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探索编外人员全流程管理新途径

2022-03-15朱红兵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编外人员用工岗位

●朱红兵

湘潭市积极探索编外人员管理新途径,全面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系统规范,严格控制编外人员规模,有效遏制编外人员无序增长,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提升。

湖南省湘潭市从2020年开始探索编外人员管理途径,通过分类施策、规范管理等系列有效举措,有效遏制编外人员无序增长,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提升。

一、全面摸清底数,周密部署协同推进

(一)全面调查,确保底数清晰。近三年来,湘潭市四次开展编外人员统计和调查,分单位、分类别、分岗位、分性质,逐步建立起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信息台账。

(二)审慎分析,确保有理有据。在数据清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编外人员,从职责定位、人才结构、财政负担等方面多维分析,找出该群体在作用发挥方面产出的实际效果,以及开展清理清退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提出减存量、控增量、提质量、防变量等措施,提交编委会议审议,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三)高位推动,确保高效落实。组建11个部门参与的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专班,由书记、市长任顾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牵头抓总,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委编办。近一年内,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编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聘用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印发清理规范编外人员实施方案。

二、分类施策,严格控制编外人员规模

按照“先清理、后规范”的思路和“分类施策”的原则,不作“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并据此制定清退冗余编外人员的具体措施、相关标准和实施步骤。

(一)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开展清理规范的前提。二是坚持大局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场化发展道路推动清理规范。三是坚持有利发展。紧紧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方向谋划工作,激发编内编外人员活力,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加快提升。四是坚持维护稳定。在时机选择、思想把握、舆情动态、补偿资金等方面作充分论证,把风险排查做在前面。在此原则下,专班强化日常工作调度,不定期组织召开专班成员单位会议,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清理规范任务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工作中一些特殊诉求和遗留问题,以“一事一议”方式,找准政策依据后,形成专题报告。

(二)坚持按岗设员定薪。一是明确岗位适用范围。严格界定编外聘用人员性质,规定不得安排编外人员从事公务员岗位以及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财务管理、涉密等岗位;保安、保洁、食堂等后勤服务类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的形式,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由社会力量提供。二是逐一核定编外员额。结合机构性质、编外用工总量、空编率、财政经费支出等因素,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逐一核定各单位编外员额数和经费总额控制数,一年一核准、当年有效。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数量总额一般不超过单位现有空编(员额)数。三是规范薪酬发放标准。制定差异化的编外用工薪酬标准,后勤服务和辅助岗位薪酬不得低于当年最低工资标准,不得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专技和特种作业岗位人员薪酬不超过本单位编制内同类人员水平;辅警、公立医院聘用人员以及市委、市政府等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三)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一是分类清退编外人员。对超出规定数量的编外人员,市直机关和参公单位在2022年12月底前必须清退到位;靠市场创收并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以及“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事业单位,按2022年不低于15%、2023年不低于20%的比例清退;其他事业单位两年内全部清退到位,其中2022年清退比例不低于50%。二是控制编外人员上限。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特殊情况需要新增的,如在规定编外员额范围内,可采取“出一进一”“出多进一”形式进行调整;其余情况需经市委常委会议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明确写入会议纪要方可启动。三是控制经费支出总量。由市财政局根据各单位每年度应精减的编外人员数量,适时下达编外用工经费总额年度控制基数,并按照各单位每年度应精减的编外人员经费支出总额,相应核减年度部门预算经费。

三、系统规范,健全制度提升实效

经过两年多的全面清理,湘潭市编外人员数量和薪酬支出总量逐年下降。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共减少1972人,年节约财政资金1.5亿元。与2020年初首次摸底情况相比,人员、经费压减率均超过14%。

(一)编外人员统筹管理程序逐步规范。一是编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在实名制信息系统详细录入编外人员岗位分布、用工形式、工资来源、工作年限等要素,并要求各单位及时更新系统信息。二是健全管理考核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压实用工单位对编外人员管理的主体责任,同时将编外人员的清理成效和规范管理相关举措纳入绩效考核。三是开展系统监督检查。各单位编外劳动用工情况纳入市委选人用人专项巡察、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范围,市委督查室、市人民政府督查室适时进行专项督查,市纪委监委常态化加强对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

(二)编内编外联动管理机制建立并稳步实施。在年度进人计划审核和执行过程中,对有编外人员消化任务的单位,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明确编制内进人计划必须在清退多名编外人员的前提下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编外用人动机从源头上得以削弱。一是健全了编外人员选用机制。招用编外人员应符合岗位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并根据单位员额,相应到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履行审批程序,各部门使用编外人员的灵活性、便利性明显下降,编外用人意愿降低。二是人才引进政策为特殊人才入编提供了绿色通道。制定《关于设立市直事业单位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专户的意见(试行)》,统筹2000名编制建立人才周转库,用于莲城人才行动计划所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部分专业技术岗位用人所需编制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

编外人员用工岗位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浅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制度创新与管理瓶颈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关于高校体育场馆编外人员管理制度的建议
探讨市级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管理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