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的路径选择

2022-03-17姜凌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微课学科

●姜凌佳

为了扭转、纠偏当下很多学校作业功能异化的乱象,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各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双减”力度,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轻负优质的作业管理,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包括高阶认知素养、个人成长素养和社会性发展素养。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需要积极思考作业管理的真正内涵,通过严把“三道关”,加强作业优化设计,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思想关:家校同行,精准筑牢“双减”根基

“双减”是国家对教育格局的调整,也是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需要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并在顶层架构中明确学校与家长的定位,通过家校同行形成合力,促进政策精准落地。

(一)上好教师前导课,明确制度要求

作业是反馈学生知识习得、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教师需要摒弃陈旧观念, 将作业置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生态体系,才能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双减”背景下,学校可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结合校情,制订《学校作业管理细则》等相关制度,促进教师形成“三色作业”的认知观念。“三色作业”是学校将作业按红、绿、蓝三原色进行分类管理,并进行解读, 让教师更加明确作业的标准, 为实现作业“轻负优质”保驾护航。

第一层面是蓝色作业,即基础性作业。凡是国家课程中涉及的常规性作业, 教师都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同时教师要牢牢树立“作业进课堂”的意识,留足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相关作业,使其成为课堂的独立环节。

第二层面是红色作业,即负面性作业。《通知》指出要“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由于每个学科特质不一,为了规范每个学科作业时长,学校可以发动教研组制订“底线作业”,经学科分管领导把关后,学校发文公布。这样自下而上的流程与方式,让作业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也让全体教师做到“心有标尺,行有所止”。

第三层面是绿色作业,即创新性作业。当下教育呼唤作业回归本质,教师更要注重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学校要搭建多样化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尝试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融通。

(二)上好家长前导课,共同对抗“内卷”

当下,教育“内卷化”来势汹涌,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逐步蔓延,加作业、加辅导班、加线上学习等行为,大大侵占了学生课余时间,成为“双减”工作的“拦路虎”。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学校还需要上好家长前导课,共同对抗“内卷”。学校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双减进行时”等专栏,发布专项活动,推动家长认清当前的教育变革形势。学校还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组织,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分享育儿心得和教育良方,促使全体家长正确面对“双减”政策,明确作业合理化布置的重要性。

二、质量关:“减”中有“加”,赋能增效促进转化

笔者认为,“育智”目标只是作业的基本标准,“育人”目标才是作业的最终指向。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它指向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拓展、思维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因此,在作业管理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做好“一道减法”和“一道加法”。

(一)一道减法:减负先要减量

1.压减作业时间

《通知》明确提出“学校要严控作业总量”的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 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 分钟。这一规定为广大教师落实“双减”提供了具体可参考的标准, 学校可以在监管过程中落实“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作业审核。每位教师要形成共识,严格遵照政策要求进行合理的作业布置。每个班级需要由班主任牵头,对当天的学科作业进行协调,并上报年级组长统筹,做到同一学科作业基本一致。这样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难度和总量,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作业布置中的随意化、超负荷。

二是规范作业上报。目前,各地都在尝试作业平台开发与使用。教师通过平台系统,每天上报作业时长和内容:低年级口头作业也要做到“零汇报”,中高年级作业可分为基础性作业、自主性作业两类。学校应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并相应促进教师形成作业整体观、大局观。

三是规范作业印制。为了规范审批作业,学校可以设计“复印审批单”。每个教研组在进行各类练习卷复印前,要经过分管领导同意后再凭审批单复印。这样可从源头上控制练习卷的总量,严控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作业时间。

2.削减作业难度

笔者认为,“分层作业”厘定了作业的全面观照性,但其合理性不足。一份科学、合理的语文作业,既要具备内在的教育功能价值,又要注重个体差异,才能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利器。如果教师缺乏选择意识与布置艺术的话,学生作业负担仍然得不到实质性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的自主权,并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选择,或设计有意义、有促进作用的作业。通过“必做”“选做”的分层设计,对作业进行调整、改良。这样既能激发教师作业研制的内驱力,也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一道加法:减负更要加质

“双减”工作在做好“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加法”。这里的“加”是“加质”,指向“三质作业”,即综合考量学生学科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康体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以切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升作业质量,发挥育人功能。

1.学科作业加“素质”

过去的作业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有些作业被简单量化,以期满足对学生的选拔、评比等功利性效用。笔者认为,作业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作业的标准要实现由正确转向合理,就要由行为性标准转向情意性标准,从而确保作业评价功能具备实践性、多元性和启发性。

(1)优制校本作业,创新形式有深度

语文学科以“读书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精读+略读+课外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为了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依托“快乐读书吧”,创新地开发导读单和手账卡,通过师生共同设计,让阅读分享更加有滋有味,也将阅读思维引向纵深。

数学学科以“聪明题”发展学生高阶思维。针对教材知识间前后勾连缺失、单线知识拓展延伸不够、数学方法习得与数学思想渗透不明显等问题,进行体系构建,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素材, 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研究, 通过“每日一题”,逐步开拓多元思维解题的视野,并熟练地进行方法迁移与运用,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英语学科以“绘本秀”夯实学生语言素养。针对配套英语作业形式单一、复现频率低、知识面狭窄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钉钉、之江汇等平台,布置英语绘本阅读作业和优秀绘本朗读秀等活动,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科学学科以“项目化”撬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针对科学学科实践类作业较少等问题,可通过家庭实验室、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布置形式多样的项目化作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科学素养提升。

新课程标准倡导“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一理念拓宽了学习时空,要求我们设计校本作业要站在“深度学习”的视野,关注思维提升,兼顾学科统整。因此,学校应通过技能学科与文化学科的整合,提升作业的设计感、层次感,生动诠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育人理念。

学校在承认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要更多鼓励各学科教学聚焦深度学习,力求创新作业形式,形成探究性、实践性校本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从而提升作业质量。

(2)优创助学微课,按需跟进有广度

当前,智慧教育在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作业设计与跟进提供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中,最为显性的是教师依托微课,实现了作业“按需跟进”。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等特点,它将视频、图像、文字等元素融合,破解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实现师生之间对话的有效性。

强基型微课: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梳理,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回顾。如语文学科的易错字词强调、数学学科中的单位换算、科学学科中的概念强化等。

破困型微课:这类微课主要聚焦教材难点,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不了的, 可通过微课进行二次辅导。比如习作提纲的搭建、聪明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英语语法的运用等,应当依照学生学情而定,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延展型微课: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学习“加餐”的需求,教师还需要精选题库,设计部分微课进行专题拓展。比如说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阅读作品赏析、科学实验的情境运用等。

《人民教育》曾发表专题文章《“双减”之后,教师要做这些改变》指出,没有了“加时”“补课”的“法宝”,题海式作业也不再可能了。一线教师虽然身处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却关乎教育大局的走向,更关乎“双减”工作的落实效果。对于学科作业,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认知风格、学习需求和人格特质,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体,提升作业质量。

2.德育作业加“品质”

丰富的德育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依托“假日活动”,组织开展家庭式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提升品德。如在国庆节,各年级开展“走进秋天”“我当马大嫂”“银行储蓄”等活动;在劳动节,开展“我给长辈做名片”“我当小农民”“制作家谱”“节能我能行”等活动,不同活动共同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育作业加“体质”

学校体育教研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兴趣爱好,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宗旨,制订形式多样的体育作业,如基础类作业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拓展类作业包括球类、体操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各项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学会、勤练、常赛、优学”,助推学生掌握1 至2 项运动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学校要切实把好“质量关”,做好加减法,减负提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

三、过程关:区块监管,系统推进政策落地

(一)优化“月检制度”,以评价推动教师成长

作业管理需要有创新,也需要有监督。学校需要结合“双减”元素,完善月检制度。每月底,在教师进行“教学五认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增加“命题研制”和“作业设计”的量化要求,这是指向个人层面的。而教研组长的每月组评也相应增加“随机调研”内容,主要聚焦作业批改、作业设计、命题研制和微课录制等,以调研反推教师专业成长。

(二)追踪“专项调研”,以数据推动教学转型

学校还可以针对“双减”工作中的课业负担等情况,开展专项调研。一是面向学生群体,学校通过线上作业量问卷调研,真实了解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是否合乎要求。二是面向家长群体,学校结合“师德师风评议”问卷调研,了解教师是否给家长布置作业,是否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是否存在只布置不批改情况等,并进行数据反馈。三是面向教师群体,学校开展自查自纠问卷调研,精确掌握每个班级、每位教师的作业管理情况,促使全员提升认识,优化教学。

总之,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学校要立足儿童本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力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新举措,严把“三道关”,让作业回归育人本真。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微课学科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