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读”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2-03-16刘维标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细节理念

刘维标

(福建省永安市第九中学附属小学,福建 永安 366000)

“读写结合”是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其中,“读”是指阅读,“写”是指写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引导着学生多读、多写,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已经充分表明了,“读写结合”理念在语言类学科教育中应用的突出意义。以此为基础,又延伸出了两个重要的分支,其一为“以读促写”,即是指通过阅读促进、优化写作教学;其二为“以写促读”,即通过写作促进、推动阅读教学的更好实施与开展。无论是“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都有着其科学性,两者虽略有差别,但都共同属于“读写结合”这一大的范围之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自身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既注重“以读促写”理念的运用,也积极尝试应用“以写促读”理念,这都使笔者自身的语文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高、语文学习效果更好。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以写促读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以写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以写促读”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运用有着两者融合的突出可行性,其可行性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本身具备密切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两者虽过程存在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些许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切断的联系。具体来讲,阅读是学生们不断地从大量的文本资料中获取自己想要信息的一个过程,其是输入性质的,不断完善与补充、丰富与充盈着自己;写作则是学生们将自身掌握到的内容、理解的知识,进行对外呈现、展示的一个过程,其是输出性质的,能不断让外界看到自己的主观想法、观点与认识。也正是由此,可以发现,阅读与写作两者如同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有着共同的连接点,与此同时,也各自沿着既定的规律与过程变化着、发展着。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孤立阅读谈写作,也不能抛开写作谈阅读,而应当正确认知读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两者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阅读或者写作教学工作。可以说,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合与运用“以写促读”理念的重要可行性。

(二)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进行文字较多的文本阅读,也开始围绕着特定的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开始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现象等的思考与理解。可以说,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这便为教师结合教学阅读内容的实际情况、具体主题引导其进行简单而优质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小学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构成了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可行性。

二、“以写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益

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着创新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的突出效果,可有效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促使着学生们热情阅读、充满兴趣地阅读,且在写作中与阅读的文本内容、文本细节、文本情感对话。这都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深刻认知及其理解,也能最大限度上提升与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益。

(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并不是指一个单独方面的发展,而是指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积累与支撑日后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兼顾学生语文各个方面素养的共同发展。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之中,就很好地建立起了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同时推动学生阅读素养、写作水平的共同锻炼、提升与发展。

三、“以写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以写促读”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运用有着其突出的可行性与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便应当立足实际对其进行恰当、合理地运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经验,从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具体有效的“以写促读”运用策略进行总结与阐述。

(一)读前写,调动阅读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文本不再是图文并茂的内容,其以文字为主,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小学生对于阅读时会接触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有些抵触,甚至排斥,总是感觉阅读很难,是一项“难于上青天”的学习任务。不愿意读,不想读,也不能积极主动地读,这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现状。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并在阅读前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形成阅读的热情及其欲望。这样,没有了教师的督促,学生自己也能主动阅读,充满兴致地高效阅读,奠定实际阅读中良好效果的获得。而在众多的方式方法之中,让学生围绕要学习的阅读文本进行简单的写作,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一些想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篇课文之前,教师便向学生设置了一项小小的任务,具体为“对于花生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为什么花生要叫作落花生吗?”“请将自己对于花生的一些认识与看法简单写一写。”花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事物,学生们对其也多少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因此,引导学生将对花生的了解简单写一写,将使得学生内心对于有关花生的已有经验及其认知充分回想、调动起来。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有关花生的谜语简单写了下来,还有的学生则写了自己回老家帮助爷爷奶奶收花生的故事。不同的学生写的内容不同,其虽有长有短,但却都是自己的一份真情实感。而也正是基于此,学生们对于《落花生》这一篇课文讲述的内容形成了满满的期待,想要了解、探究更多。以此为基础,教师再继续面向学生展开《落花生》这一篇课文,学生自然也能怀揣热情,积极融入其中,进而确保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二)读中写,感悟文本细节

一篇阅读文本包含着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对学生感知与领悟整篇文本的内涵及其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细节,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在阅读中品析与鉴赏细节,借此形成更深刻、直观的阅读理解。由此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用手中的笔将心中的所思所想一一记录下来,无疑能起到很好的整理、加深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理解、体会,从而于阅读教学中获得更理想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军神》这一篇课文时,一些细节却能很好地向学生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如针对“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一段落,一名学生便对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细节,并针对具体细节写下了自己的些许阅读理解:“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每一处都是一个细节,反映了刘伯承手术时在没有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承受的痛苦。就这样,简单的写作却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理解《军神》这一篇阅读文本传递出来的内容。

(三)读后写,升华阅读感悟

每个人在阅读了一篇文本之后,总是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与看法,这是非常正常且自然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有着相似的学习需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本之后,不妨尝试与鼓励学生们将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体会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书写的过程本身便是学生进一步梳理细节、升华情感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其写作水平及其能力,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良好作用。

例如,在教学了《将相和》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蔺相如、廉颇这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针对其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在这一读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知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有勇有谋,与此同时,还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分析廉颇这一人物形象,既认知到其缺点与不足,而且还能感知其优点与长处。这样一来,对于《将相和》这一篇阅读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们也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以写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也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遵循必要的原则,这样才能将“以写促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与此同时,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进步及其成长。

(一)阅读为主原则

前面已经提到,“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理念的重要分支之一,与“以读促写”两者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读写结合理论体系。虽然“以写促读”与“以读促写”两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相似度极高,但却需要意识到两者的本质不同。即“以写促读”中,写作是一种师生于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手段,其起到的是介体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阅读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而“以读促写”,虽然仅仅只是转化了两个字,但却在本质上有了更明显的区别,即其介体是阅读,通过阅读这一手段促进师生更好地进行写作的教与学。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与融合“以写促读”理念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阅读为主体的原则,坚守阅读教学的目的,切不可过度重视写作,而导致本末倒置,未能服务于阅读教学。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认真观察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立足其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具体到“以写促读”理念运用、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之中,学生主体原则依然不容忽视。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从哪一环节中运用、践行“以写促读”理念,还是给予学生实际写作内容以何种评价,都应当考虑、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而展开的“以写促读”活动注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这一点,并加以认真关注。

(三)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一种事物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运用一种教育理念,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是如此。因此,在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应持有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当根据已制定好的计划,按照具体的教学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行,有条不紊地加以落实、实施。这样才能在将“以写促读”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读写结合的乐趣,借助点滴的进步作用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学习,同时锻炼其写作素养。

五、结束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突出的意义与作用,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还关乎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意识到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唯一、固定,也不是一成不变,其有着诸多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寻找更多新颖的、有趣的教育策略将其巧妙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写促读”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服务于最终的阅读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其还能兼顾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其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契机,运用对的方式方法将“以写促读”的理念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其写作素养也才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细节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细节取胜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