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减负增能提高效率

2022-03-17张士俊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业教材探究

张士俊

摘要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应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改变作业形式,经过精心选择做好分类。教师将作业主要分成三种类型:常规类作业、活动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使作业生活化、自主化、多元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學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

作业设计 减负 提高效率

“减负”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保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活动的内涵和质量。“双减”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的定位。可是,“减负”不“减质”,不能以降低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代价。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地理教学如果只听不练,只看不思,只坐不动,很难达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双减”的背景下,既不给学生增添学业负担,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呢?笔者结合从教经验做了如下尝试。

为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仅使用教材及配套的填充图册。它们凝聚了教材编者的心血,是编者编写意图的延伸,是对教材学习的补充。相较于部分教师倾向于编写地理校本化教材及作业,笔者认为,能用好教材及配套的填充图册,对学生学习地理是一大助力。

初中地理所教授的知识比较基础,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学习兴趣为主来进行教学的。从填充图册内容设计来看,部分课时的作业设计量偏多,部分题型又局限于特定的活动区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地理教材本身包含了“活动”作业,这部分有很多问题设计,巧妙而有内涵,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是,这些内容虽能吸引学生求知的兴趣,却不能在课上规定时间内彻底完成。因此,我们对这些活动练习进行了精心选择并将其分类。经过精心设计再呈现给学生的地理作业主要分成三类:常规类作业、活动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

一、常规类作业──教师精心选择

所谓常规类作业,是指根据教材内容,通过选择、读图、填图等方式,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教师要求学生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这类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作业内容主要选择填充图册上的部分习题及课本中能迅速完成的作业。“少而精”是地理教师在选择常规类作业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原则。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单一重复的练习。比如,上完“地球运动之自转”的内容后,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笔者只布置学生完成填充图册上的表格和两道选择题。

1.以下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2.地理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探究地球运动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以下是演示过程中的一幅光照图,据图回答下列题目。

(1)通过演示观察,小明对地球上每天的昼夜更替现象做出了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有关   ②与地球公转有关

③与地球上五带有关 ④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地球一小时”是各国提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2021年3月27日,参与活动的民众于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支持该项活动。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活动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熄灯早于B地

B. A地熄灯晚于B地

C. A地和B地同时熄灯

D. A地和B地同时结束活动

这两项作业既包含知识回顾,也促进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完成精选作业,顺利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活动类作业──师生共同开发

所谓活动类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知识,深入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根据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多种能力的一种开放性作业。生活化、自主化、多元化的地理作业,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良好品格。此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选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请求其他同学、教师、家长的帮助。此类作业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经过一定努力方能完成,因此,一般作业时间设定为3~4周。

活动类作业的内容、形式应多样化,主要包括:1.观测类。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有目的、有任务的观测。观测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如利用我校的“小小气象站”观察并记录每天的风速和降水的变化。2.资料采撷类。通过上网或阅读书刊等途径收集资料,如收集我国四大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制作标本及标本收集类。如收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不同农作物标本进行两侧地理差异分析和直观比较。4.图表制作类。例如在学完地图的阅读之后,运用所学的方法绘制我校平面图,并尝试利用泡沫塑料制作沙盘。5.实验设计类。例如学习跨流域调水的知识后,尝试设计方法或实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均衡的困局。

此类作业既可以源自教材“活动”作业中的部分内容,也可以根据地理教师的长期知识积累而设计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提出的有价值的创新的问题归类积累而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类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筹划往往显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及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自由选择。活动作业任务也不可过多,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每个学生3~4周需要完成一项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挑选。

实践表明,活动类作业因有趣、可操作更受学生欢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也可以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关注过程,及时指导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疑难杂症”。

三、探究类作业──学生自主选择

探究类作业,也可称为专题作业。这类作业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地理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具备较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此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并对地理学习有热情的学生设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专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制订探究专题。此类探究作业可以是个体研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时间一般为2~3个月。

活动类作业与探究类作业之间又是相互融合的。学生若对一些活动类作业内容感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指导其将之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在学完中国行政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业农业之后,教师让学生收集生活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地形特点、水文特点、植被、农作物、耕地类型、房屋特点、民俗、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工业等要素,归纳南京的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展示(如墙报、图片展等),也可以围绕南京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等撰写小论文。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关注生活,联系所学内容学以致用,也不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作业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实践能力,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这三类作业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实际任务量和操作来看,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除了发挥巩固地理知识学习的功用外,更成了展示学生能力、表达学生个性的舞台。作业类型的多样化、生活化也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认知规律,调动其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作业设计更有效。

在“双减”的背景下,地理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要做到:“量”在减少,“质”在提高。地理教师应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改变过去地理作业的传统模式和思维,倡导多元化的地理作业形式,从而实现学科目标。

猜你喜欢

作业教材探究
教材精读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