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写作也需要剪辑

2022-03-17闫晗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陈延刑场蒙太奇

闫晗

《觉醒年代》有几个经典片段,都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比如毛泽东出场、鲁迅出场、鲁迅写《狂人日记》等,短短几分钟内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刻画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是陈延年、陈乔年结局的交代,原本电视剧只拍到1921年之前的故事,但导演说自己想了个办法,把兄弟二人未来发生的事情交代了。

导演的办法是,把两人即将前往法国、父亲陈独秀前来送别的画面和将来为革命牺牲的镜头剪接到一起。延年、乔年兄弟奔赴法国勤工俭学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衣着光鲜,迈着刚健有力的步伐走在阳光下,象征着他们将真正走上一条通往救国真理的道路。下一个镜头,画面切到1927年7月4日和1928年6月6日的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受尽拷打折磨后走向刑场,披戴镣铐、衣衫褴褛、遍体鳞伤、一脸污垢与血迹。相同的是,他们迈着同样从容不迫的步伐走上刑场,都朝着镜头一笑。出国时的笑让人感到前途无量、青春美好,而刑场上的笑则让人无限心酸、肝肠寸断。同时出了字幕,交代了他们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如此美好的青年!前面的剧情中呈现了他们的善良、正直、高贵,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救国救民,他们不惜自己的珠玉之躯,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让人又崇敬又感伤。一百年前的青年人,是这样探索国家的道路、前进的方向,最先觉醒却又最先死去,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就是他们的代表。很多观众当场就哭了出来,辗转反侧,心绪难平。这段故事是如此令人动容,所以清明时龙华烈士陵园里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多了很多鲜花,还有人到安徽合肥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延乔路”打卡,在各种书籍中寻找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革命烈士的故事本身就是打动人的,但好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感染力更强。他们在努力做事的时候,一腔热情,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如何结局,而后来的我们知道,正因为知道,却又无法改变,就像穿越到过去跟他们对话,只能敬重又唏嘘。

电影镜头的剪切手法叫作蒙太奇,这种手法在影视作品里常用。有时蒙太奇会起到对比的效果,比如电影《宋家皇朝》中蒋介石为了娶宋美龄,要跟随宋家的宗教信仰,开始读经。影片用了一种特殊的场景处理手法,来表现蒋介石皈依宗教。将蒋介石读经的场景,与他指示的国民党反动派追捕、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场景剪辑到一起,冲击力十足。蒋介石口出宣扬善的语句与残暴的行为、血腥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他的虚伪、残暴与冷血,颇具讽刺意义,也让人十分惊惧。平静冷漠的外表之下,是这样的惊涛骇浪,也塑造了蒋介石的人物形象:沉稳、冷静、心狠手辣。无独有偶,《革命者》中,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表现也是用了类似的蒙太奇手法,这边蒋介石在听戏,那边却在屠杀,有极强的冲击力。

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里将溥仪在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改造时的情形和做清朝皇帝时的回忆剪辑交融在一起,有人生际遇强烈的对比,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滚滚的历史车轮。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充满悲剧感,因为从小事事有人服侍,自理能力差,年纪不小了连鞋带都不会自己系。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是不幸的,一直被当成工具,从未被真正爱过,也就不懂得爱。他的一生是不自由的,像一只蝈蝈一般,从一个笼子到另一个笼子。

其实写作也需要剪辑,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文章当成电影放映看看,把一段段画面按照一定顺序播出来,想想是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呢,有哪些精彩的鏡头触动人心,又有哪些属于冗余,需要删掉呢。

文字作品里同样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切换场景,变幻时空,带来情感上的冲击。比如唐诗里有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感觉这是战争片和偶像剧相结合。悲壮凄惨的战亡场面,无数战士客死他乡。作者却动用联想,想到了另一个场景:这些死去的战士,也是被他们的恋人在梦中思念着的吧?通过切换时空,将无生命的白骨还原为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并穿越到他们打仗之前的时光,赋予最高级的情感——爱。他们也是年轻美好的生命,被爱慕过,有自己的生活与爱情呀。想到这一层,这疼痛与怜悯就更加真切了。

比如,你要写一个历史人物郑和的故事,可以这样开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回望码头的时候,不会想到,那将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大明的土地。”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于第七次航海的路上,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你“先于”人物了解他的命运,而人物自己一无所知,会有一种悲情感。你写人物的时候,可以试试看。

编辑/梁宇清

2922501186368

猜你喜欢

陈延刑场蒙太奇
错位蒙太奇
陈延年:乱刃加身亦宁死不跪
陈延年:光明磊落 视死如归
陈延年:不能忘记的革命先驱
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聪明的战俘
聪明的战俘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从杀戏与戏杀看刑场与戏场的异质同构性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