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驱动下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2-03-16刘光尧

中学生物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刘光尧

摘要 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中,通过以真实情境为切入点的3个“探究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培养能力,内化知识。

关键词 真实情境 教学设计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教材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六章的教学内容,本章共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四部分内容,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有“膝跳反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前三节属于神经调节的内容,第四节属于体液调节的内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章提出的要求是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由此可见,本章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涉及的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提供具体的事例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建立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地构建概念。本章在注重学生掌握概念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材的这些编写特点,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来自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讓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理解抽象的名词和概念。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成长。成长的首要条件就是一种积极的成长状态,也就是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而并非被动地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设计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为背景的系列探究活动,引发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开展科学思维,借以驱动深度学习,从而提升对本章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更好地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手指操”游戏后的问题串,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明白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措施。

2通过探寻“颁奖活动”后的体验和感悟,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结构,学会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3通过参加“快速抢答”后的思辨和探究,巩固人体几种重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症。

3教学过程

3.1巧用“手指操”,导入教学

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上课伊始,教师示范自编“手指操”游戏后,根据音乐旋律的快慢,组织学生用手指表演“运动员入场——动员跳一跳——运动员游泳——运动员退场”的小游戏,在学生意犹未尽中追问:你们是怎样跟上音乐节奏的?这样可以快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到课堂。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平静心情,排除杂念,快速进入课堂。

3.2依托“问题串”,回顾知识

对学生学习来说,没有认知冲突就没有学习的发生,更不可能有思维的发展。在学生“手指操”游戏后,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1你是怎样看到老师示范的?2你是怎样听到音乐节奏的?3你如果近视,还能看清老师的示范吗?教师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回顾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成因和预防。面对学生的遗忘,教师通过拆装眼球结构模型和播放视觉、听觉形成的微视频,帮助学生化解重点、解决难点。并依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模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1的复习内容(图1)。这样,教师使学生关注班级学生近视率逐年提高的现状,帮助学生自觉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同时深度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措施。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找知识盲点,为教师精讲提供依据。这种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科学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去,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3.3体验“山楂糖”概念建构

生活即教育,行知理论已明确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采撷生活中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看谁反应速度快”实验,教师为优胜者颁发山楂糖。在学生经历“吃、看、听”山楂糖的亲身体验后,教师展开深度追问:①在刚才颁奖活动中,同学们分泌唾液的现象是反射吗?什么是反射?②“吃、看、听”山楂糖时,同学们分泌唾液的原理相同吗?反射的类型有哪几种?③如果将某同学的眼睛遮住看不到山楂糖还能分泌唾液吗?反射的结构基础一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科学思维,有助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概念。针对学生的困惑:针扎手是先感觉疼还是先缩手?教师播放微视频,利用模式图(图2)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构建概念。

设计意图:教师巧借“颁奖仪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教师用微视频和变式训练图,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

3.4走进“真情境”迁移应用

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可首先联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小矮人”——侏儒症患者,提出问题:侏儒症是因为什么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这种激素有什么作用?接着,播放“世界真奇妙:苍蝇大小的青蛙”和“小白鼠休克”的视频,要求学生抢答:1这么小的青蛙的产生与什么激素有关?这种激素有什么作用?2给小白鼠注射什么激素,会导致其休克呢?这种激素有什么作用?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3的复习内容(表1),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使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利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快速抢答,让学生在体验自主学习乐趣的过程中内化复习内容,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立足生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3个真实情境的探究活动,以真实问题为主线,把复习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体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深层理解。此外,学生通过在多种情景下迁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笔者在讲课时为了追求课程内容框架的完整性,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致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师若是面向全体学生,将激素调节部分内容删减,可能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1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040501705259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