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之雕塑艺术赏析
——以陶塑、青铜器、瓷塑为例

2022-03-14陈长炼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陶塑先民青铜器

陈长炼

一、概念解析

(一)何谓艺术

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哲学家阿瑟·C·丹托在《何谓艺术·未来艺术丛书》(原名What Art Is)中的解释是:“一件艺术作品始终都是由两个重要标准来加以定义的,一个是意义和具体化,还有一个是由观看者给出的附加标准——解释。”[1]

中国人认为,艺术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来反映比现实生活更具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并将艺术分为四类:其一为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在内的语言艺术;其二为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表演在内的表演艺术;其三为包括绘画、雕塑、书法在内的造型艺术;其四为包括戏剧、戏曲、电影在内的综合艺术。

(二)何谓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通过利用各种可塑性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并借之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二、中国传统艺术之雕塑艺术的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既是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写照,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节仅以造型艺术中的陶塑、青铜器、瓷塑为例进行探讨,赏析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原始社会陶器中的雕塑艺术——陶塑

陶器是原始社会先民为解决生产和生活发明创造的器具,是随着原始社会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既是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也是原始社会先民美化生活的道具,更是原始社会的先民记录所见、所思、所想的载体,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中国古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等)中,考古学家出土了不少陶塑,它们被认定为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

赏析两例新石器时代陶塑的典范之作:

(1)1957年出土于仰韶文化遗址(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的《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为泥质黑陶,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整体造型为伫足站立的雄鹰。鹰的体型健硕,两翼紧贴身体,尾部下垂及地与粗壮的双腿构成鼎立三足。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2]

此鼎之寓动于静的造型设计,来自原始社会先民对动物的深刻观察和理解,既形神兼备地塑造了鹰的形态和神态,又巧妙地将鹰的体态和鼎的形态相结合。原始社会先民的巧思和巧技,让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件陶塑作品,在墓葬中与其他随葬的礼器放置在一起,考古学家认为,它是当时人类精神崇拜的记录者,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的图腾崇拜观念。

(2)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铜川市前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贴塑壁虎纹陶罐》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罐为夹砂红褐陶质,高17厘米,口径14.2厘米,侈口,束颈(均匀贴塑一周圆饼形装饰),溜肩(堆塑了对称耳),鼓腹,平底,通体饰细绳纹,腹的上部贴塑了一只小巧且姿态灵动的伏卧壁虎。

在陶器上贴塑附加纹饰是原始社会先民常用的装饰手法,动物则是原始社会陶器装饰使用最广的题材。在陶器上贴塑纹饰,有一举两得的益处,既可以美化器物,又可以对陶器胎体起到加固作用,这是原始社会先民的聪明才智。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和《新石器时代贴塑壁虎纹陶罐》都是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陶塑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2.商代青铜器中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器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近15个世纪。故宫博物院对青铜器的解说词是:“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大件青铜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二里头时期)开始出现,到商代前期(二里岗时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时期),出现了大量气势恢宏、纹饰繁缛的呈组合的青铜器。进入西周、东周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长篇铭记历史事件文字的青铜器,这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两个特有现象。青铜器的制造和发展,历代绵延不断,但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在先秦时代。”[3]

赏析一例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的炭河里遗址的《商四羊青铜方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尊高58.3厘米,边长52.4厘米,长颈(颈部高耸),高圈足。尊通体装饰蕉叶纹、三角夔纹、兽面纹。肩部四角各塑一羊,羊的头和颈伸出器外,羊的身和腿附着于器的腹部与圈足上,尊四面正中各塑高浮雕,蛇身有爪龙、双角龙头伸出器外。

此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采用了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羊之体态和鼎之形态巧妙结合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之作。因为采用了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展示了古人高超的铸造水平,因此史学界将其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4]

3.瓷器中的雕塑艺术

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经历了陶—原始青瓷—瓷之漫长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陶瓷从古至今绵延不断的发展史,是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

瓷器的装饰技艺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拓展的,可归为三类:其一胎装饰;其二釉装饰;其三彩绘装饰。其中,胎装饰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花、镂空、雕塑等装饰技法;釉装饰有单色釉、多色釉、窑变等装饰技法;彩绘装饰是在瓷器上绘画,有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之别。

瓷器的品种可分为日用瓷和陈设瓷两大类,陈设瓷中有一类为雕塑艺术瓷。

瓷之雕塑艺术的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繁荣于宋、元,盛于明、清。宋代最负盛名的是景德镇窑,明代德化窑开始崭露头角。

赏析三例瓷之雕塑艺术精品:

(1)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汉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此壶通体施青釉,高32.5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13.6厘米,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平底略内凹,肩至上腹部处以划花技法装饰了变形凤鸟纹,装饰纹饰分三层以三道凸起的粗弦纹分隔,肩部处的两道弦纹间置有对称双系。

凤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饰,有着非常美好的寓义,古人将其装饰在日用器上,表达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反映。壶上以划花技法装饰的变形凤鸟纹虽然简约,但技艺精湛。

(2)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此壶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高11.2厘米,足径6厘米,壶体呈瓜棱球形,实足,足中心有一注酒圆孔。壶的顶部堆塑了一条螭龙,巧妙地将螭龙的身体形成了壶流与提梁,螭龙的嘴则为壶口。

“倒流壶”指壶的构造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注酒时先将壶倒置,从底孔往壶内注酒,然后将壶正置,酒可从螭龙嘴倒出。

此壶利用科学原理塑造,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善于利用科学知识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3)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此塑像利用了圆雕技艺,通高43厘米。“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5]

何朝宗是明代德化窑佛像瓷塑名匠,与当时一批志同道合者创造了“何派艺术”,并将德化窑陶瓷雕塑艺术推向了巅峰。

明代德化佛像瓷塑非常盛行,这与当时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广泛有关,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晶。

三、结语

艺术具有思想性、审美性、技术性和形式性,不管创作者采用何种技法、何种形式创作的作品,只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在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上与受众产生了共鸣,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而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受众喜爱的,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

猜你喜欢

陶塑先民青铜器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陶塑
认识“晋式青铜器”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