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接合部小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2022-03-17温素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接合部广东城乡

温素玲

摘 要:我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孕育出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继承的,也应该是身为教师应该传播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拥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去了解我国优秀,高深的传统文化。但是小学生毕竟年幼,对网络抵抗力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承担起为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责任。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鼓励小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我国博大精深,灿若明珠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这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本文以广东汉乐为例,对城乡接合部小学该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进校园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22

城乡接合部是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的特色产物,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的活动范围逐渐向城市进行迁移,因此形成了城乡接合部。有人口的地方就会有新生儿,而有孩子的地方就需要有学校。因而,城乡接合部的小学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城乡接合部小学中的学生,因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解能力偏差,自制力与自觉性也不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比较困难,教师对于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也容易出现进度缓慢等问题,但是城乡接合部因为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之处,交通并没有城市那么便捷。大部分的学生家长是农村迁移过来的,本身可能掌握着一定的传统手工技术,这也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接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其实很多,所以,城乡接合部小学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提供了较大的助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不能割舍的。学校,教师,都应该努力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校园,带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广东的汉乐是一千多年前由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地区的古乐,历史悠久,自4世纪开始,汉族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南迁,到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定居,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客家人不仅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等中原古汉乐乐谱,与客居地的民间音乐、庙堂音乐等乐种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流派——广东汉乐。广东汉乐作为汉民族客家民系的音乐,广东汉乐是一种移民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边沿储存”,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广东汉乐既传承了中国中原地区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精华,又吸收兼容了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同时还吸纳了潮乐(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形成了独特、完整的音乐体系,在中国民间音乐史上具有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如今年轻一辈对传统音乐大多不感兴趣,老一辈艺人随着年岁增长退出舞台或离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广东汉乐面临濒危的处境,亟待加强传承与保护。2006年,它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学生学习。

一、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相結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是在新时代下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让每个学科中都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进行传播的重要性,让教师通过自身的态度来改变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且教师还应该清晰认识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进行传播,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智力的提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起到丰富学生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为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质量,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效率。而城乡接合部的小学,虽然和城市中的小学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城乡接合部学校还是属于正常小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课堂,只是说面对城乡接合部小学中的学生,教师还应该根据他们与城市小学的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异进行调整,以更加适合城乡接合部小学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在教师打算将广东汉乐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播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有关古典音乐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对广东汉乐的历史以及发展进行讲解介绍。对于处于城市小学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对汉乐的简介以及重要作用进行讲解说明。对于城市中的学生,在课堂之上,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广东汉乐的兴趣以及对于广东汉乐进行清晰了解的冲动,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了解到广东汉乐的相关文化之后,能够在课后自主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去翻阅,查找,对广东汉乐去进行更加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但是对处于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来说,上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显然不适用的,城乡接合部地处城市以农村的交界处,只是相对于农村来说环境要好一些,但是在城乡接合部小学进行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资源肯定不如城市小学的学生,对于他们进行广东汉乐文化的传播,教师需要换一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广东汉乐文化对学生进行传播,但是面对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教师不应该仅仅只对广东汉乐文化的简单介绍以及意义进行讲解,教师对于这一知识点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以求学生在课堂之上就能够完完全全去了解广东汉乐文化。因为教师一旦不在课堂上对广东汉乐文化的相关知识讲解透彻,学生在课后因为资源的不充足,就导致学生在课后不能通过翻阅书籍来进行相关学习。而且,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其实之前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于网络等信息渠道不够了解,这也就斩断了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广东汉乐文化的可能。

二、以学生为主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上的主要领导者,学校若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与课本教材上的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寻找出能够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途径,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而城乡接合部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时,不仅要结合教材资料,更应该结合体城乡接合部学生的性格行为特征,来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大部分城乡接合部的学生自由散漫,不喜欢接受纪律制度以及教师的约束,并且他们十分喜欢组成小团体来讲究所谓的哥们义气。教师在寻找对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时,可以合理利用城乡接合部学生的这一心理,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对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还应该深刻认识到,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对于学习自由散漫的态度,并不是他们主观上造成的,而是因为所居住的特殊环境以及身边家长的影响导致的。同时,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家长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于学生的科学文化成绩要求较高,但是又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大多采取棍棒式教育,使得学生对学习本身就带着厌恶的心理,教师应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激发起他们对于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依据城乡接合部学生比较喜欢玩闹的性格特点,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活动。例如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广东汉乐的相关表演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广东汉乐主要盛行于大埔县,而当地的居住环境以及条件与城乡接合部学生居住的条件相似,容易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语文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看到广东汉乐的震撼之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视频的同时对广东汉乐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于广东汉乐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他们对于广东汉乐的兴趣。并且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去体会,揣摩广东汉乐中所蕴含的音乐美,推及我们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祖先的大智慧以及审美。城乡接合部的学生不喜欢被约束管教,教师放映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减少在正规严肃的课堂上的束缚感和压力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汉剧音乐进行学习以及表演,随着时代逐渐演变,汉乐和汉剧音乐剧相互促进。恰好,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比较喜欢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可以让他们每一个小团体之间对一段汉剧音乐进行学习以及表演。城乡接合部中学生的小团体都比较讲义气,因此,他们会尽职尽责地去将音乐剧做好,达到鼓励他们自我学习的目的,并且也增加了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乐的了解。

三、以学校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浓厚气氛

传统文化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并不能完完全全将传统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没有这么多时间。但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传播,是新时代下学校应该做的。学校的教学楼,楼道,墙面以及教学楼下面的公示栏等地方都能够粘贴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上学,放学途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一定了解。让学生通过这些了解,领会到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品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能够学好仁义礼智信,在实际中践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言,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理,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会感悟,得到启发,然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并且学校还可以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以及艺术展览等活动,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城乡接合部小学可以在楼梯边的墙壁上张贴广东汉乐演奏乐器的海报,如琴、瑟、钟、磬、笙、箫等乐器,张贴的海报上不仅应该含有这些乐器的图片,还应该含有对于乐器的讲解。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学生虽然对于学习不大热衷,但是他们却比城市小学的学生更具有探索性,对于新张贴出来的海报,城乡接合部的学生会更感兴趣,课间更乐于去观看了解。而城乡接合部教学楼下面的公告栏,可以张氏和广东汉乐相关知识的技术,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去阅览,了解到广东汉乐的有关知识,体会广东汉乐所蕴含的古代先贤的思想结晶。同时,城乡接合部小学还可以成立广东汉乐社团,学校的社团活动是学生拓展自身兴趣,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举办广东汉乐社团,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社团去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城乡接合部小学还能够邀请广东汉乐文化的相关表演者,在学校中给学生表演广东汉乐。学生能够直观,正面地去看到广东汉乐的表演,这种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对小学生来说是震撼的,面对这么真实震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对广东汉乐的兴趣也会更加高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进入学生的心中!

文化是我们漫长的历史中留下来的痕迹,而流传至今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我们历代祖先进行总结,尽心筛选供我们来进行学习和了解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充分感受到远古先人的智慧,感叹于他们的智商。并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生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階段,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学校通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教学,并且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将科学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理念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成长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根植于心,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参考文献:

[1] 张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机新活力》,“环球网”2020年。

[2] 海飞翔《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原创力文档”2021年。

3551501908248

猜你喜欢

接合部广东城乡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接合部”缘何成了“百花园”
新时代城乡接合部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及出路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一种双层床横梁和立柱的连接方式及双层床
广东舆情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去戏剧与当代艺术的“接合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