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03-18肖莉颜千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肖莉 颜千玲

摘 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为了生计远赴他乡时,家庭教育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祖辈家长的身上。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孙子、外孙,他们的宠溺、骄纵远远超乎教师的想象,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同样不容忽视。学生逐渐成长,心灵上的缺口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对隔代教育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借助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育;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014-03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ake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XIAO Li  YAN Qianling  (The First Complete School in Linli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As more and more young parents go abroad for a livelihood, the important task of family education inevitably falls on the grandparents. In the face of grand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whose parents are not around, their pampering and arrogance are far beyond the imagin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annot be ignored. As students grow up, the gap in their minds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immin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under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nd thinks about how to us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ntality.

【Keywords】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制定長期育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在隔代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祖辈家长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意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其认为,自己作为长辈就必须疼爱孩子,在物质上、资源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保障。这种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与情感需求,导致学生形成骄纵、自负等消极心理;部分祖辈家长根本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对于隔代教育的学生来说,祖辈家长的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脱轨正在使其向着心理扭曲、自大、自闭的方向发展,在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要让隔代教育学生接受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让教育学生的祖辈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基于家校合作,可尝试帮助祖辈家长设定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全程引导学生,促使其健康成长。大部分祖辈家长没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巧,但他们有阅历,有人生经验,可尝试借助传统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求祖辈家长培养学生讲礼貌、友善、宽容、诚信等良好素质,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言论,祖辈家长必须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在与祖辈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专业化理论为基础,向祖辈家长讲解学生的成长特点,要求祖辈家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并对祖辈家长不当的教育行为进行纠正。部分祖辈家长所奉行的“棍棒教育”“宠溺教育”等教育理念,要结合专业的儿童教育思想进行引导,配合家校合作,纠正祖辈家长急于求成的教育目标,改变育人指导模式。家校合作中,祖辈家长协同完成长期德育任务,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设计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抒发情绪为核心的教学模块,帮助祖辈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家校合作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向着特定的目标推进,以此解决隔代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难落实、难提升、难应用的复杂问题。

2.借助家校合作平台,掌握心理教育知识

隔代教育活动中,祖辈家长行动能力不足,对学生较为偏爱。加之能力有限,不具备参与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素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但受限于个人的能力水平,只能靠约束、打骂来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专业,导致教学成效直线降低,甚至使心理健康教育适得其反,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反社会人格。首先,要求祖辈家长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行为,学生处于学习模仿期,对于外界的人事活动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一旦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长期发表不当言论、作出过激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对祖辈家长的言行举止进行导向,阐明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使祖辈家长严于律己,在源头上消除心理隐患。其次,在平台中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祖辈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思路。如最为基础的谈话活动,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也要选择不同的谈话主题,消除学生与祖辈家长之间的隔阂,如从日常人际关系、校园活动和师生互动等角度入手,用“家常”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落实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教师可向学生祖辈家长传输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开展家校互动,向祖辈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配合科普栏目、教育栏目,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家长的学习能力较差,信息更新速度慢,教师要从学生、祖辈家长两个角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祖辈家长正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师定期登门走访,解决心理教育难题

家校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开始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其只是将学生的祖辈家长带入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对于隔代教育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祖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落到实处。部分祖辈家长虽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耐性差,效率低,一旦学生无法及时作出改进,体罚、苛责等问题将会发生在家庭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进一步的伤害。教师要及时与祖辈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并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教师应该建立定期家访制度,针对隔代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借助家访,对隔代教育中学生的行为、祖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调查,纠正祖辈家长的不当教育。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从学生、祖辈家长处同时吸取意见。部分学生认为,祖辈家长的管教过于严苛,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限制,使自己失去了自由,对于这类意见,教师应该结合祖辈家长的管理方法、管理思路进行判断,对于确有不当之处的,应该向祖辈家长指明短板问题,避免祖辈家长一错再错。家校合作背景下开展的走访互动,要针对祖辈家长的教育能力、特点制订相应的互动方案:纠正祖辈家长在思想中存在的错误问题,如“心理出现问题意味着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管制来完成”等。在登门走访的同时,积极在祖辈家长处聆听相关意见:学生存在哪些不良表现与不良习惯,如何纠正学生的相关行为等。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出育人功能。

4.祖辈家长反馈成果,教师协助解决问题

在隔代教育活动中,学生长辈的行动力差,教育观念落后,在教育活动中长期扮演着一个“配合管理”的角色。在这种管理理念下,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完全由教师决定,只有在教师给出管理意见之后,祖辈家长才会纠正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新关系,教师要与祖辈家长进行积极互动,协同教育学生,配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情感关怀干预学生的成长过程,管理学生的有关行为。

教师必须改变“被动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借助祖辈家长的主动发挥、主动反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祖辈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可要求祖辈家长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出现明显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孤僻自闭性格的学生,必须加强心理教育力度,教师应对该类学生的祖辈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症下药”。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后,教师要在祖辈家长处搜集教育成果,结合学生的表现对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评价,帮助祖辈家长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家校合作理念下,教师要积极与祖辈家长进行互动。除在特定的时间段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之外,更要针对祖辈家长给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方法落实指导工作。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视频、音频等形式保存下来,为祖辈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而在尝试与祖辈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要求祖辈家长利用相关方法回应家校互动:录制与学生互动的视频、音频,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进行评价,针对有关问题积极落实家校合作。多角度互动,以家校合作为跳板,才能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5.教师分享教育故事,扫清心理教育盲区

教师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具有专业化、科学化的基本特点,但正是“高大上”的外在表现激发了祖辈家长的畏惧心理,使其对自身的执行力产生怀疑。对于年事已高的隔代教育祖辈家长来说,其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间记忆教师所给出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当其掌握了有关理论的核心内涵与实行方法之后,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已经错过。在家校合作理念下,要选择祖辈家长能接受、应用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价值的同时,加强与祖辈家长之间的互动,积极跟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第一,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类型,针对学生的自卑、骄傲、急躁、冲动等情绪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故事,促使祖辈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结合相关故事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语言沟通、给出积极评价、利用规则约束学生等。在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扮演一个“授课人”的角色,更要学会聆听、记录,要求祖辈家长将实施心理健康工作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记录下来,配合家长的“现身说法”,将其改写成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帮助祖辈家长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定位,且有利于祖辈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配合故事素材的引导,祖辈家长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6.建立心理健康评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

在教师与祖辈家长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育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评价制度,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学生、管理学生,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质量,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权、管理权多被教师掌握在手中:教师虽然拥有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的能力,但所给出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着片面性、主观性等问题。配合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对祖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评价,更要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进行评价,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围绕家校合作展开,构建充满情感的家校共育模式。

在学校、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尝试与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互相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这一环节,隔代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制作评价表,对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爆发矛盾、社交活动等数据进行登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就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两方面向学生下发心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变化,借由家校合作将相关评价结果转交给祖辈家长,配合家校合作,祖辈家长能够对相关评价进行应用,结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解决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家校合作环节,可借由简单的交流互动完成教育任务:与祖辈家长进行互动,要求家长如实反映学生的活动状态、生活状态与生活习惯,从而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展现家校合作的最大价值。

7.结语

总之,在对隔代教育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执行上、总结上和沟通上的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利用家校互动的新模式,在互动的过程中指导相关群体,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家校同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君琴.家校共育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亚太教育,2019(07).

[2]张伟.加强家校体育合作  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教育界,2020(3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家校合作促进隔代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为XJK20CXL010)研究成果。

3649500589202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