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权县葡萄种植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

2022-03-16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权县产业化葡萄

李 冬

(天明民权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南 商丘 476800)

民权县是全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是河南的“葡萄之乡”。民权气候湿润,光热充沛,四季分明,土壤以砂质土壤为主,导热散热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浆果的积累[1]。民权土地平坦,易于灌溉、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好,多为壤土和砂质壤土,是葡萄栽培最适宜的土质。民权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土壤状况,使得该区域葡萄品质优良,如色泽鲜艳、晶莹剔透、营养丰富、口感好、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味美香甜[2]。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民权葡萄酒厂的兴建,民权葡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创纪录的1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种植大县,1987~1988年间,民权葡萄酒产量突破2万吨,居全国葡萄酒第四位,民权葡萄伴随着民权葡萄酒的辉煌享誉全国。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权葡萄酒产业的衰落,民权葡萄的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大幅降低,并出现了种植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种植分散,基础薄弱等问题,效率和效益较低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民权县葡萄产业化种植,激发农民葡萄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葡萄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从而提升当地葡萄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1 建立农民分享收益新机制

探索通过“政府主推、企业主体、农民主动”三方共推模式,形成“分工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的经营机制,让农民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体制机制,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股权量化、股份合作、二三产业二次分红等合作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提升农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

1.1 土地股份合作机制

健全产业园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经营权整片集中连片长期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生产设施等量化折股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划折算为股金,入股参与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实施“入股保底+二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企业优先雇佣土地流转的农民,让这些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使其成为既拿股金、又拿租金、还拿薪金,通过努力还有绩效奖金的“多金”农民[3]。

1.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机制

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致富,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4]。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当地农户以家庭为 基本单位,租赁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开展葡萄种植、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多样化经营。

1.3 品牌溢价分享机制

对于个体经营的农民,可采取与产业龙头公司建立“统种分管、订单生产、品牌溢价、企业兜底”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大程度的获取加工增值和品牌收益,龙头企业与合作的农民签订合约,由企业为农民提供统一的农资、技术和农机服务,最后按照合同统一收购合作农民的农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稳定的农产品货源,而且统一生产能够更好的保证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而参与合作的农民能够享受农业企业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农产品收购价格要比市场价格高,最终使得农民提高收益。

1.4 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合作机制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围绕牵头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在合理分工基础上 开展一体化经营,可以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独特优势,有效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在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农户获得长期、稳定、更多的经营收益。可采用“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模式,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返乡青年创客、社会资本广泛参与[5]。

2 拓宽带动农民增收新途径

引导农民深度参与葡萄产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入股、订单、农旅等形式,让农民成为资本上的股东、生产上的二级或三级管理者,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让农民分享产业化发展的利益。

2.1 发展合作经营,提高抵抗风险能力

以葡萄产业为纽带,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专业协会,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精选l0-20个规范且具特色,有一定代表性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打造,并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当地扶贫攻坚,将产业园建设成为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6]。

2.2 发展“互联网+农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改进农业生产装备,改善生产经营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创新葡萄、葡萄酒产品等电商经营模式,引导传统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通过销售模式创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7]。

2.3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丰富民权县旅游产品体系,将现代元素、农业文化和民权县地方文化融入葡萄产业中,延伸葡萄产业链条,提升葡萄产业价值和生命力,并且有效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此外,周边农户还可通过承接产业园区“溢出效应”,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乡村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形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脱贫。

3 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3.1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建设农产品综合物流园。汇集民权县葡萄及葡萄深加工名特优农产品及优质旅游产品资源,形成以葡萄为核心的农副产品集散商贸中心和休闲旅游消费中心,打造成辐射豫东地区集农贸、旅游、美食、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商贸综合体。建设展示、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五大服务平台,构建综合交易、电子商务、现代仓储包装、冷链物流、产品标准化五大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现货交易、市场信息发布、仓储物流服务,打造民权县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通过乡村交易网点,打造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对现有农村贸易进行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专业性交易市场。

3.2 发展新兴流通业态

支持重点葡萄及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及果饮加工企业等,加强仓储、冷链物流等条件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销售和在线配送。支持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社区直营店建设,对接郑州、商丘、开封等城市机关、学校、企业等食堂、餐饮企业,促进直销业态发展。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力度,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进乡镇加盟店和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基本达到每村一点,每乡镇一店,提升终端客户的把控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葡萄产品的销售,弥补传统农产品销售客户渠道的不足,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证[8]。

4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以产业园为载体、平台,以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等”于一体的葡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主线,按照农业“接二连三”和加工“前延后伸”,拓展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等多功能,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以二产带强一产、三产带活一产的发展格局与形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

4.1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葡萄产业从品种选择、新品种试验推广、种植、收获、储藏销售、加工,市场交易、物流运输、秸秆的综合利用都已基本形成,构成全产业、全业态的产业链条。围绕葡萄深加工,推动产业重组融合、产业交叉融合,扶持壮大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这些企业承载,按照“全产业链条、全供应链、全价值链、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按照工业化的设计和流程,打通一二三产业。把传统产业做强,把优势产业做精,把农产品做成品牌,实现葡萄产业化经营转型发展、统筹发展、集聚发展。围绕葡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多环节,产业化集群初具规模。实现产业融合和谐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有效提高当地葡萄产业科技水平,拓展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对于促进民权县及河南省葡萄产业发展壮大、推动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4.2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农旅相融合

深入挖掘民权县葡萄酒文化、庄子文化、黄河传统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拓展葡萄产业的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做足“葡萄+”文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权县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高新区现有的葡萄博物馆、葡萄品种展示基地、葡萄酒加工园等基础上,增加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农业大学堂等项目,满足游客参与体验葡萄文化、学习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结合葡萄种植园,挖掘葡萄休闲采摘观光功能,依托葡萄规模化种植田园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建设观光果园、休闲自驾车营地、葡萄城堡、研学基地等项目,开发田园摄影、赏花采果、丰收采摘节、产品制作等休闲体验产品和亲子游乐、户外拓展、户外露营等游乐运动产品。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围绕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和社会文化功能打造特色乡镇。

4.3 促进产村融合,园村一体,推动乡村振兴

民权县葡萄产业化种植,农民是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是产业化的根本宗旨。葡萄种植产业化是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是返乡下乡人员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是联工促农、联城带乡的桥梁纽带。要积极推进产业园和农村融合、园村一体。积极探索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生产在园、加工进村”“体验在园、休闲进村”等产村相融、园村共建模式,带动乡村改善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条件,促进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壮大,加快乡村全面发展。将葡萄产业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产业园统筹乡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为产业园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同时带动村镇脱贫。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村镇从自身资源条件出发,在原有基础之上整合资源,发展休闲养生、特色种养、民俗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培育农产品加工物流、农村电商、商贸服务等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融合、农产品增值。

5 结论

通过探索农民分享收益新机制、拓宽带动农民增收新途径、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而使民权县葡萄种植产业化利益联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得以充分推广利用,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双赢。

猜你喜欢

民权县产业化葡萄
民权县机械深施条件下的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
河南民权县:基层巡察紧盯民生解民忧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当葡萄成熟时
民权县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