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2-03-17白羽

成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行为习惯幼儿

白羽

摘 要: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其行为习惯是否良好尤为关键,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有赖于长期的观察以及不断积累,在持续的纠正中慢慢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是众多幼儿教师均在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导致幼儿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养成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策略

行为教育最好的时期无疑是幼儿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旨之一,也是新课改向每位幼儿教师所提出的重要任务,各个幼儿教师都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其所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除了家人以外就是老师了。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环境怎样,就会产生怎样的刺激,从而获得怎样的印象,进而从所获得的印象中所发生的有关动作又会与印象相关[1]。”那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当不断探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使更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够得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于他们今后乃至终身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利的。

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意义

习惯属于一种惯性,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一定规律的行为,同时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就会较为困难。习惯是慢慢养成同时不容易发生改变的行为,既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想法,也不需要特别的努力,更不需要来自他人的监督,会自然而然地反射出: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那么他相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而言,无疑所拥有的能量储备更多。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养个好习惯,胜过积千累万[2]”对于生活而言,好的习惯还是一种道德资本,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成为人生活中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积极力量。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首要之重。而具体到每个幼儿教师而言,由于正人先正己,那么要想将孩子教育好,就需要自己先做个好老师,起好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每个孩子都得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而一旦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还会进一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使得孩子的将来以及一生的前景受到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笔者自身的细致观察以及大量幼儿的密切接触,发现不少幼儿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在饮食行为习惯方面,有不爱惜粮食的,有比较挑食的;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不少幼儿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家喜欢依赖家长,在园内喜欢依赖老师,甚至依赖其他同伴,独立性较差;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饭后不漱口,便后不洗手等等问题较为常见。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究其原因通过归纳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父母方面问题

早在19世纪末的时候,弗洛伊德发现教育方式的不同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父母的角色他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划分,即母亲主要负责给孩子提供温暖和爱,而父亲主要负责给孩子提供纪律和规则。在部分父母眼中,将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就是让他们穿暖、吃饱、不生病。这其实是父母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特别是现在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人,因此注重文化知识灌输,早早就教孩子读书习字,而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却不重视。

2.2 祖辈方面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迫于生计大多数父母不得不将更多时间甚至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于是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祖辈抚养。相对而言,祖辈对于孩子的喜爱程度更甚,往往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一句“重话”也是舍不得说一句。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存在质疑父母教育方式的情况,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进行阻拦。正是由于祖辈的有求必应以及这种放纵和宠溺,导致许多孩子养成了依赖、霸道、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

2.3 教师方面问题

家长和老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幼儿教师在将五大领域知识教授给孩子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一个班人数由于较多,所以难免会导致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照顾不够全面,一些细节也会相对忽略。比如喜欢作弄同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然而时间久了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行为可能会成为一种欺负同伴习惯,从而会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造成较为负面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兒教师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动进行正确引导,不要放纵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3.1 趣化现有规章制度

具体且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指南,然而幼儿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此多,让他们去将这些需要遵守规章制度的死记硬背下来无疑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一件事情,所以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住并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那么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程度趣化,用一种更加符合、贴近幼儿当前年龄特点的方式去对他们进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3]。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一项项规章制度进行创编,使其成为一首首歌谣,通过这些朗朗上口又好记的歌谣,使孩子们在歌唱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将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记住了,从而在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笔者就创编了一首歌谣:“小手拍拍,用餐之前,要学勤快;小手拍拍,为了健康,洗洗手来;小手拍拍,手背洗洗,手心洗洗;小手拍拍,不让病菌,在手安家;小手拍拍,干干净净,笑呀笑哈哈。”

3.2 巧妙利用游戏活动

喜欢玩游戏可谓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活跃他们思维,还能够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实也可以巧妙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实现[4]。比如,在一次组织玩耍“和我一起去美食街”这样一个小游戏的过程中,刘佳宇与张浩荣发生了争执,笔者前去了解情况,发现原来是为了新微波炉道具而发生了摩擦,两个人都想用新微波炉道具而互不相让。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将耳朵靠近旧微波炉,假装旧微波炉在说话,同时不断点头进行回应。随后我对两个孩子说:“刚才旧微波炉在对老师说,虽然它已经旧了,但是它依然可以发挥原本的作用,然而却没人愿意选择相信它,它很伤心。那么你们谁愿意挺身而出帮助它体现自己的价值呢?”这时刘佳宇与张浩荣异口同声说:“我愿意!”随后他们两人相视而笑,就这样一场争执被巧妙化解了。然后笔者又说:“无论旧微波炉还是新微波炉,都是可以用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两个孩子纷纷点头,其他同学通过这场形象生动的活动也懂得了与人相处要学会谦让。

3.3 设计情境,给予正向引导

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与个人的道德认识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良好的道德认知可以引导人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良好行为中的情感体验以及教师的引导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在指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笔者采用了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首先,笔者讲了“小松鼠过河”与“到奇怪国做客”的小故事,创设了这个故事情境后要求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逐步感受到运用礼貌用语的好处,而且也明白了在哪些场合下应该使用哪种礼貌用语。开展“送玩具回家”的小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爱清洁,有序摆放物品的好习惯。在开展“小鸡与小鸭”综合活动时,让孩子们扮演小鸡与小鸭,教师给予语言提示,要求孩子们通过动作加以表现。在此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好品德。班上有个别胆子小、不爱讲话的小朋友,笔者专门讲了一个故事《小黄莺唱歌》,然后挑选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去扮演故事里面的角色。孩子们在表演中的点滴进步,笔者都看在眼里,会及时肯定与鼓励。在经常的反复训练下这些孩子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可以让孩子们从情感体验升华至道德认识,进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

3.4 及时评价幼儿行为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把最差的学生给他,他也可以将其变为优等生[5]。当人们问起他的秘诀时,他回答,很简单就是表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特别是孩子们,这种渴望更加强烈一点。幼儿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与和蔼的笑脸,或者一个可亲的点头与拥抱,都能让孩子们获得极大的鼓励。所以幼儿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旦发现幼儿做出了正确的行为应当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他们应当继续保持,如此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相对应的,一旦发现幼儿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孩子指出这样的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以便他们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午休期间有的孩子想上厕所但是在叫老师的时候声音很大,这无疑会对其他孩子的休息造成影响。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幼儿教师应当在事后及时向其指出,在午休这样的安静场合,不能够大声呼喊老师,因为这会影响到其他同伴休息。而为了杜绝这样情况发生,要养成午休之前上厕所的习惯。

3.5 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可谓是非常大的。榜样可以是幼儿老师,可以是熟悉故事中的角色,也可以是幼儿身边的小伙伴。幼儿教师所树立的榜样应当做到有目共睹,他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所有幼儿的一致认同,如此才能够将孩子们学习榜样的积极情绪很好地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现机会,就能够促使他们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每当冬季来临时就会经常出现孩子迟到的情况,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他们在家赖床。针对这样一种情况,笔者就在每个周末对当周出勤情况好的幼儿颁发一个荣誉勋章,这既是对这部分幼儿的表扬,同时也是在为其他孩子树立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榜样。就这样,虽然就是一个小小的用纸做的勋章,却很好地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荣誉感,他们渴望也拥有同样的勋章,于是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榜样的作用下,其他孩子出现迟到的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而他们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了。又如,针对中大班幼儿,为了强化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将他们的一日生活划分为五大类,包括区域活动情况、用餐情况、上课学习情况、纪律、礼貌用语情况等,开展“五星评比”活动,各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规定,让孩子们明白应该如何去做,哪些不能去做。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周评选一次,发放小红星,每个月再比较谁获得的小红星最多,颁发奖品。通过这种激励措施,纠正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促使他們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6 加强家园交流合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幼儿教师,家长也责无旁贷。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构建教育合力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向他们传授正确的育儿方式方法,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帮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与教师应结合孩子的年龄、性格、心理等情况,确定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让幼儿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哪些不该去做等。比如,在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面对地上乱丢的口袋、瓶子等垃圾,鼓励孩子主动捡起来丢进附近的垃圾桶。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遇到红绿灯,家长要起好带头作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当好自己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然后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将相关照片或视频发给老师,然后老师可以将这些材料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幼儿主动学习这些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自己家中也积极做这些事情,从而使越来越多幼儿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思想非常单纯,对世界的认知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行为举止特别上心,也喜欢模仿教师。为此,幼儿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在园内教师要注意从一些日常小事中去渗透行为习惯的教育,这比单纯的课堂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放学时教师要带头领队,让孩子们能够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消除互相推搡、不排队的坏习惯。总之,家长与教师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与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为孩子当好榜样。

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将这个关键时期紧紧抓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培养,使他们得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韦,王祖芳.论强化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125-128.

[2] 樊晶晶.幼儿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37-37.

[3] 杨世珍.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2019,(14):144-144.

[4] 黄鹏燕.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J].文理导航(下旬),2017,(7):86-86.

[5] 宋飞,张薇.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33-135.

2318501705220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行为习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