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22-03-16潘美琴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游戏

潘美琴

(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等,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学习阶段,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活动实现此目标。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单调和静态教学,以活泼开放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文章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实验情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设音乐情境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创设游戏情境提升学生热情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直接开展课本内容教学的,很少有一些前奏引入教学内容,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好铺垫。这种直接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对学生的理解力、数学基础等要求极高,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时间有限,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挑战很大。对此,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式的情境教学,一方面,问题导入可以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好铺垫,给学生一个过渡的时间;另一方面,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问题的设置打开情境教学的大门。比如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相似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哪些比较相似的事情呢?”接着教师模拟情境教学:在教室布置中,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尝试采用相似的原理,再画出其他相似的三角形装扮教室。学生在听到教师提的问题后,开始思考什么是相似,如双胞胎长得相似、商场中两件同款衣服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余都相似等。通过问题的导入,学生开始积极思考,然后针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迎接教师设置的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提“学以致用”,但是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呢?学生在考试时成绩很高,但是说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是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时,很多学生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情境帮助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知识运用这一环节,通过各种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学以致用的境地。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模拟商场买东西的情境。比如学生手里有30 元,想买一些苹果、香蕉和桃子,苹果是一斤6 元,香蕉是一斤4元,桃子是一斤8 元。学生想买2 斤苹果,香蕉、桃各一斤,问学生手里的钱是否够买这些水果?如果不够,缺多少?如果够了,应该找回多少钱?许多小学生都有买东西的经历,这种让他们独自一人完成购物还是很少的,通过和生活实践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上一层楼。总之,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可以让所学的知识真的有意义和用处。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故事情境作为情境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采用故事情境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生动起来,赋予它们灵魂和生命力;另一方面,故事是小学生喜欢的,尤其是一些童话故事,和小学生爱想象的天性非常契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情境教学。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故事渗入在情境教学中。比如森林大王老虎举办一场设计师大赛,要求每个小动物都设计出一辆最具创意的车轮,有的小动物设计的是圆形的,有的设计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总之,各种形状的都有,然后老虎进行评价,像三角形的轮子设计得很美观,但是如何行驶呢?因为三角形具有棱角,且非常稳定,但很难转动。反观圆形轮子,转动起来很轻松。通过这个设计车轮大赛,学生对圆的性质有了更深、更多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科,可以变化无穷,却各有特点。

四、创设实验情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情境教学中引入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理解深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学器材,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伸。在拉伸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无法拉伸,但是四边形、五边形却可以拉伸,学生会茅塞顿开,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这样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在四边形对角线位置固定一个木条,此时就不能拉伸了,这对于生活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设计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五、创设音乐情境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提升很多。对此,为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音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音乐,一方面可以使情境教学更加逼真,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音乐的引入,整个课堂教学更加轻松。学生在轻松氛围的带动下,原来产生的疲惫感马上消失了,且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立马被音乐吸引过来,随着音乐思维方式在起舞,在思考。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乘法口诀表的儿歌,让学生跟着儿歌唱,跟着去思考,跟着去记忆,这远比教师单纯地设计情境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紧张的情绪缓解下来,不再担心背诵口诀的枯燥,直接是跟着音乐爱唱歌,更是在高效地学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音乐为媒介创造情境教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六、创设游戏情境,提升学生热情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为游戏充满了童趣,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发挥,不受限制,而且游戏有输有赢,和学生不服输的劲儿正好相匹配。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一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二是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浑身充满劲儿,在数学学习中努力拼搏,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可以将游戏渗透其中,以游戏带动学生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相遇和追及”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上的小游戏让学生思考兔子和乌龟怎么设计速度和初始的距离,最终可以使他们相遇;在相遇时,兔子和乌龟各走了多少路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龟兔的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设计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总之,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游戏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游戏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投其所好地吸引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七、创设对话情境有效引导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年纪尚小,上课容易走神或者被其他事物吸引,而经常通过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专注地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师生对话必然发生在课堂中。那么教师为什么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灵活变通,将原本稀松平常的对话变得更加有趣、更有针对性?这样利用有效的对话创设出合理对话情境,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更积极地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对话,使得学生专注于学习中,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乘法》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聊天、问问题的形式进行对话:“我们班级现在一共有多少名小伙伴,大家知道吗?”学生们回答:“40个小伙伴。”教师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之后,趁热打铁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如果老师要将40 个小伙伴进行分组,一共分成4 组,两个人一桌,每个小组都会有5 张桌子,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告诉老师,每组会有多少个小伙伴呢?”通过对话创设情境,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启发,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慢慢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最后实现独立解决问题。

八、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在自身熟悉的环境中,是最放松、最愿意接受他人引导的,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将课堂需要用的道具准备好,结合教学内容事前构想一个生活情境,待到正式上课时可以更游刃有余,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条不紊地推动课堂高效进行。

例如,上课铃响,当教师怀抱着一大堆零食走进教室时,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会七嘴八舌地提问:“老师,好多零食啊,是要给我们吃的吗?”“老师,你拿这么多零食来上课做什么?”……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都会接踵而来。此时,教师可以顺势而为,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零食,是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小数的学习》这一课准备的,老师一会儿会变身成为商店的店员,将薯片、可乐、棒棒糖等各种零食都贴上价格标签,现在同学们先用自己的草稿纸制作等下来老师商店购买零食的钱币,钱币制作好之后欢迎各位同学来老师这里踊跃购买,购买之后同学们下课就可以享用这些零食了。”学生有序制作好钱币之后,在零食的吸引下会更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而利用零食作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奖励,由教师扮演卖家,学生扮演买家,创设生活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九、创设竞赛情境推动学生学习

小学生这个群体好胜心较强,加上这一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性,利用良性的课堂比赛创设竞赛情境,使学生之间相互竞赛。这样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积极、更主动。而且学生之间彼此竞赛的状态一旦形成,可以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正式开始教学生《倍数》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假如一个班有40 个人,就分成4 组,每10 人为一组进行一个找多因数的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看哪一组在限定时间内说出的因数个数最多,则获胜。一共有4 个组,教师作为裁判为4 个小组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小组可以获得隐藏奖励,排名最后的小组则要帮助值日生打扫班级卫生。在经过几轮竞赛之后,各小组获得的排名积分不断累积,此时在教师有效的教学引导之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思考和讨论,会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倍数的深入学习之中。通过这一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性竞争的精神。

十、结语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将情境的创设和现实生活科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层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问题情境、实践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音乐情境和游戏情境等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总之,情境教学既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素养,也需要学生高度配合,从而使情境教学高效可行。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