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有法·有得

2022-03-17司马丽莉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李老师散步文本

司马丽莉

阅读者与文本对话的途径很多。孙绍振教授认为,如果拘于读者身份,只能顺着文本的程序驯服地追随,阅读必然陷于被动。习作者与文本对话的方式更多,转换视角,走进文本,与人物平等对话,是一种不拘泥于传统解读叙述性文本的新路径。

李力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从教材中来,从生活中来,从体验中来,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法、有得。

这是一节有趣的课,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教者导入巧妙,起点不高,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也愿意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教授多少专业却难以操作的知识点都有用。李老师设身处地地几次转换体验的视角,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表达的乐趣,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节有法的课。静水流深,“法”在无形之中。李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由《散步》的阅读教学聯想生发而来,转换视角,通过内心独白、行动暗示、环境衬托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迁移到写作实践。在一次次交流中,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又是一节有得的课。阅读和写作本就不是割裂的,从阅读到写作,在读写结合与转化之间,学生对《散步》的理解更趋深刻,也从文本中习得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与其到处搜罗材料作为作文指导的范本,还不如以教材为抓手,切入口巧妙,且易操作。课堂上,学生真正理解了从内心独白到行动暗示,再到环境衬托,都是有力展现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当然,这节课也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虽然视角的多次转换有利于对文本的解读,但是在真正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一定的视角,避免叙述的混乱杂糅。这就是解读和创作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视角去叙述故事对反映文章主题非常重要。《散步》一文选择“我”作为叙述故事的角度是非常讲究的。“我”是“母亲”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每一个人都与“我”密切相关,并且“我”又是承前启后的中年人的代表,是肩负过去和未来责任的人,因此选择“我”作为叙述角度比选择其他人都更合适。还有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除了佳作之外,还可以展示一些有改进空间的作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升格”的魅力,在今后的写作中养成自改、互改的习惯。

人物描写方法很多,心理描写为一难。但是,我们如能像李老师这样,紧紧抓住文本资源,合理安排训练节奏,长期训练,一定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进步和提升。

猜你喜欢

李老师散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该得奖的李老师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宠物难伺候
最美妙的散步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