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2022-03-16杜金学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生德育

杜金学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白河农业中学,甘肃 陇南 742500)

现代教育工作中,以往“严厉”的思想已不再适用于德育教育工作,且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从学生发展规律和动机看,初中时期学生较注重外界评价,对外在动力的要求依赖较多。这也就意味着,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以学生特点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激励教育,实施激励政策。对学生而言,合理科学的激励策略能显著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显著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当前,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落实激励教育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激励策略在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育理念存在误差,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虽然当前愈加提倡素质教育,并主张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仍旧无法改正错误教育理念,将学生成绩看作其品格素质的综合体现。例如,在学生发生争吵矛盾时,部分班主任往往会认为成绩较好的学生属于“受害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属于“施害者”,进行调解时态度也有所不同。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变化,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而有所依仗,部分学生也会因为成绩而倍感不公。最终,所有学生的德育素质均会受到影响,从而难以实现综合发展。

(二)实施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学生无法“正确激励”

激励教育工作虽看似简单,但并不代表班主任可随意激励,需要应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但部分初中班主任因缺乏经验,采取的激励策略不当,导致学生难以发展,甚至取得相反的效果。例如,一些班主任认为德育工作只需要学生接受,其主体工作仍应该由自己完成。因此,学生在其中只能接受固定化德育教育,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与意识,整体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三)教育环境有待改进,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其中”

对学生而言,其在接触德育工作,接受激励教育时,身处的环境对其教育效果尤为重要。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个人品质与心理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在开展激励教育时,班主任也需要改善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从课堂装饰、氛围等不同方面做出改进。然而,就其情况看,部分班主任并未注重改善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例如,教室的装饰过于简单,缺乏人文气息,缺少名言警句,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发。在此情况下,初中生虽然能在相应工作中得到班主任帮助,但其个人性格也会受到教育环境影响,班主任也难以将激励教育进行充分落实。

(四)激励形式相对单一,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兴趣”

从初中生个人发展特点看,其在这一阶段对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较大兴趣,对激励教育和德育教育而言同样如此。这就意味着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激励理念的相关过程中,要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同时保障德育工作的多元性以及激励教育的多元性,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德育管理工作。但从当前现状看,一些班主任并未在激励策略与形式上做到优化创新,其开展的德育工作多是主题班会,进行的激励教育多为口头鼓励。长此以往,初中生虽然能在德育工作中接受一定激励,增强一定自信,但会对激励教育缺乏兴趣,难以融入教育工作中。

二、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价值

(一)激励教育能帮助初中生增强自信心,使其敢于面对困难

从教育学观点看,初中阶段学生感性思维占据发展主体,且感性思维发展水平高于理性思维。这一特点表示学生在此阶段对外界的影响因素较看重,其心理素质与外界评价息息相关。在做好德育工作中的激励教育后,初中生可以在有效的外界因素下增强自身自信心,从而敢于面对各种困境,努力寻求解决方式。例如,学生在遇到难度稍高于自身水平的问题且长时间未解出时极易丧失信心,并对自身产生怀疑。此时,班主任在做好激励教育后,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进一步激发自信心,敢于面对问题。

(二)激励教育能帮助初中生培养优秀品质,促进其综合发展

初中时期,学生的个人品质培养和道德思维养成正处于关键期,若在此时期进行激励教育,为其发展增加有效因素,学生能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为后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因此,在做好激励教育后,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榜样心理,向得到班主任表扬的学生学习,约束自身行为,形成优秀的品质。例如,主动承担班级卫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敢于承担责任等。在此形势下,初中生能在激励教育引导下向正确榜样学习,形成有效的自控意识,从而逐步实现综合发展。

三、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改正教育理念,实施公平化德育激励工作

教育理念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其进行激励策略的有效指南。为保障初中生能在心理上受到尊重,并提升自信心,自觉跟随班主任接受德育教育,班主任应该在教育理念上做出改变,摒弃以往根据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方式,保障学生受到公平对待,使其在思想与心理上正确发展。例如,在日常学习生活时,班主任不仅要肯定学习优异的学生,也要表扬进步大的学生。同时,对稍有退步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帮助其寻找问题,并在全体学生面前表示认可,激励其制定合理目标,并不断努力。在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更不能将成绩好的学生放在“非过失方”的位置上,而是应该弄清事实,平等对待学生,让双方进行道歉,鼓励两者进行和解,使其敢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并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此外,对于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做出有效成就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对其进行表彰,同时鼓励班级其他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发挥自身优势。例如,某位学生在文化成绩上并不理想,但极其擅长绘画,在各种比赛中也成绩颇丰。对于此类学生,班主任要先肯定学生优势,让学生对自己的特长保持自信,同时,鼓励学生将文化学习看作绘画学习,尝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逐步提升文化成绩,争取做到全面发展。此外,班主任还应该跟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所有课程中的具体表现,并与家长商议若学生对绘画有极高的兴趣与天赋,并愿意为之不懈努力,家长可以遵从学生意愿进行特长培养。在此情况下,初中生能在心理与思想上形成正确观念,从而逐步实现综合发展。

(二)改进教育方法,开展科学化德育激励工作

激励策略虽然主张鼓励学生、认可学生,但从本质看,这一工作的实施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班级情况甚至家长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教育对策,让学生能在道德品质发展关键期得到积极教育,从而敢于创新、增强自信,积极面对生活中与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显著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例如,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即选择5 位具有责任心的班委,再将学生分成五个管理小组。将周一到周五的班级管理工作分配给班委的管理小组,并让其进行细化。如周一让班长与第一小组进行管理,班长负责整体监督,小组中不同学生分别负责纪律、学习、卫生等。当出现学生自律性差的现象,班主任鼓励管理员以正确态度管理学生,杜绝出现官僚风气,同时,管理者更要约束自身行为,让学生信服。除上述管理方式之外,班主任也可开展“对抗式”德育管理模式,激励学生约束自身行为,增强自控能力。例如,同样将班级分成不同小组,让一组与二组结成对抗组、三组与四组结成对抗组……,以此类推。之后,对抗组之间进行监督管理,班主任则从中调度,并为学生每一项行为制定评分标准。如上课遵守纪律加1 分,扰乱课堂秩序减1 分,每一周或每一月进行一次清算,对每组中成绩最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每组中成绩最低的学生进行惩罚,让其为班级进行服务等。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均能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勇担管理责任,进一步形成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意识,显著提高综合水平。

(三)优化教育环境,进行合理化激励工作

激励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在本质上有一定相似性,需要在外界条件有所满足。同时,在处于学生思维思想发展关键期的初中阶段,从外界环境上满足学生需求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融入德育工作中,接受激励教育。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级整体环境上做出改进,为德育工作和激励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环境,保障学生长期处在积极、阳光的氛围中。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班级环境进行有效布置,在教室空白区域张贴一些名言警句,以及激励学生信心和情绪的内容。同时,注重班级氛围,可在不影响学生的情况下在教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此外,在管理方面应该张弛有度,激励教育虽然主张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各种行为一再放任。要做好激励教育,在班级环境管理上应该有所侧重,对学生正确行为加以表扬,对错误行为则应该提出批评和惩罚。长此以往,初中生可以在合理的教育氛围内接受德育教育,并对自身进行有效激励,在遇到较小的问题和挫折时,极有可能受到班级环境中的启发和影响而进行自我鼓励,从而敢于面对困难。

(四)丰富激励形式,落实多元化激励工作

激励教育具有诸多开展实施形式,不同的教育形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增强自信,并让学生产生正确发展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该做好多元化德育激励工作,利用不同形式的方法途径开展德育活动与激励活动,保障学生对相关工作产生参与兴趣,并在其中受到教育启发,自发约束自身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

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对他人评价看法较看重,内心较敏感,情感意识尚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可开展“正确认识自己”的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PPT 并播放,在其中讲解一些典型人物经历和事件,如创造电商奇迹的马云历经三次高考才进入大学,获得群臣拥戴、百姓喜爱的北宋著名皇后曹氏,也曾经因为姿容平庸而被宋仁宗不喜。在做完讲解后,班主任可组织学生讨论马云和曹皇后的相同之处,学生经过分析会发现两人都经历过低谷甚至失败,但从始至终都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没有迷失自我,并在困境中都没有放弃希望,一直不懈努力。在两者的故事中,学生能受到充分激励,也明确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都不应该迷失自我,也不应该放弃自我,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达成目标。除主题班会之外,班主任也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激励活动,例如设计班级“光荣榜”,对每一周或每一月有优异表现以及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此外,教师还可进行无记名投票活动,让学生选出三位自己心目中的学生榜样,进行统计投票,对排名在前三位的学生进行一定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在此情况下,学生能在多元化的激励教育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榜样心理,向正确方向发展,显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约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增加激励因素,完善整体化激励工作

除上述方法外,班主任还可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与激励工作中增加一些激励因素,让初中生不断接受正确的影响,并在遇到问题时学会转换思维,或主动寻求帮助与解决。因此,班主任也可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为学生多增加一些德育激励因素和频率,在保障学生能有效学习的同时可充分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并接受德育教育。例如,班主任可在每一周开展一次共同观看电影的活动,并组织所有学生共同观看。在选择上,班主任需要选择一些具有激励性质的影片,尽量减少青春伤感文学,避免对学生心理发展造成误导。例如,可以选择《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具有正能量的电影,让学生受到其中主人公的有效启发。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可观看的影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并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与此同时,班主任更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做好激励教育。例如,不因为学生文化成绩的高低而对学生素质品格进行武断评价;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去纪念馆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场所接受激励教育,提高精神水平;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利用带有爱心和耐心的态度与情感,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而一味地打骂学生,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在此基础下,学生接触的激励因素会进一步增多,其综合素质与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四、总结

由上可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以及心理成长均会受到外界影响,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落实激励策略,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使其在心理、思想以及情感上均受到正确教育,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激励教育方面仍旧存在大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理念、方法、形式以及因素上,导致激励教育无法落实。初中生难以在合理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其心理素质难以增强。因此,班主任要从理念与方法上做出改进,认可学生优势,注重管理方法,让学生在发展关键期接受鼓励,增强自信心,敢于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实现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初中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