立即压迫发生场区对研究立即压迫战术运用有重要意义。

由表3可知,发生立即压迫最多的场区是中场。前场因最易得分也最易再次丢球[2],故成为立即压迫较为激烈的区域。进攻方在前场丢球后,若能够立即压迫得球,创造得分的几率会远远大于阵地战中对方建立密集防守队形时的得分几率。

表3 立即压迫发生场区对照表

中场是由攻转守最频繁的区域,也是立即压迫发生最频繁的区域。在中场各球队都会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布阵。对进攻方来说,在中场丢球后立即压迫得球可快速进攻,未得球也可快速建立防守队形布阵压迫。

后场距离本方球门最近,是各球队的防守重阵。本届世界杯后场立即压迫次数最少,主要是因为在后场丢球后首选迅速构建防守体系,封闭空间,以弥补防守漏洞,不给对方球员可利用的空间。后场的立即压迫成功率最高,一是因为后场有人数优势,二是所有队员在行动上更为谨慎。

2.3 完成立即压迫时间特征分析

球员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立即压迫所消耗的时间也不相同,且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立即压迫的成功率,因此,对完成立即压迫所消耗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指导后期练习具有实际意义。

由表4可以看出,立即压迫开始到得球用时很短,2—4 s的占比最高。丢球后快速行动,用最短时间构建立即压迫体系,迫使对方球员因找不到合适出球方向忙中出错丢球。用时5—7 s的明显减少,因为短时间内没有将对方进攻线路打断,会给对方留下充足的时间思考和选择,对方接应队员也会穿插跑动迅速打破有球区域的立即压迫体系并将球转移。丢球方若再次构建压迫体系将非常困难,且时间长,对球员体能消耗较大,还会影响后续防守。综上,立即压迫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

表4 立即压迫成功所用时间统计

2.4 立即压迫各小组参与人数特征分析

立即压迫战术是一个整体的防守行为,有3个工作小组的共同参与。有必要对各小组的参与人数和具体行动进行分析。

2.4.1 紧逼小组参与人数特征分析

紧逼小组是立即压迫率先行动的战略小组,其行动类似于丢球后的反抢。反抢是个人行动[3],很容易被对方连续控球破解,而立即压迫紧逼小组是一种多人战术行为,意在快速给对方持球人施加压力让对方首选护球或盲目解围。

由表5可以看出,紧逼小组由2人或3人参与的次数远远高于4人参与的次数。这是因为在由攻转守时刻,瞬间调动2—3人较为容易。就成功率来讲,4人参与的成功率最高,因为围抢人数越多,对方持球队员可传球空间就越小,4人进行小弧线跑动最终形成菱形围抢,基本上可以封死对方的传球线路。

表5 紧逼小组参与人数统计表

2.4.2 封闭小组参与人数特征分析

封闭小组作为紧逼小组周围拦截传球线路的关键小组,在紧逼不到位的时候,往往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在丢球区域形成人数优势,支援紧逼小组;二是根据对方持球队员所处的位置预判传球线路,切断对方接应队员的联系。

如表6所示,由2人或3人参与封闭小组的最多,4人参与的最少。封闭小组和紧逼小组参与人数是密切相关的。表5显示,紧逼小组往往是2—3人参与,2人夹抢时,前后或左右2个方向为开放状态,且传球空间较大,这时就需要2—3名封闭队员紧盯开放路线上对方的接应队员。当紧逼小组3人进行三角形包夹时,此时传球有3个方向为开放状态,但空间极小,需要3名封闭队员分别限制这3条线路上的接应队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紧逼小组行动时,封闭小组已经将路线限制,对方看无球可传便会立即大脚回传,这时封闭小组完成延缓。

表6 封闭小组参与人数统计表

2.4.3 保护小组参与人数特征分析

保护小组是立即压迫的最后一道防线,弥补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防线漏洞,拦截持球队员渗透直传、斜传或高空球反击。

表7显示,3人参与保护小组的次数最多。就参与次数分析,保护小组总共参与275次,少于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参与的次数。主要是因为立即压迫主要依靠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在有球区域给攻方施加压力,保护小组形成队形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短时间内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可以完成立即压迫任务。但无论如何3小组需同时行动,这样在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不能重新夺回球权的情况下,攻方也不敢轻易长传、渗透反击。由表3可知,立即压迫多发生于中前场,当在中前场进攻时,2名中卫拉开参与进攻。进攻一旦丢球2名中卫首先压缩空间并注意盯人盯位,1名后腰回撤,与2名中卫形成三角保护,同时中卫两侧的边后卫逐渐回撤保护。在后场由攻转守时,则首选形成4后卫保护以确保后场安全。就保护成功率而言,4人的保护成功率较高,也反映出在由攻转守时刻,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行动时,所有后卫线队员都要参与到保护中,参与人数越多,保护效果越好。

表7 保护小组参与人数统计表

2.5 立即压迫各小组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2.5.1 紧逼小组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技术是执行战术的前提[4],防守技术能力及其合理运用直接决定立即压迫战术的成功率。

由表8可以看出,紧逼小组抢球技术运用最多。主要是因为紧逼小组是在丢球瞬间,会以顶级速度向对方持球队员靠近,给持球队员以心理压力首选护球,紧逼小组则立即展开抢球。如果持球队员经验丰富、抗压能力强、技术精湛,则可以顺利将球传递,此时紧逼小组成员要预判持球队员可能的传球方向,时刻准备进行拦截。这也是断球次数较多的原因。紧逼小组运用争顶球和铲球技术较少,主要是因为铲球技术风险较大容易犯规,也容易伤害自身及对方球员;而争顶球技术主要用于对方持球队员解围时,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球员很少盲目解围[5]。

表8 紧逼小组防守技术统计表

紧逼小组成功率最高的是断球技术,主要是因为立即压迫开始阶段,如果是2人夹抢,2人同时小弧线跑动切断最可能出球的2条线路。如果持球队员迫于压力选择盘带,距离最近的第一防守人进行卡肩卡位[6],球趟出第二防守人断球得球。如果持球队员迫于压力选择传球,第一防守人在持球队员抬脚传球前身体靠近封堵,第二防守人则在持球队员传球线路上伸脚拦截。如果是3人围抢,3人同时小弧线跑动切断最可能的3条接应线路,距离最近的2名防守队员上前靠近夹抢,故意露出一个传球空当留给第三防守队员。此时球一旦传出第三防守队员顺势得球。如果是4名防守队员围抢,4名队员同时跑动切断可能的4条接应线路,同时向持球队员移动包围,传球路线已被封死。

2.5.2 封闭小组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封闭小组断球技术运用最多。紧逼小组行动时封闭小组也立即行动,插空站位,靠近可接应持球队员的其他球员或占据传球线路,在短时间内切断持球队员与接应队员间的联系[7]。如果球传出,封闭小组队员优先得球,所以断球明显多于其他防守技术。如果封闭小组队员未能在短时间内切断持球队员与接应队员的联系,就需要距离得球队员最近的封闭小组球员进行上抢,紧逼小组迅速移动边回撤布阵边观察再次接应队员位置,伺机再次抢球。争顶球是当球在高空时完成拦截的技术动作,相对于地滚球,接应队员对高空球的控制难度更大,所以持球队员高空传球较少,封闭小组争顶次数也随之减少。铲球技术在封闭小组运用最少,主要还是由于封闭小组球员更加谨慎,运用铲球技术很容易造成犯规,会让对方获得定位球机会[8]。

表9 封闭小组防守技术统计表

铲球和争顶球虽然成功率较高,但运用太少,讨论意义不大[9]。在比赛实践中,断球技术依然是封闭小组常用的技术手段,并且效率和成功率较高[10-12]。紧逼小组行动后给封闭小组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可插空站位封闭对方接应线路。当紧逼小组行动失败球被传出后,封闭小组立即行动断球。如果紧逼小组行动失败,且封闭小组球员也未能将球拦截,这时距离持球队员最近的封闭小组队员需要快速向持球队员靠近,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构建的防守体系已经失效,短时间内重建压迫体系亦较困难,故只能实施抢球技术,但是成功率低。

2.5.3 保护小组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表10显示,保护小组断球技术运用最多。保护小组是立即压迫战术的最后一道防线,有2种情况需要保护小组快速做出反应,第一种情况是在由攻转守时,紧逼小组向有球区域立即靠近,给持球队员施加压力,此时保护小组也在行动,时刻保持阵型观察对方反击点位置上的球员。如果持球队员迫于压力直接大脚找前场接应点,这时保护小组身后就是球门,保护小组会使用最为稳妥的断球来控制球权;如果反击点球员率先得球,保护小组会立即收缩保护防守,距离最近的立即抢球。当然本方后场保护人数远多于对方反击人数,所以抢球次数少于断球次数。另一种情况是,球已经穿过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两道防线,此时保护小组人数较多,并且封闭小组和紧逼小组人员已经开始回撤布阵压迫,如果持球队员还向前传递,保护小组会利用人数优势封闭传球线路。所以断球次数是保护小组运用最多的一种防守技术。至于争顶和铲球,在后场争顶球漏顶容易造成单刀球,而后场球员铲球则易造成对方获得定位球,所以运用都较少。

表10 保护小组防守技术统计表

断球成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前2个小组未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已经开始回撤布阵,利用人数优势,容易将可能的传球线路封闭拦截。如果保护小组断球失误,再次逼抢需要时间,对方球员已经再次占据接应位置,这时抢球的成功率就较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届世界杯由攻转守后主要通过个人压迫、立即压迫和布阵压迫进行防守。相较而言,立即压迫更具有侵略性。立即压迫主要发生于中前场,在丢球后2—4 s内快速行动重新获得球权几率大,时间越久获得球权几率越小。立即压迫战术实施过程中,紧逼小组和封闭小组一般由2—3人参与,保护小组一般由3—4人参与。由于职责任务不同,紧逼小组主要运用抢球技术,而封闭小组和保护小组主要运用断球技术。

3.2 建议

加强立即压迫战术理论学习,让队员熟知立即压迫战术的适用场景、使用要点、各组的职责分工。

根据立即压迫行动特点指导立即压迫战术练习。遵循先慢后快原则,由丢球开始,一传一动,熟练后加快球的运转速度,观察3个小组是否到位,并随时纠错。同时严格时间要求,规定丢球后4 s内进行立即压迫。

设置20×20 m区域内5v3、6v4、6v6等不同人数条件下的控球战,指导丢球后距离最近的2—3人对持球人的夹抢训练、周围队员的盯人训练、远端队员的盯位训练。

根据立即压迫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短距离加速能力、连续加速能力、速度耐力、核心力量、急停急转能力、踝关节灵活性与膝关节稳定性。加强队员的个人防守能力,尤其是抢球、断球、盯人、盯位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训练、队员间默契配合训练等。

猜你喜欢

持球传球战术
犬用战术头盔
“严防死守”
如何快速学会篮球“三步上篮”
论体教学生足球训练中传球技巧的掌握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案例分析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Just for Fun(三)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