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暖阳下,我们成了忘年交

2022-03-17邓翠群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金探亲农活

邓翠群

初冬某天,风和日丽。我到亲戚家探亲,见客厅里一位老奶奶戴着老花镜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走近前去跟她打招呼,她抬起头,合上书本,对我微微一笑。她皮肤白净,慈眉善目,可以想象她年轻时的美丽。我瞥一瞥书的封面,不禁呆住了,是厚厚的《席慕蓉散文集》。想不到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居然有兴致看名家名著,这令我既惊诧又敬佩。

禁不住刨根问底之心,问起她爱读书的由来。在她条理清晰的叙述中,我了解了她艰难的人生。

她(暂且叫阿金)今年九十一岁,背驼,耳不聋,眼不花,平时可上街买菜,自己照顾自己,最近因跌了一跤,弄伤了腿脚,只好待在家里。

阿金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县大旺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香港谋生,母亲带着一儿三女在农村生活,她在家里排行老幺。

四会农村的风俗与周围农村有所不同,基本是女主外男主内的,即女人在田地干粗重活,男人在家带孩子,因此当地的女人都十分能干。

但阿金母亲是个例外,她母亲长得漂亮,曾任村妇女主任,但对干农活并不在行,家里粗重的农活由长大的子女来做。阿金十五六岁便学会了耙田、犁地,插秧、割稻更不在话下。

她聪明伶俐,从小就爱读书。在校读了两年,成绩优异。后因家务太重,不得不辍学,但她心有不甘,总是想着读书之事。

当时有人劝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农村,女仔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她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各有志,我读书自然有用处。”她不能全天读书,便选择半工半读。每天一大早到田里干活,干完活再到学校上课。这样半工半读一年多,她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打算盘。

乡干部见她好学上进,介绍她加入共青团,推荐她当扫盲老师和保健员。

后来,她哥哥到了香港,两个姐姐结了婚,家里五六亩水田的耕作活儿几乎全压在她身上。耕田要用石灰烧肥,她要到相隔几十里的邻县一个山村挑石灰石。山路崎岖,荆棘遍野,一个年轻女子跋山涉水,一遍又遍,硬是把三千斤石灰石挑了回来。沉重的担子把她的肩膀压肿、生疮了,她默默忍受着,没有叫苦叫累。沉重的家务,练就了她坚毅、吃苦耐劳的品格。

她二十多岁时,二姐到部队探望当海军的丈夫。二姐不识字,便带她去作陪。他们从村里坐汽车到县城,从县城坐火车到广州石围塘火车站,再坐渡轮到对岸,然后乘坐往部队的军舰。整个过程,因为有识字的阿金从旁指点,旅途十分顺利。

随姐到部队探亲期间,她认识了姐夫的一个同乡战友。对方见她长得漂亮,上进心强,又知书识礼,便产生爱慕之情,之后,两人鸿雁传书,结成夫妻。

婚后,她丈夫转业,被分配到远离家乡的某矿厂工作,她带着孩子在家务农。在农村,没有男性劳动力的家庭,女人是十分辛苦的。幸好,阿金从小学会了犁地、耙田,所有农活都会干。她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她一个儿子当了海员;一个儿子参了军,转业后回到地方工作;两个女儿都找到了好人家,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在农村生活的几十年,她忙于生计,也因条件所限,没有机会看书。晚年跟儿子在城里生活,她几乎每天都到报纸亭买报纸看,还不时叫儿孙买书给她。

我问:“如果当年您不识字,您二姐就不会带您去部队探亲,您和您先生就不会有这样的姻缘,对吧?”

她说:“也许。做人不识字,就像盲鸡一样,寸步难行,所以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

“您真棒。”我真诚地竖起了大拇指。

她有点羞涩地笑了笑:“以前生活艰难,没有读书的条件,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能读点书,我十分知足了。”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口,照在她身上,闪烁着醉人的光芒。我的心也暖暖的,因为她好学上进、坚毅顽强的精神像阳光一样洒进我的心房,我为遇到这样的忘年交而兴奋不已。

后来,我送了几本书给她,其中一本是我的个人文集。她接过书,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2047501186269

猜你喜欢

阿金探亲农活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我没看见你,但我知道你是谁
(小品)探亲
跟着奶奶做农活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蓝绣球开花就去找你
《探亲之夏》
天使阿金的幸福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