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这片绿》有感二则

2022-03-17张泽民,邢康丽

火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曲艺爸爸

父爱如山

张泽民

半月前月军给我寄来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为了这片绿》。这本书印刷精美,装帧漂亮,封面设计雅致文气,梅花竹叶点缀得那么自然,让人看了特别舒服。

其实,十多年前月军就有结集出书的想法。曾经有一次来看我时就拿了一厚摞书稿让我看。《为了这片绿》的内容比那书稿少了很多,当然她后来创作的一些篇目书稿中是没有的。我打电话问她,她告诉我,出书的规模有限制,出版社经过甄选,删除了一些。作为向建党百年的献礼,月军如愿以偿。向她表示祝贺,也希望她再写出更多接地气的、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奉献给热爱她的读者们。

《为了这片绿》的第一篇是说唱《打煤糕》。这篇作品十多年前读过,但真正变成铅字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月军写东西现场感特强,读完《打煤糕》,父亲帮助妹妹争第一的现场就展现在我面前。父亲瘦高的身影,睿智的眼光、我单独和他老人家生活在一起时对我的谆谆教诲,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徘徊。父亲已去世近二十年,但他老人家人犹在侧,音犹在耳,容犹在目,教犹在心。记事后的姊妹兄弟五人中,我和父亲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我接受父亲的直接教育也最多,可以说是近闻謦欬,面获亲炙。

1961年,我十岁,月军还未出生。有一天,大概晚上十一点多钟,我没睡着,但也没睁眼,听着爸爸加完班回来了。爸爸是地区级的模范共产党员,当时在市委统战部任秘书,曾经因工作成绩突出参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问爸爸:“你是哪里的?”爸爸回答:“山西的。”总理笑笑说:“山西的女同志生完孩子要喝一个月小米稀饭,是吧?”爸爸当时很诧异:“总理那么忙,连这样的习俗也知道!”党的统战工作需要,爸爸经常约见民主党派成员和宗教界、无党派人士,赶写各种材料,加班是常态。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挨饿,爸爸也不例外,那么大的工作压力,比常人饿得更厉害。听着爸爸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家门,放下文件包,掀开碗柜的布帘帘,碗柜里除了洗得很干净的几个碗和一把筷子、一碟咸菜外别无他物。爸爸一定很饿,很想吃点什么,但他失望了,什么也没有。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咸菜放在口里嚼了嚼,“唉”了一声,坐在炕沿上拿出带回的报纸看了一会,睡了。现在想来,爸爸那一声“唉”里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但他的这种担忧只能自己想想,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能怎么说?他能说什么?

爸爸给我讲过,我们家祖上世代朴实智慧,爷爷奶奶知道文化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爸爸读书。爸爸少年时代就很聪明,上学时常帮同学抄作业和笔记,很多学习用具和住校吃的干粮都有别人给他。这不仅填补了爸爸少年时代的胃,也练就了他扎实的书法功底。离岗后,他老人家的书法作品屡获大奖。爸爸也一直很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和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爸爸带领我们姊妹兄弟给祖籍重修的小学校捐款助学。他常说,“别看方块字简单,横平竖直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颠来倒去,水平就出来了”“抬起头来看比咱强的千千万,低下头来看,不如咱的万万千”。所以我们长大后都是心直口快、说话算话、干事麻利、时间观念极强的性格,我们都在不同级别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上级和部下都很满意。像月军说的“牛心柿,兔头梨”的事爸爸也给我讲过。《为了这片绿》中《张家娶媳妇》《王家嫁闺女》就像是给我弟弟娶媳妇。作品中到处洋溢着传统文化中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不与人攀比的淳朴思想。

期待看到月军的第二、第三乃至更多本讴歌百姓生活的说唱作品集。

说唱接地气·生活得真情

邢康丽

笔墨紧随时代,豪情满怀赞颂。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由山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秘书长、资深曲艺家张月军女士历经数十载精心创作的文学专著《为了这片绿》,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张月军投身文学、曲艺创作和研究工作数十年,领导基层文联工作苦中求乐,承担抢救民俗文化整理丝缕,参与文旅项目开发身体力行。长期的基层工作为她的文学和文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沉浸于三晋大地的古老村庄、文化古迹和基层群众之中,她将每日的点滴琐事与思虑感慨交汇、糅合、积累、沉淀,最终升华,以曲艺作品、调研论文和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汇编整理,成就此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曲艺作品集“修篱种菊·说唱生活”,收集 说唱作品60余篇,反映了作者的生活轨迹和创作道路,以充满三晋特色的诗歌唱词,抒发了对晋商文明、市井生活、农耕文化的赞赏和感悟,量体裁衣,立言于世,泽被后人。第二部分是调研论文集“踏雪寻梅·探微知著”,以科学辩证的文化工作者视角,记录了作者深入基层调研考察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对曲艺事业、民俗文化、文联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展现了一位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第三部分是报告文学集“披榛采兰·时代撷英”,材料详实,笔法细腻,细节生动,真实客观地介绍了多位三晋水土养育的时代楷模,展示了时代楷模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达到了从现实生活寻找典型事迹、以典型事迹宣扬优秀人物、以优秀人物辉映伟大时代的目的。

《为了那片绿》由中国文学大家冯骥才先生亲笔题写书名,姜昆先生题词,刘兰芳女士、韩玉峰先生作序。该书集诗人的浪漫感性、文人的细腻严谨和文化工作者的科学客观于一身,将古老村庄上的那些屋、好山好水里的那些景、奋斗前行中的那些人娓娓道来,只“为了那片绿”。

猜你喜欢

曲艺爸爸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