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提升学习效率浅谈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错题教师应错误

张 崝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王坪回民小学,甘肃 平凉 744000)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快速成长、各项能力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自尊心是较强的,心智发育还未成熟,因此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总是逃避,害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确的理念指导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错误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探究、纠错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数学错题,使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宝贵财富,成为小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保障。

一、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中错误的出现不可避免,如果错题运用合理,也会成为学生提升能力、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数学错题资源,使学生能在对错题出现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发现与解决自身学习漏洞与不足,在查漏补缺中实现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自身数学学习的优化与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因素,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数学错题作为一种具有动态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更具针对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错题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使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自身数学学习薄弱环节的优化与完善,使其成为促进自身学习效果优化的重要助力。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由以往的教学者与被教学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错题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在学生数学错题的反馈中发现了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在共同的教学反思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加强意识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并不可怕,如果同一种错误反复出现就应值得教师深思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对数学错题资源缺乏正确的认知,不懂得利用错题,没有将错题看成一种珍贵的、可遇不可求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在对小学数学错误资源进行有效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理性认知、对错误资源运用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加强意识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对数学错题形成正确的认知。

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数学错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对待数学错题方面会出现两种较极端的不良态度,有的学生认为“错就错了,无所谓”,而有的学生则会因为错误的出现而产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的现象。面对这两种不良的态度,教师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错题,使学生意识到错题的出现并不可怕,但是也集中体现了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与漏洞。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形成错题资源的科学利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具备了错题资源的科学利用意识,才能有效、科学地进行数学错题资源的运用,也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增强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错题原因的分析以及反思,使学生能通过数学错题的分析总结出数学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能在错题资源的科学运用中得到优化。

(二)暴露学生的“错误”,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了恐惧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疑虑,也不怕出现错误以后会被教师责怪和同学的嘲笑,这样对暴露学生的“错误”具有积极作用。只有当教师明确学生的错误和出现的问题以后,才能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顿悟。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如果按着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进行讲解,可能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所以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思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且采用正确的方法给予纠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那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可能提前就可以预测到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备课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具体的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对那些临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新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随机应变,这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千克、克、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数学内容相关场景的创建,如,“我们的书本有200 千克重”“某某同学的体重为45 克”,在这种学生常见错误的例子中,学生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这样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此实现了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引导,构建错题资源库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错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应学会分析错题,寻找错误原因,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错误的再次出现,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到错题是一种教学资源,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构建数学错题资源库。如,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错题本。错题本是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进行记录的笔记本,通过错题本,学生不仅能在错题记录过程中对题目进行纠正、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使错题本中的题目成为复习的资源。这样有效提升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在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形象思维占据主体的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抽象几何面积的计算中,极易忽视其中一个面的计算,或者对计算公式的运用出现错误,导致出现错题。这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错题本中整理这一类型的错题,以发挥出错题本真正的教学优势,不仅能促进复习效率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四)通过原因分析,积极认识与纠正错题

在正确运用错题资源的过程中,构建资源库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错题资源的整合,引导学生有效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认识与纠正错误,以此确保类似错误不再出现,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优化。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寻找错误原因。一部分错误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点没有进行透彻的理解,导致无法正确运用知识点,还有一部分错误是因为学生的马虎、粗心,教师就应指导学生针对这些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其次,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错题资源进行有效总结,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率最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数学课后作业中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巩固,使学生在更多的练习中弥补自身不足,化弱项为强项,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学习数学运算知识时,学生会在加减和乘除的运算中出现错误,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就自身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和整理,以方便及时纠正,在后续的学习中不再出现错误。教师通过与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发现,有的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处理就进行简单的相加或相减,导致错误;有的学生没有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处理,导致错误;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将题目中的数字抄错了。针对这些错误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推动学生更好、更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五)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深刻反思,以此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并且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植树问题”教学时,很多学生都由于解题思路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行及时反思,并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错题资源的合理运用。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把易错点记录下来让学生经常翻看,以加深印象,并在课后多设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夯实学习基础。而且,教师可以进行反向教学,把错误的解题方法写出来,然后让学生判定,找出其中错误的地方并进行纠正,这样也可以很好地提醒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构建错题交互机制,实现错题资源的全面利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错题的出现往往与学生错误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一些学生不管如何检查都无法发现自己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错题资源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方法方面的不足,更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扭转自身思维方面的错误,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发展。因此,在对小学数学错题资源进行科学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数学错题的交互机制,使学生能将自己的错误进行分享,并在对错误的合作探究中认识到自身思维层面不足,实现数学错误资源的深度利用。

一方面,教师应建立数学习题的交互检查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检查是减少运算错误、及时发现学习不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训练中教师会反复重申检查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检查习惯的养成减少数学错误的发生。教师在建立错误资源交互机制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习题检查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内开展相互检查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彼此检查、发现彼此错误的同时进行自己学习效果的对比,以此实现交互检查机制中反思活动的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教师应建立数学错误资源的分享交流机制。学生在对自己错题资源的利用时只能看到自己出现的错误,在知识学习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地开展“错题资源的分享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将自己的数学错题资源进行分享,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小组内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的错题案例进行合作探究。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了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能在相互讨论中总结出更多的解法,实现自身思维广度及深度的拓展,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七)结合错题资源进行针对性训练设计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记忆规律的局限,在数学学习中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错误有可能会反复出现。面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就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相关习题的针对性设计反复地提醒、重申,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反复地训练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以此实现错题的减少与避免。

如,在对学生进行“约等于”的运算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马虎,常常忽略“大约”“大概”等关于“约等于”运算的表述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对题目进行阅读、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致、认真。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后续的习题训练中着重地进行类似习题的设计。这就使学生在对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时不自觉地会联想到自己出现的类似错误以及教师的引导,这样就从实践的角度促进了学生数学错误的认知以及纠正。

又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对运算规则的错误掌握是导致运算错误出现的重要原因。教师在相关测试中就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出其中重要的错误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些更加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在对习题完成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实践性的方式进行自身错误的纠正,使教师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了学生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因一些计算或者理解等方面的不足而出现错误,教师和学生应正视这些错误资源,因为其是对学生思维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利用错误资源,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暴露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构建错题资源库;分析原因,积极认识与纠正错题;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等策略,使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推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错题教师应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圆”易错题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不犯同样错误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