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曼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

2022-03-14张千硕

关键词:阿曼欧佩克勘探

张千硕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9)

0 引 言

阿曼苏丹国(简称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毗邻阿拉伯海、阿曼湾和波斯湾,西部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及也门接壤。阿曼的北部飞地穆桑代姆半岛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延伸处,扼守能源要道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阿曼国土面积为30.95万平方公里,是阿拉伯半岛面积第三大国家,阿曼人口约449万,其中阿曼人占57.5%。[1]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阿曼早在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开展海陆贸易,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时至今日,阿曼仍是印度洋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产油国。根据阿曼能源与矿产部(MEM)最新数据显示,阿曼原油探明储量约为7亿吨,位居世界第21位,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0.3%。[2]2020年阿曼原油产量约为6 020万吨,其中4 900万吨用于出口。[3]422021年阿曼最大港口——塞拉莱港在全球货柜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行中位列第二,并在大型港口吞吐量类别中位列第一。[4]

1 殖民地时期阿曼石油工业的建立

作为石油储量丰富的波斯湾沿岸国家,阿曼的石油勘探起步较晚。泰穆尔苏丹(Taimur Bin Faisal)统治时期,“石油出口都控制在英国公司手中,石油产量也较低”[5]26。1925年,英国达西勘探有限公司(D'Arcy Exploration Company)在阿曼开展石油勘探活动,但并未发现合适的油田。

1932年赛义德苏丹(Said bin Taimur)即位后,为推动石油开发试图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谈判,但遭到英国否决。1937年,赛义德苏丹同英国特许公司——伊拉克石油公司(Iraq Petroleum Company)签署石油特许协议,授予伊拉克石油公司在阿曼长达75年的特许勘探权,以及在阿曼西南部佐法尔省(Dhofar)15年的单独特许权。为方便经营,伊拉克石油公司特成立另一联营公司——石油开发(阿曼和佐法尔)公司(Petroleum Development(Oman and Dhofar)Ltd)。该公司股东与伊拉克石油公司相同,其中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Shell Group)、英波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Company)、法国石油公司(Compagnie Française des Pétroles)与近东开发公司(Near East Development Company)均持有23.75%的股份,帕泰克斯石油和天然气控股公司(Partex Oil and Gas(Holdings)Corporation)持有5%的股份。1951年佐法尔省单独特许权到期后,石油开发(阿曼和佐法尔)公司更名为石油开发(阿曼)公司(Petroleum Development(Oman)Ltd)。

由于在沿海地区的数年勘探未能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油井,石油开发(阿曼)公司转而将目光投向阿曼内陆。但由于1920年苏丹泰穆尔曾与伊玛目萨利姆(Salim b.Rashid al-Harthi)签订《西卜条约》(1)《西卜条约》规定阿曼内陆地区伊玛目享有自治权,伊玛目需承认马喀斯特苏丹国的主权,同时苏丹对内地通过马喀斯特的货物征税不超过5%等。,石油开发(阿曼)公司难以进入内陆勘探石油。同时,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决定为赛义德苏丹提供财力支持以筹建军队控制内陆伊玛目地区,英国予以支持。1954年10月10日,苏丹军队进攻费胡德地区,杰贝尔·阿赫达尔战争就此爆发。战争持续到1959年,英国为支持苏丹直接派兵干预,而埃及、伊拉克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则选择支持伊玛目,双方形成僵持局面。

在战争过程中,石油开发(阿曼)公司仍在不断勘探。起初勘探人员判断在费胡德山区可能存在油田,但由于战乱未能持续勘探。1954年10月勘探人员再次到达费胡德,并于1956年1月钻探第一口油井,但并未发现石油。持续的勘探失败、战争导致的设备运输不便以及世界市场的石油供应过剩,导致盎格鲁-波斯公司与近东开发公司相继撤资,法国石油公司也部分撤资减持股份。

佐法尔省的石油开发于1954年被美国城市石油服务公司(Cities Service -Oil Company)和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公司(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接手,但至1961年,开采的23口油井都没有足够的商业价值,勘探工作也因此中止。随后美国麦克姆能源公司(Mccombs Energy Ltd)在佐法尔省的勘探也未获成效。20世纪70年代麦克姆能源公司、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和大陆石油公司(Continental Oil Company)重启了佐法尔地区的联合勘探,但再次失败。至此佐法尔地区的勘探工作被彻底放弃。

1962年阿曼的石油勘探出现转折,4月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在首都马喀斯特西南部的依巴勒地区发现了第一处可供开采的商业油田。次年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在北部的白垩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开发出纳提赫油田,并在1956年钻探的费胡德油井附近几百米处成功钻探出新油井。为方便石油开采与运输,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在油田与港口间修建了长达276公里的输油管道,在费赫勒港建造了包含管道、发电厂、油库、码头和住宅区的综合工业体,总投资达7 000万美元。经过数年的开采,阿曼于1967年7月27日开始出口石油。

阿曼的海上石油开发合作始于1963年。1963年3月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将阿曼东北部近海的部分海域开发权转让于德国温特沙尔能源公司(Wintershall Noordzee B.V.)。1965年12月,温特沙尔能源公司又取得了东北部海域的一片外海租让权,但并未勘探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上油田。1973年,美国太阳石油公司(Sun Company)牵头的国际财团与埃尔夫-阿奎坦集团(Elf Aquitaine)先后取得了13 000和5 300平方公里海域的租让权,美国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 Corporation)也随后入股,阿曼的海上石油开发进一步扩大。

进入20世纪70年代,石油开发(阿曼)公司先后在盖拜北部、赛尼哈达、赛赫罗尔、科恩阿拉姆和哈布尔等地区发现数个油田。1975年埃尔夫-阿奎坦集团、日本住友公司与温特沙尔公司共同取得了7 000平方公里的内陆土地租让权(埃尔夫-阿奎坦集团与日本住友公司均持有40%的股份,温特沙尔持有20%的股份)。同年昆塔纳公司(Quintana Oil Company)与海湾石油公司也获得了石油开发(阿曼)公司放弃的部分区域租让权,阿曼石油开发的国际合作持续推进。

2 独立后阿曼石油工业的完善

2.1 阿曼独立与国有化改革

石油收入的增多逐渐激化了阿曼的国内矛盾,加之以往维持阿曼局势稳定的英国开始退却,苏丹与伊玛目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阿曼的政治局势开始动荡。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本·赛义德(Qabus Bin Said)发动政变,推翻了其父赛义德苏丹的统治,在政变中负伤的赛义德苏丹被迫逃亡英国。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承认后,卡布斯于7月30日正式即位。卡布斯苏丹即位后一方面着力解决佐法尔地区的动荡局面,另一方面开始推动阿曼石油产业的国有化。

1974年1月1日,阿曼政府出资收购了石油开发(阿曼)公司25%的股份,7月增持至60%。翌年1月1日,阿曼《42/74号石油和矿产法》正式生效,该法规定阿曼矿产资源均为国家所有,私营企业进行矿产勘探与开采需与阿曼政府签订合作协议。[6]237随着1975年底佐法尔战争的胜利,阿曼国内局势恢复稳定。1980年5月15日,石油开发(阿曼)公司更名为阿曼石油开发公司,完成了公司国有化。当时阿曼政府持股60%,壳牌公司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4%,法国石油公司与帕泰克斯分别持股4%与2%。但由于对西方石油公司技术的严重依赖和自身资本的匮乏,阿曼的石油开发仍被西方掣肘。

2.2 石油危机对阿曼的影响

两次石油危机对阿曼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由于政局的剧烈动荡,伊朗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暂停石油出口,全球市场原油供应骤减,油价大幅提升,出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再次打破了全球原油市场原本脆弱的供求关系,欧佩克内部就原油定价问题也出现分歧,沙特冻结油价的主张并未得到欧佩克成员国的广泛支持,其余原油主要出口国纷纷提价,加剧了石油供应紧张。1978年阿曼原油的价格为每桶13美元,至1980年,阿曼原油价格已提升到每桶39.5美元。[7]

高额的利润使得以往开采成本较高的南部油田得到二次开发。南部的马尔穆尔油田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勘探储量为0.173亿吨,但由于原油质量低下没有得到开发。由于油价上涨,该油田在1970年代后期被重新开发,并于1980年底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马尔穆尔周围的油田也陆续得到关注,并在80年代逐步开发。此外原有中央油田的南部和西南部也发现了部分可供商业开采的油田,例如1980年发现的具有较高质量的塞亚拉油田。阿曼的原油产量因此增加了12 110吨/日,至1981年底,阿曼的原油总产量超过60 550吨/日。[8]

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阿曼石油工业的变革。1982年,阿曼炼油和石油工业公司(Oman Refineries and Petrochemicals Company)在费赫勒港建设了阿曼第一座炼油厂,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原油炼化需求。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阿曼石油开发公司发现的石油储量远远超过其生产量,并且勘探与钻探的成功率非常高。1979年阿曼石油开发公司钻探了8口新油井,至1980年钻探的所有油井中三分之二都能稳定产油。

在南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发现了伴生天然气。而将伴生气泵入现有油田,可以大规模提高石油采收率。因此在石油开采以外,阿曼的天然气开发也在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1984年阿曼石油开发公司与政府签订了为期10年的天然气开发协议,该协议将外国资本排除在天然气开发之外,天然气收入全部由国家支配。

在经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油价冲击后,全球石油市场进入了产量巨额盈余和价格疲软的时期。欧佩克试图控制原油产量以维持价格,并说服非欧佩克成员国同时控制产量。而阿曼作为非欧佩克成员国选择继续增加产量,其石油总产量从1983年的1 782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3 079万吨。[8]增产战略使阿曼经济与政府收入保持相对稳定,而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经济却陷入低迷。此外由于两伊战争的爆发,波斯湾的航运风险陡增,以航运为主要出口渠道的波斯湾沿岸产油国销路受阻。而阿曼的主要出口港口——费赫勒港则位于波斯湾以外的阿曼湾南岸,阿曼的石油出口量在两伊战争中不减反增。

由于欧佩克的持续压价,石油价格在1986年出现暴跌,原油价格跌破每桶10美元。[7]阿曼石油开发公司持续的满负荷运转,也使得阿曼不再能够通过提高产量来弥补价格下跌。因此阿曼决定与欧佩克合作,于1986年10月宣布减产5万桶/日。1987年宣布了进一步的减产,以配合欧佩克将油价维持在每桶18美元的目标。在油价稳定后,1988年底阿曼增加了石油产量,1989年平均产量为62万桶/日。1990年初阿曼决定再次增产,将产量提高到68.9万桶/日,这也是阿曼当时的产油极限。1980至1990年,阿曼石油产量提升了243%。[8]

3 21世纪以来阿曼石油工业的新发展

2000年11月9日阿曼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阿曼的油田老化较为严重,总产量连续5年递减。2004年阿曼石油产量跌至75.4万桶/日,较2000年跌幅约为22.4%。[8]为鼓励国际石油公司在较难开发的地区进行勘探开发活动,阿曼政府设立了激励机制。政府邀请外国公司参与新的勘探和生产项目,对于需要私营企业尖端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开发的区块,提供了慷慨的合作条件。鉴于阿曼境内石油开采所涉及的技术难度,国际石油公司在阿曼签订的合同条款比其他国家更优惠,并在部分合约中授予了国际石油公司某些项目的大量股份。

在石油开发与建设方面:2002年阿曼政府与法国石油公司达成了一份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协议,协议涵盖了阿曼东南部约11 000平方公里的海域;2002和2004年,中石油与中石化相继获得了阿曼南部数个内陆区域的勘探权;[9]502005年,阿曼将穆海兹纳油田开采权授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在石油工业建设方面:2001年阿曼政府与德国钜业富乐斯集团(Ferrostaal GmbH)签订了一份价值4.2亿美元的炼油厂甲醇制备设施的建设协议;翌年阿曼政府又与韩国SK工程公司签订了关于脱硫装置建造的合同;2003年日本日挥公司获得了阿曼第二座炼油厂的建设合同。在天然气开采与加工方面:2001年4月,加拿大安桥公司(Enbridge Inc.)与特拉森天然气公司(Terasen Gas Company)获得了为期5年的天然气运输、分销、技术转让和员工培训合同。2002 年,由中部气田通往苏哈尔港和塞拉莱港的两条管线贯通,分别耗资1.24亿与1.8亿美元。2004年6月阿曼政府与爱尔兰循环石油公司(Circle Oil Company)签订了价值4 000万美元的天然气勘探与生产的特许协议。[5]1162008年西方石油公司和阿布扎比港务公司(Abu Dhabi Ports Company)组成财团,与阿曼政府签订协议开发62区块。2015年12月意大利迈尔·泰克尼蒙特公司(Naire Tecnimont Company)与阿曼政府签订了建设聚烯烃聚合设备的合同,总价值约8.95亿美元。

作为海湾地区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在阿曼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合会建立于1981年,在其成立之初,便成功地通过联合的方式应对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挑战。之后,海合会不断加强内部组织机制建设,建立了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以及最高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总秘书处等机构和机制。”[10]91进入21世纪以后,海合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03年1月1日,海合会正式实施共同关税,“根据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达成的协议,在海湾关税联盟下,海湾六国将对进口的基本商品和其他消费品统一征收5%的关税,并对基本商品中54种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实行免税。”[11]2003年3月,阿曼在海合会组织框架下,同阿联酋政府牵头成立的海豚能源公司(Dolphin Energy Limited)签订了天然气管网建设与输送项目的合同:建设管线连接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的能源供应,2003年10月开始,阿曼天然气公司(Oman Gas Company)向海豚能源公司供应天然气,自2008年下半年起改变流向,海豚能源公司向阿曼供应天然气。

4 阿曼油气产业现状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影响,世界经济整体萎缩,阿曼经济特别是油气产业也出现萎靡。在阿曼国内生产总值(GDP)2019年萎缩4.3%的背景下,2020年阿曼GDP再度大幅收缩17%。2020年阿曼油气产业生产总值下滑27.3%,较2019年下降约3.8%,在GDP中的比重从30.4%下降至2020年的26.6%。2019年阿曼油气产业占政府收入来源的75.5%,而2020年缩减至68%。[3]13-21尽管阿曼近年来经济多元化改革颇有成效,但油气产业仍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经济的支柱。

在原油生产方面,2020年阿曼平均日石油产量下降2.1%,至164.5万吨,全年总石油产量下降1.8%,至6 020万吨。在整体石油产量中,原油产量下降了9.1%,至4 823万吨;凝析油产量增长了45.2%,至1 195万吨。[3]31

在出口方面,2020年阿曼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能源出口量下降,而再出口则出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阿曼出口4 965万吨石油(包括成品油),较2019年下降了7.5%,出口额下降了33.1%。石油出口在石油总产量中的比重从2019年的87.6%下降到2020年的82.5%。尽管总体出口下降,但2020年阿曼对我国石油出口却有所增加。中国在阿曼石油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从2019年的78.4%上升到2020年的86.4%。阿曼原油的第二大出口地是印度,2020年阿曼对印度的原油出口比例为6.2%,高于2019年的4.8%。此外,日本和韩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从2019年的7.5%和3.4%下降到2020年的1.4%和1.7%。其余的出口国占据剩余份额,从2019年的5.8%降低至3%。[3]33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2020年表示:“新冠疫情对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12]然而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仍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供应关系也开始紧张。经历2020年的全球经济市场波动后,阿曼油气产业受多重原因影响开始复苏。

首先,全球经济的复苏与欧佩克政策的调整,直接促进了阿曼油气生产与出口。2021年1月,欧佩克将减产规模调整为720万桶/日。[13]2021年7月18日欧佩克再次举行会议,决定将限产计划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并且决定自2021年8月开始,每月将总产量上调40万桶/日,直至恢复到疫情前的供给水平。[14]2022年6月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举行第29次部长级会议并发表声明,再次确认了第19次部长级会议批准的产量调整计划和月度产量调整机制,即将月度产量从今年5月起日均上调43.2万桶。会议同时决定将今年9月的增产份额提前平均分配到7月和8月,将7月的月度产量日均上调64.8万桶。[15]8月3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以视频方式举行第31次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原定增产计划,即今年9月小幅增产,将月度产量上调10万桶/日。[16]

其次,阿曼国内的经济多元化改革持续推进,油气产业专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021年12月,阿曼通过第128/2020号皇家法令创办了一家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阿曼能源发展公司(Energy Development Oman)。阿曼政府将把其在特许区和阿曼石油开发公司的股份转让给新公司,而阿曼能源发展公司也将代替阿曼政府进行大部分的油气产业资本活动,发挥其在能源转型和经济多元化中的核心作用。

最后是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应紧缺。2022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措施陆续出台,导致原油市场供应危机加剧。此外欧佩克在此期间坚持原有增产计划不变,而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库存数据大幅减量,均引发市场对后期资源供应紧缺的担心。尽管国际能源署(IEA)同意从全球库存中投放6 000万桶石油,但释放紧急石油储备的消息并未能遏制投资者对全球供应严重短缺的担忧,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冲高,达到115美元/桶,为近十年的价格最高点。[7]至2022年8月,国际局势虽已放缓,原油价格也回落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但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和产油国的产能提振也施加了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阿曼欧佩克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勘探石油
阿曼的糖果罐
English Clause Syntax
请相信狗的善良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阿曼达:一个战地女记者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