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探究

2022-03-16王英仁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教育

王英仁

(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小学,甘肃 永登 730300)

在人们愈加重视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学成了当前广大教师的研究重点。教师应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当前年龄段的特点设计出科学且合理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下把劳动教育教学做好。促使学生对劳动感兴趣,进而在劳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德育素质等,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内涵

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之下,为学生创设出劳动活动氛围与环境,通过指导、教学、组织促使学生喜爱劳动、能够劳动、勤于劳动。让学生在此之中逐步形成劳动价值观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是培养脑、眼、手进而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

小学劳动教育能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为其健康地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还可以扭转学生认为的想法,如劳动工作是下等的等。劳动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促使其更好地发展,故而对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能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劳动托起中国梦”,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中思考,如何最大化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

二、当前劳动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小学学校都较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但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总结了六点问题并加以详述:

(一)劳动特征并不明显

优秀的劳动者应当具备劳动光荣、致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要有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能够主动地进行劳动活动;要具备优良的劳动品质,进而体现出不怕脏、累、苦的劳动素养;还要对科技兴国有着独立的思考与见解,进而领悟社会主义劳动的内涵,促使劳动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当前学生普遍存在“体力劳动地位低”的错误认知。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社会中并不存在低人一等的职业,但在班级中愿意自荐为劳动委员的学生很少,且大部分学生的观念都是不想做技术工人或农民,普遍更愿意成为脑力劳动者。所以,“劳动最光荣”这一理念并未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当前劳动教育教学中并未解决学生不愿在校值日打扫卫生、在家主动做家务的问题。学生在家庭或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时,劳动机会偏低,致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劳动习惯。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才能获得其他教育之外的成长所需养料,才能促进其成才,能够让其通过自己的双手改造生活,让日常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形成良好人格,具备责任感,养成品质等。大部分学生参加班集体活动或在家参加家务活动时都很抵触、排斥劳动活动。但不参加劳动活动如何帮助其领悟责任感之内涵?若家务与卫生都不想做,又如何在长大后承担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相应责任与义务?所以,不参加集体劳动便难以体会到这一内容,并且不参加劳动,也很难形成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除此之外,家长与教师都存在把劳动当作惩罚的问题,这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是下等工作或劳动并不好的观念。

(二)小学生的劳动素质不均衡

虽然在学校及教师重视劳动教育教学之下促使学生的劳动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存在学生的劳动素质不均衡的情况,年龄较大的学生“贪图享乐”,劳动的多是年龄稍小的学生,两者有着较鲜明的反差。

(三) 劳动教育教学忽略对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好,既能在劳动中领悟和掌握经验、技巧及技能,还可以促进其道德素养提高,获得思想教育和丰富情感。若无引导,学生会忽略情感体验,进而对劳动缺乏兴趣,难以深入学习,便不能对世界形成科学的认识。另外,小学阶段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认知较片面。虽然有部分学生知道脑力、体力劳动者并无本质区别,都只是劳动形式,也知道职业并无高低之分,但对这一道理并不能真正理解,致使愿意成为体力劳动者的学生极其稀少。这一问题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劳动价值认知有关,亦是家庭和学校忽视对价值观重视,缺乏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导致的。

(四)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较单一

在单一的劳动教育课中,学生难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劳动教育课参加。且目前劳动教育课基本以教师讲、学生听讲为主,这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内涵,学生只在课堂听又怎么身体力行?怎么体会到劳动的内在含义?所以制约了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而部分手工课要准备的材料繁杂,学生需要消耗巨大精力准备,甚至很难备齐。这降低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完成手工品的积极性。当前劳动课有点心、煮粥、简单制作凉菜等烹饪课,有整理衣物、清洁物品等家政课,有制作木头工艺品、布贴画、制作玩具等手工课,有草坪、种植花草等园艺课,有制作陶瓷、雕刻、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有学习修理工具、简单修理、用气和电等生活常识课。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本校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设教学活动,目的不是“花样课堂”,而是以学生既可以体会到乐趣又能真正锻炼到自身的课程,进而培养其素质的劳动教育。

(五)教学问题

部分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教学时对学生的指导并不好。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低,并未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劳动之中。且部分教师把劳动当作惩罚,还有就是教师在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时很少指导学生,即便指导也比较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受到相关培训少,劳动教育专业素养须提高。劳动教育虽然优秀教学案例较少,但劳动在于日常生活,既然源于生活,那么从生活之中通过细致观察便得以创设出效果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教师之间的研讨与交流较少,其中不乏经验丰富且教学效果极高的教师,但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并未经常性一起沟通、研讨。

(六)家长对劳动教育不重视

家长因为孩子是独生子便舍不得孩子参加劳动,这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并且因孩子受到家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会养成自私懒惰、怕累怕苦的坏习惯,形成依赖他人、自理能力较弱的问题。

三、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一)树立劳动观念

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学时,需要与家长交流沟通,扭转家长的劳动认知,并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进而达成教育共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使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家校共同教育是实行劳动教育教学的重点。方法如下:

第一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家长有着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态度。通过家长讲课、亲子活动、网络推送、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劳动,认识到“劳动光荣”这一道理,并避免再对孩子进行溺爱式教育,做出家长的榜样,使孩子认识到父母劳动时极具魅力。之后家校联合、互动,引导、教导学生进行劳动活动,且坚持后成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拍摄孩子在家劳动的场面,孩子可以自己编写说明并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定期开展班级评选活动,选出劳动光荣之星、劳动美丽之星等。第二是重视国际劳动节,开展“劳动最光荣”“班级校园我最强”等劳动活动。利用这些劳动活动营造劳动氛围,构建出以劳动为导向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三是以劳动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技能。以此塑造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其劳动观念,进而促使其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成为吃苦耐劳、勤劳俭朴、独立自主的中华美少年。

(二)培养劳动习惯

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促使人们不断进步。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应以如下方面进行:在低、中年级开始让学生认识农作物、劳动工具,让学生清洗小物品,把个人生活物品整理整齐,帮助父母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够操作家庭中较安全的电器,可以去商店、超市等地购买物品、菜品等。还要逐渐会用学具、教具,能够运用常见工具,掌握一些安全防护技能,进而形成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与此同时形成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习惯,见到劳动活动争着、抢着做,例如值日、黑板报、大扫除等。最后,学校应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活动,让学生整理图书、维护花草、清扫校园等。

(三)鼓励社会实践

学生只有走出校园,认识社会才能真正成长,深入理解劳动之内涵。因而需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而充分领略校园之外的劳动快乐,发现社会的精彩,收到社会回馈的礼物——知识。

教师应以组织学生、对家长倡导、鼓励学生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入乡间村庄亲身体验农业劳作。例如,有些学校开展的农耕文化就很好,在校园开出一片区域,专门用于学生种植。这样可以让学生参加掰玉米、插秧、采果、植树等活动,体会农作的辛勤,领悟丰收的喜悦,珍惜劳动成果;还应让学生走进街道,认识城市管理,开展清洁街道活动,维护街道整洁卫生,帮助街道布置社区文化中心,去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等;也应让学生走进工厂认识加工与生产,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例如食品工厂、水厂等。学生通过参观工厂,认识其中的每道工序、环节,在能够动手实践的环节进行动手,丰富其劳动体验。

学生在这些实践中深入地领会劳动内涵,体会劳动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且学生在劳动中还会因为辛勤体会而知晓珍惜、感恩之含义,同时逐渐成为坚强且自信的阳光少年,并明悟幸福生活源于辛勤劳动。

(四)完善劳动教学

只有完善的劳动教学,才能夯实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学基础。学校要在劳动课程中不断开发和完善课程,形成学校特色。并为劳动教育教师创设和提供劳动教育教学培训,为教师之间构建交流与研讨的机制,促使教师能够逐步提高自身教学素养,能够彼此研讨,“抱团取暖”。在课程中教师不光要重视价值观念、劳动理论,还须注重劳动技能的锻炼。在此之中,学校应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加强教学督导,进而保障劳动课程效率与质量。另外,学校也需要重视各学科的劳动教育,以形成联动、促进关系,让各学科都能和谐发展,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还要为学生建立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更好地在劳动教育中成长。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形成劳动习惯、积极劳动态度、掌握劳动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的教学,因此基于此设置劳动教育评价。首先是观念,主要考查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认识与价值等内容,通过书面回答的方式进行,以卷面分数制为评分标准,判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劳动的认知;其次是能力,对小学阶段学生劳动能力的评价在于对其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劳动作品情况为内容进行。可以以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第一是学生在校内的劳动任务及作品完成情况、在家完成劳动的情况;第二是以任务的完成速度、质量、劳动工具使用情况和作品完成速度、质量等作为评价依据;而后是习惯与品质,通过学生劳动时长、次数、质量等作为评价依据;最后是态度,把学生平时的劳动过程表现与态度和对待他人成果的态度作为评价依据。用以上标准合理地分析判断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

(五)利用学生劳动成果

为了促进学生的劳动情感得到提高,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劳动成果赋予其意义。引导学生把劳动成果回报给社会,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其劳动品质得到进一步塑造。具体过程为组织温暖孤儿院、温暖社区、温暖敬老院等活动,让学生把劳动收获的成果送给孤儿院的儿童、福利院、社区的孤寡老人等。在此之中学生劳动的成果被赋予了重量,被赋予了重要的含义,促使学生心中的劳动内涵得到加重与升华,从而正视“劳动”这个词汇。教师在此之中可以引导学生知晓通过劳动不光可以收获物质果实,还能收获精神果实,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四、结束语

劳动并非片面的行为,而是大脑的思考、身体的体会,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劳动教育教学才能把学生培育好。在理论中学习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对小学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长久之计,需要学校与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把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其生命力与创造力被唤醒,进而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