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2-03-14何德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学科核心

何德中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小学马场校区,湖北 潜江 433106)

0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通过数学知识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概念上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征,结合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抽象认识与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数学计算、数学建模。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养成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学习的状态,从理论认知转为探究思考。信息化课堂教学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方式和内容,建立符合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构建和应用。

1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传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以知识讲解和提升成绩为目标,教学方式多为单方面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都是以概念和定理为主。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虽然知识教学依旧是重点,但是素养培养与知识教学并重,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过程的参与,在思维探究和思想探索中获得认知、能力、方法的综合性成长[1]。这其中需要解决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简单化的情况,并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可以带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理论探究,保证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2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基础性认知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产生充分理解与认识之后,可以为其今后深入性的学科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去展开学科教学,为数学学科润色,可以使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更加充分且合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在

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创新,这种教学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启蒙认知。这种认知状态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具备学科思维方式,对于相关情景的理解会更加充分。而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具备数学理解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从而更愿意配合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活动,说出自己的学习反馈,让学科教学更加具有节奏性,进一步保证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总之,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教师能够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和空间,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也帮助学生了解学科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和价值,建立学生高度的学科认同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信息化现状

3.1 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灵魂人物,其他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一个变动时期,而核心素养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教学理念,因为各教育单位的教师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并分为了若干档次。结合小学信息化的现状,我国教师能力大致分为三个等级。顶级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可以顺利地完成小学数学信息化的任务;一般水准的教师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新兴的教育手段缺乏经验,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把握不够精准;最后则是相对较差的教师,他们不仅理论知识欠缺,教学经验生搬硬套,而且对于核心素养要求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有懈怠不配合的情绪。因此,由于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能力参差不齐,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甚至是不同的班级之间,教学的成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3.2 小学数学信息化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收效甚微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在广大的教师群体中很有市场。一部分教师比较难以接受新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变革,这在高龄教师中尤为明显。落后的教学理念、课堂模式以及课前课后的准备内容,都把信息化教学放在一个很尴尬位置。诸多教学工作者还被信息化教育与娱乐轻松环节画等号,从精神实质和形式都错误理解。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学生并没有体验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变化和福利,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参与度不够,教学内容的筛选也没有做到量体裁衣,因此目前诸多的教学单位对于小学数学信息化的成效都不是很理想,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4.1 了解学生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拉开一定距离,因此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如果盲目地搬抄他人的教学计划,很有可能会使教学失去针对性,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信息化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3]。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花一些时间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或近期学生经常讨论的话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信任。然后在制作教学课件时结合收集到的信息来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让课件更具有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课件内容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避免让学生盲目学习,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下降。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就可以在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喜好或习惯找到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多边形物品的图片等,然后让学生在上课前找到在家中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物品中的多边形,再通过观察来了解这个多边形的特点,由此培养学生的几何认识能力。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然后与学生一同分析这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4.2 丰富教学表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度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相关的手段去丰富教学表达的形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帮助学生能够收获更加多元的教学感受,进而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输出与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不断在思维碰撞与交流中,让教学主体更加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促进教学整体的进程,让教学框架更加得完善科学。同时丰富教学表达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度,相关的认知被充分调动,愿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配合与互动。而在当前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去丰富教学表达的形式十分的多样,给予了数学学科更多的发挥空间,能够挖掘学科的内在价值,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教学实际质量。例如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教学表达的形式去扩充数学学科教学的空间,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去为数学学科教学润色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将这一章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细节性的划分。每一个板块的知识点内容就可以设计为一小节微课,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去了解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具体信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地查缺补漏,对于面积这一单元知识点的了解掌握更加地深刻,有效地保证整体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4.3 与教学内容形成整合,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内容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依据,尽管在新课标指示下,教材内容逐渐生活化、图片化,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还需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将其中的内容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小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以概念类数学知识的教学为例,在“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概念的初步学习中,书中虽呈现出多幅图片,但“旋转”和“平移”是动态存在的行为方式,而书上仅能呈现给学生静态的内容,相对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此,在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下,教师则可将生活中存在的各类旋转、平移及轴对称等现象展示给学生,如在路面行驶的小汽车、大风车上旋转的扇叶、蝴蝶扇动的翅膀等等,将之以动态演示的方式将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概念呈现出来,进而再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丰富有趣的图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主判断。这样一来,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这些抽象的概念知识则表现为生动形象的动态内容,使得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不仅更加直观清晰,也能够直接抓住其中的特征及关键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概念知识。

4.4 以思维导图引领逻辑性数据分析

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素养下的信息化课堂要有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其中学生的学习差异、能力不足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上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进行拉伸,形成一个逐步推理的教学过程。同时也针对知识应用组织数据分析,保证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4]。比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就以分数乘法的算法和算理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分成分数认识,乘法性质,分数乘法计算的递进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则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用学生的想法和认识作为资源建立教学结构,以此就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分数乘法的理解中有逻辑思维的发展。数据分析素养的教学培养需要在逻辑推理下进行,教师针对思维导图的步骤组织学生分析每个步骤下的数据,让逻辑性的分析有数据的支撑,以此可以强化逻辑推理引导的效果,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中有反思,而数据分析能力也在实践性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4.5 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减少犯困或者开小差,寓教于乐,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例如,对于“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在交互式电子板上创建“拼图”的小游戏,让学生用智能笔进行操作,将不规则图形进行切分和重组,还可以展示草坪、广场、湖泊等实物的俯视图,并标出大致长度,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应用多种切割方式,更好地求面积。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体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画面,如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升降的电梯等,这都是生活中平移的现象,如转动的摩天轮、拧饮料盖子等,都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在讲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国古建筑的图片或视频,以及自然界中对称的事物,如蝴蝶,增进学生对于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发现轴对称中所蕴含的和谐美。

4.6 善用互动,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练习的运用。练习是一种能够完成把知识升级为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课堂内外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练习,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牢牢地把握,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运用多媒体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老师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和帮助。学生在进行自我练习时也要注意正确率,对做错的题目要及时改正,并且要制定一个工整的错题本,经常练习,多多试验。老师和学校也应该时常举办数学竞赛,激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应该给教师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充足有效的交流,更加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5]。

4.7 借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科技越来越贴近人类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计算,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运算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是相适应的。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例如Excel等。首先,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基本功能,然后给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实用技术,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计算方式,从而增强他们的计算能力。比如,在学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时,教材中所讲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所以可以通过手算来进行统计。但是,有些优秀的学生在教材中的表现却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因此,在复杂、变化的表格统计中,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使其简化,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操作水平。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使优等生获得较好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为数学学科教学形式进行润色,让整体教学得到良好的土壤支撑,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