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文化助推“广清一体化” 文化艺术共融发展

2022-03-16张含

乐器 2022年3期
关键词:广府粤剧艺术

张含

十年来,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陆续发布出台了一些关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并不断细化合作的项目与内容,使“广清一体化”的概念日趋成熟。“广清一体化”,不止是让广州与清远两座城市从产业、生态、资源、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形成商贸、经济层面的商圈,在城市的全面发展上,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也开始进行了全方位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在这个大背景下,原流传于广清一带的广府文化及其艺术,在传承、发展与创新上,也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一、广府文化对清远文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广府文化通指粤语方言地区所形成的华南地区的汉民族文化,从语言、思想到习俗、生活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从而衍生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是由中原、江南移民文化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洋文化融合而成的。广府文化中所包含的传统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含了粤剧(戏曲)、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建筑园林、广绣等手工艺文化、醒狮等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广府文化既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又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广府文化最早流传于以广州为核心的周边地带,自古驻守在北江流域的清远,深受广府文化的浸染,无论是语言、饮食、风俗,或是现存的古老建筑、戏曲、音乐、书画等传统艺术,都带有广府文化的深刻印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州与清远唇齿相依,也曾为一个共同体。自古,清远原为南粤连接内陆腹地的必经之地,即为交通要道,也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地。根据地方志书记载,“广州”之名始用于公元226年,“清远”则始用于公元507年。而公元724年,即唐代天宝元年,广州改为南海郡,管辖13个县,其中所辖地域包含现今的清城区、清新区及佛冈、英德的东部和西部地区,而当时的清城、清新及佛冈一带已命名为清远县。此后,直至民国初年,历经1200多年,清远都归属于广州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清远方划归为韶关地区;而在1983年7月,又划回广州管辖;直至1988年,清远撤县立市。以上可知,无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还是从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上来看,清远与广州一向都密不可分,因此在语言、饮食、风俗及文化艺术等方面,清远深受广府文化的影响。

自“广清一体化”概念在《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中首次被提出以来,“广清”双城的全面融合正式拉开了帷幕。为清远地区加速当地文化发展带来了百年未有之机遇!借助广府地区优秀的传统艺术——粤剧、广东音乐等艺术氛围包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熏染,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特区的文化互加,相信一定波及清远地区,加速当地各个文化发展以及基础建设。

二、清远文化艺术源流及其艺术特征

清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又兼具地域文化特质。作为一种通道文化,清远文化不仅汇集融合了岭南文化的整体现象,又深受其开放、包容等特质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清远之地,还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且随着民族民间的频繁交往,加速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不仅文化异彩纷呈,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区域文化、艺术认同。

具体而言,从清远文化艺术源流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地处清远北部,有着天然文化画廊之誉的百里瑶山,孕育着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无论是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语言,还是民族服饰、风俗習俗、仪式礼仪等等,均各具特色。以北江中游水系为纽带,构建起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且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也加速了民族性格、风俗等的深度融合。二是清远地区地处文化交融的文化地位。此地高山林立,水网密集,并位于交通要冲,在南北迁移的历史进程中,各地语言在此交融交汇,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语言种类,并对其文化艺术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清远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并饱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创造出了很多民族民间特有的文化艺术。作为岭南地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人于清远一带活动;中石器时代便出现了水稻种植;及至元、明、清等朝代,均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史料记载。其中,流传于民间的各类传说,既回溯了历代先人的各种遗存,甚至聚焦了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延祚飞来》《金花银花》等,又为清远文化注入了鲜活动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并流传至今。而这些恰恰成为了清远文化久远流传的富足给养。

三、广府民间文化艺术推动“广清一体化”文化艺术共融发展

清远传统文化与广府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关系,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广府文化发展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历史关系上看。清远之地曾长期隶属于广州府管辖范围,尽管清代清远北部从辖区分出,但南部地区一直受广州府管辖。受历史渊源影响,两地民间久远的密切往来,潜移默化中加速了文化的融合发展,且清远传统文化俨然发展成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并延续至今。

从族群层面上看。清远与广府在族群上具备高度同源。研究证实,尽管历经多次移民,但广府族群主体发展至今,多由广州府珠玑移民后裔构成。据现有族谱所载,绝大多数广府人都认同其为“珠玑后裔”。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在族群上具备高度同源。

从文化与艺术传承关系上。广府文化在清远传统文化中始终居于主导性地位。具体而言:一是粤语体系文化。语言上以粤语为主要方言,使用占比高达49.7%。二是饮食文化相同。是饮食上,广府菜仍是当地主要流行的菜品;三是民间传统趋同。在建筑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广府民居风格,如梳式布局、锅耳楼、骑楼等等。四是广府艺术在清远地区有深厚群众基础。广府戏(粤剧)、粤曲等戏曲、音乐艺术均备受广大民众的青睐,群众基础浓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娱乐方式,更是当下弘扬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五是民间风俗上趋同。清远传统风俗中闪现着较为富足的广府元素,表现在礼仪、节庆、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如赛龙舟、逛花市等。

作为民间高台教化的戏曲,对于推动“广清一体化”文化艺术共融发展有很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最早申遗成功的广府文化艺术——粤剧,自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藉以扩宽观众层面,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1];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2]等重要相关文件;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华南理工大学粤剧传承基地和星海音乐学院粤剧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2011年,广州文学创作研究院,成为联合国唯一认定的粤剧中国保护中心。

同以广州方言为主要通用语言的清远,也是粤剧流传的主要区域。最为突显广府文化艺术的清远本土艺术——禾楼歌,相传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起源于清代的粤曲对唱,具备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丰富等特点,且表现形式包含了说唱、弹唱、小合唱等。这为南戏、杂剧等古老剧种在清远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对粤剧的传入有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关于粤剧传入清远,有明确记载,是抗战期间粤澳兴越剧团到清远演出,带来的粤剧剧目有《热血保卫城》《王彦章撑渡》等11部大戏[4]。而鲜为人知的是,文革期间清远的英德成为了粤剧界多位名家的“思想改造”地,也正是因为红线女、罗品超等粤剧名家在清远的深入生活,推动了当地粤剧、粤曲的艺术发展。

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亦称“私火局”),以粤曲、广东音乐表演为主,以“五架头”演奏组合为主要表演形式,演奏者多为爱好者自愿组合而成。据个别年长的“私伙局”乐师说,清城区是清远传统音乐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清远一处名为“新街”的小巷中,“私伙局”可谓随处可见。现今,在清远,设备最全面、条件最好的“私伙局”,当属2013年成立的清晖曲艺苑。“私伙局”作为清远乃至广府地区独特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同样可以看到其文化底蕴背后所沉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征和群体情感。

从粤剧、粤曲、广东音乐等广府文化艺术的发展上来看,清远传统文化与广府文化具有共通性,从历史源流上,二者可谓同宗同源。广府文化是清远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成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结语

清远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作为清远多元文化中的主要一支,廣府文化早如血液般渗透在清远本土文化中的各个层面。在都市文化的冲击下,多种少数民族的融合下,广府文化中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体现了清远文化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了清远的文化自信,并为清远的多元文化艺术添色增彩。

在第九届广府文化论坛中,莫道才教授基于两广地区和岭南概念,提出了一个文化区域概念,阐释了新发展时期的广府文化被赋予的独特含义。基于文化经济发展新形势,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为广府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提供了契机。若要实现“广清一体化”并融入大湾区开展建设,需加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科学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构建并完善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广府文化的推广与交流,将促使清远更好地融入“广清一体化”与大湾区的建设之中,从而促进其经济与文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粤剧申请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新闻网[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21-08-29]。

[2]网络:粤剧保护实践总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20-07-20]。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8-12-06]。

[4]粤剧在清远的发展及人文渊源,李新华,南国红豆,2010年01期,47-48页。

猜你喜欢

广府粤剧艺术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浅谈广府早茶点心文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评价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