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学校课程合理设置方式探究

2022-03-17张瑶华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设置作业培训

张瑶华

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与内容,与教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成效息息相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在管理与把控学校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合理设置。所以,若想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中小学校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校长需要拓展教育管理的视野,提升管理的水平,掌握双减政策的内涵与重要性,根据本校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况,统筹进行课程规划与设置。

一、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

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承受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过度的作业布置与校外培训扭曲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恶化了教育生态,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学习的压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学校课程的内容和设置也得到不断的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因此,双减政策的有序实施,对学校的发展极为重要,关系着学校的均衡发展、稳定发展,是校长和学校管理层需要切实融入的教学和管理理念,是对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1]。

二、现阶段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一)作业布置过多

学生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教材知识的记忆,提高对教材知识的应用能力等。目前,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未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布置作业,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作业的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当学生难以完成作业时,部分教师将问题归咎于学生身上,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逐渐降低,使学生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影响了学生的知识习得和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将批改作业、检查作业等工作任务交给家长,美其名为家校联合,增加了家长的负担,降低了家校关系的和谐度。布置作业的难度过高与数量过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过于单一

现阶段,部分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落后,教学的手段过于传统,导致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程管理中,课程内容的设置极为重要,代表了学校的教育水平,代表了校长的管理水平,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校长需要引领广大教师,科学地规划学校课程,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缺乏课程反馈制度

反馈制度的确立与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素。目前,仍有部分学校缺乏课程反馈制度,学校难以了解教师教学的质量,难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效,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层对课程的设置,影响了学校课程的合理规划。学校缺乏系统的课程反馈制度,导致校长和管理层难以掌握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现状,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评价,从而影响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学校课程合理设置的方式

(一)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可以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探究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更多的教材知识,巩固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减轻作业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专注力,沉浸于课堂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培训的机制。

1.利用教师互相评价、年级主任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确认教师教学的效率。

2.根据教师教学的能力,定期召开教研座谈会,邀请高水平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3.积极与优秀学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让教师去优秀学校参观、观课,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

4.运用评价制度,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激情,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为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和完善培训机制,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二)确立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构建多元课堂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强化校长、学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便于直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有高低之分,只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服务于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分层教学课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校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反馈机制,紧密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

1.采取随机听课制度,学校管理层随时、随机深入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并作系统记录,搜集数据、科学分析,以此作为改进课程设置的依据。

2.召开教师会议,让教师分析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暴露的缺点,以此探索相应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方式。

通过反馈机制,能够增强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构建和谐校园,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例如,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理解、记忆、应用、迁移的成效,在课堂上即达到学习的目标,摆脱对校外补课、培训的需求,减轻作业负担、培训负担。

(三)融入兴趣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构建趣味课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消除学习中的疲倦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高标准实现学习的目标。因此,学校在合理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兴趣教学的理念,加入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引入希沃白板教学设备,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以有趣的音、视频和多媒体展示来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传统的课堂教学舞台,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以此焕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双减政策的实施,“倒逼”教师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优化了作业设计和课程设置,减轻了家长的负担等,促进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学校管理层积极完善课程设置内容,将双减理念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作业布置水平和备课、教研能力,树立良好的素质教育形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符合学生学习愿望和需求。

猜你喜欢

设置作业培训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作业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想要自由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