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幼儿园德育途径探索

2022-03-16潘佳琪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工作德育

潘佳琪

(江苏省昆山礼仁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1)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以及形成优秀品德的关键期。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教学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越来越被重视,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品德。为了提高幼儿园的道德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教师重视幼儿情感的培育。基于幼儿有限的理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进行良好的指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效结合家庭开展德育工作,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

一、现阶段幼儿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德育工作没有全面普及

幼儿园教育主要是针对三到六岁的儿童进行的。入园儿童大多数都是六岁以下的小朋友。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较好的自理能力,思维还不够规范,加上知识的缺乏和经验的缺少,他们对深奥的东西无法理解,更无法消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的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原因。幼儿教育要倡导课程游戏化,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玩耍的形式参与幼儿园学习生活,真正实现在玩耍中发展,在快乐中成长,也要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快乐。由于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脱离教师及其他成人的监护而单独活动。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管理和指导,只不过参与的程度不一样。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精神,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教会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等能力,而不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方法向孩子们灌输大量的知识。因此,在幼儿园,不应该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认字等活动。从教师的教案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上来看,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有关于德育的工作计划。

(二)幼儿园德育忽视了孩子们的天性

在幼儿园阶段,德育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礼貌待人的习惯,让他们对基本的真善美有所分辨识别,并且在此基础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还要培养幼儿的优良的道德品质,要为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涉世未深、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所以几乎没有任何压力,他们的思维和智力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由于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不会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把成人化的思想灌输给幼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天性的发展。久而久之,难免会对孩子们幼稚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幼儿园德育未与家庭有机协调

家庭是幼儿自出生以来生活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地方。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对于刚踏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家庭无疑是他们生活习惯养成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即使上了幼儿园之后,大多数幼儿园也是采取“走读制”的上学方式。幼儿白天在幼儿园生活,晚上以及周末都是在家里生活。在过去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幼儿园没有与家庭充分配合,而是单独开展德育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即使白天在幼儿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下遵守某些道德规范,一回到家中,由于家长不重视管理和引导,孩子又把坏习惯表现出来,成为无法无天的“小霸王”。这样,白天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白做了。尤其是一些家庭过分宠溺幼儿,使得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幼儿园很难与别人相处。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务必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大德育观,并且要把这种德育理念传输给教育相关的所有人。教师要切实提高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效率,重视德育在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在各个教育领域有机渗透,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而教师就是他们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严重的影响。只有教师本身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并且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幼儿才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无形之中学会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特点的,思维发育不成熟,加上未深入社会,所以对是非善恶和美丑分辨不清,容易被事物的外表现象蒙蔽,进而污染心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园全面渗透德育工作,为优良品德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通过语言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学会分辨陌生人,并形成“不轻易跟陌生人走”“不轻易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意识等等;通过开展社会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礼貌交流沟通的方法,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德育一直位居幼儿教育的首位。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乃至全体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学习活动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更好地对幼儿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实践时,必须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幼儿园德育各种的目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对幼儿进行渗透影响,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教育中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与德育养成教育无痕有机地联系起来。正所谓“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事事可德育,人人俱德育”。因此,德育应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每个活动和学习都能够发挥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功能。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一般有大概的固定环节,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开展不一样的活动,有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等等,还包括午餐、午睡和晚点等。教师可以在这样固定的环境中插入系统化的德育教育。比如饭前和放学之前通过播放动画片的方式渗透德育,这种生动形象和趣味性的方法更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大大调动积极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容易掌握正确的德育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感受德育、体会德育。比如扮演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通过情景演练的方法,让幼儿明白不要轻信陌生人,即使对方看起来很善良,只要不认识,就不能跟他走、不能轻信他,学会基本的灵活应对坏人的方法。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本质,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良好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内容多、时间长。孩子们每天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学习场景。如果教师们的德育工作不能环环相连,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就容易趁虚而入,使孩子们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德育渗透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们受年龄思维的局限,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品德养成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备游戏性,这样才能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比如教育孩子为人诚实不说谎时,教师可以讲《狼来了》的故事或观看相关的卡通片,通过有趣的故事情景加深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教育孩子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时,教师可以用《三只小猪》的绘本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勇敢机智的良好品德。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与同学们的友爱感情,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除此此外,教师还要留心观察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有针对性进行引导、纠正,及时将孩子导入正确的轨道,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传统节日活动,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重阳节”可以开展尊老活动,组织幼儿到敬老院为老人唱歌表演,回到家里为爷爷奶奶端茶、捶背等;“劳动节”期间,可以开展“我是劳动小巧手”主题活动等等,培养孩子劳动意识。

(三)落实幼儿的德育主体地位

幼儿是幼儿园德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在各类教育活动中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的德育活动必须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等,选择适合他们的德育内容、采取科学合理且有趣的德育方法,以便于促进幼儿更好地消化吸收德育内容。在幼儿阶段,饭前饭后勤洗手、吃饭时保持安静不大笑、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打闹,要懂得与他人分享玩具、相互谦让和相互帮助,见到教师和同学应该礼貌问好等都是基本的德育内容。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体会和学会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备传统美德的小朋友。

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值日生工作为例,教师要引导幼儿学做值日生。首先可以围绕“怎样才使我们教室更整洁更美丽”,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归纳大家的意见并做总结性发言:“大家不要丢纸屑、玩具要整理好,座椅要摆放整齐……只有一起维护,才能使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一个孩子担任自己小组的值日生,大家轮换。孩子们帮保育员阿姨一起擦桌子、摆椅子,一起整理游戏区和自然角。慢慢地大家养成了习惯,在轮到自己当值日时,不用老师指点,都会自觉地做这些事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强,教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以良好行为为孩子们做表率;以自己的精神影响幼儿的状态,让孩子们自觉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促进了责任感形成。慢慢地幼儿们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维护班级环境的整洁,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发展的个体、独特的个体,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现状,不能设置过于困难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否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让幼儿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绪。

(四)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实施德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因为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一学习和生活场所,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性起步于家庭,孩子的品质起步于家庭。家庭的环境和气氛、家庭成员的基本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无不决定着孩子们的道德品德与行为习惯。在三代同居的大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与教育内容等,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祖辈会对孩子的饮食生活方面关怀备至;父辈则在孩子智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与经费。而对孩子道德品质养成方面,两代人会因文化素养、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为使孩子无所适从,家庭所有成员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及培养方面要步调一致,态度明确。一切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共同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孩子们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一同发力、站在一条线上,才能让幼儿德育工作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家长从小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幼儿尊重和热爱家人与长辈,才能在幼儿小的时候把“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其中。事实上,很多家长可能想要好好教育孩子,但由于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所以有心无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幼儿园德育工作,双方有效配合,一方面降低了教师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为家长学习育儿方法和积累正确的育儿经验提供了便利。良好的幼儿园和家庭关系能为幼儿创造无忧无虑和幸福的成长环境,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也让更多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是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关键期,为了高效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进行德育工作,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天性和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其次,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最后,联系家长一同努力,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便于引导幼儿正确发展和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