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运用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

2022-03-17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事物记忆知识点

金 伟 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明确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利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传统教学中,因高中政治学科包含着众多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知识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未能实现良好的理解与运用。而高中新课改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解与记忆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对比发散思维,有效拓宽思维视野,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深度了解的同时,合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将所学知识在进行有机联系,并进一步梳理知识网络,构建政治学科框架,进而推动教师及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与专业成长。

一、利用对比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对比发散思维是逻辑思维能力中对研究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分析的关键思维方式,通过发掘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内在规律,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加深印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对比发散思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政治内容,明确政治基础知识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继而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推动学生发散思维,做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进一步拓宽政治视野。同时还可使学生在辨别相同、互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事物的个性及矛盾的特殊性,触类旁通,快速认识到不同事物存在的不同特征。当前的教育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推动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通过当前掌握的基础知识及自身生活经验进行知识的学习、理解、扩充与积累,继而构建成为独特的知识体系。因为学生的自身基础知识及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其对教材内容及生活的联系缺乏一定的感受与理解,往往难以因加入了新的知识与经验而对原有知识进行改变、更新认识,较难主动分析事物存在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此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需要帮助学生从认识知识本质属性角度出发,更深入地构建知识体系。

譬如在讲解“股票、保险、债券”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绘制图表,帮助学生对照书本从发行主体、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及流通性等方面区分析金融债券、国债和公司债券,准确掌握各个债券的相同点与互异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概括。再比如,当讲解“对立与统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提出使用范围、前提、方法论、常见事例与作用等多种方面的不同,帮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理解主次矛盾的含义及相关的区别,当分析完成后归纳成表格,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与不同进一步的理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及问题意识。在讲解“通货膨胀”“运动的变化与发展”等内容时,均可以利用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原理与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与联系,使学生能够发现不同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及同中异处,从多种角度认识到知识的内涵与延伸意义,逐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及掌握程度,进而不断地领悟知识、广泛应用。

二、类比简化,梳理脉络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维持在20 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且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的情形下,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经典案例,融入类比简化的方法,使教学流程更加精简、高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精练教学语言,有利于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实现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并构建知识体系。类比简化思维,即利用学生当前掌握的经验与知识对相似知识进行理解与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认识并理解新知识。将此方式融入政治知识教学中,能够改善学生较难集中精力学习政治知识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人的知识从何处来”内容时,若想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教师可先引用材料“新人口论”的观点,随后展开设问,提出“材料中何处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在提出问题前,教师应明确当前的学情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易入误区部分,确保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设计“阶梯式”的教学任务,使教学任务具备良好的启发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层次性,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此时,学生通过细致的分析与讨论,能够认识到此前计划生育设想的提出是源于调查研究,进而明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后分析出人口增长的相关问题是受基本国策的影响,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最后,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对课堂的情境创设、目标定位、素材选取、组织互动、语言锤炼、课堂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流程,使课堂活动更加的精简、生动、流畅、清晰,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化、体系化。

三、推理论证,拓宽领域

在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归纳与演绎是最为基本的两种逻辑推理方式。演绎推理通常从以往的具体经验中进行归纳与推理,而具体经验则需利用演绎推理实现进一步的结果。从逻辑层面看,构建知识体系实质上是归纳与演绎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经验事实中总结事物的内在规律,随后通过总结归纳将其推理为理性知识,最后通过具体的事例结合演绎推理,引导学生在共性归纳中逐渐掌握理论观点,在推理演绎的过程中主动拓展构建知识体系。

在讲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与基本目标”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教师可先引用欧盟解决债务问题的相关材料,随后展开设问“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处理欧债危机的态度与立场”。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综合性,需要明确我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外交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等相关知识并进行系统、综合运用。在学生开展分析、思考与总结阐述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其利用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方式,逐渐构建较强的思维逻辑与缜密意识,加强对该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建构,当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归纳总结,构建框架

有研究证实,人类在对事物产生记忆时通常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若符合此种规律将会使记忆更加深刻与容易,反之其持续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大部分人难以对零散的知识加深记忆,但将其归纳与总结,探究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会使记忆内容更加广泛、容易,大大拓宽记忆的时间。由此可见,对于政治基础知识教学,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按照各个知识点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进而使学生的记忆强度得到有效提升。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将学习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方面,轻视知识点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更加注重解题数量的多少,对于解题思路及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将以往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建起联系,帮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逐渐产生知识点的联系。还可通过梳理教学主线,将教材中较为分散但具有一定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框架整合,强化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整体知识网络。此外还可利用错题纠错,帮助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总结解题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健全知识体系。

举例说明,当讲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内容时,教师可先引用党中央与国务院严密监管食品违法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等相关内容,随后展开设问“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原因”。学生通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执政理念、地位及宗旨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加强其对新知识的归纳总结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利用完善的逻辑思维,将政治学科所学的内容进行对比发散、类比简化、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进而构建政治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迅速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猜你喜欢

事物记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记忆中的他们
奇妙事物用心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记忆翻新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