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2-03-14时乐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案例库文科专业课程

时乐乐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对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义

1.1 金融专业对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义

“新文科”建设项目是高校教育理念的一场重要改革。新文科强调学科交叉,响应新时代哲学人文社科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特征。中国古代传统学术与西方不同,注重“通”,各学术门类互通,追求“博学”,不主张将学术分而治之[1]。早在1997年,季羡林先生指出21世纪人文学科发展要考虑东西方差异,弘扬“天人合一”思想[2]。文科教育关系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是关照理工农医发展的一盏“灯塔”[3]。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对,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4]。新文科建设能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金融专业从属应用经济学科,是财经专业的主体,属于广义文科范畴,是“新文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专业。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倒逼金融专业课程改革,凸显金融专业与理工科的学科交叉。

例如:金融工程、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信息处理等课程,在本科金融专业课程改革中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是国家重点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重要基地[5],通过特色发展强化办学优势、突出学科特色[6]。金融专业满足特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成本低、前期专业布点较多、学生规模大[7]。各行各业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的力量,需要资金融通和理财规划。因此,高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能更好为金融及实体经济行业提供助力,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对高校新文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不仅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做成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案例,不仅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点讲解,还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中国关于金融的历史、文化素材丰富,例如:提出货币理论的管仲、垄断铸币权的汉武帝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积累了丰厚的红色金融史料,涌现了许多金融领域爱国仁人志士。例如:革命战争年代的金融人物毛泽民、曹菊如、黄亚光、喻杰、刘建章等,这些都是融入金融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高校组织师资力量挖掘思政元素,融合金融专业知识,汇编成实用教学案例,建设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讨论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双重视角下了解金融专业知识、学习中华民族在金融领域的宝贵经验,还能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汲取精神力量和思想财富。

2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原则

2.1 方向目标明确

首先,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要坚持正确方向和目标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高尚品格、人文素养、道德法律意识为目标,结合新文科背景,根据金融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建设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其次,结合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高校课程思政总目标细化为金融行业育人主题。金融专业人才主要面向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各行业财经类部门,经常与“资金”“账目”打交道。因此,在金融专业课程基础上,围绕课程思政总目标,将思政资源加工凝练成爱国爱党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自律自强的个人修养等金融行业育人主题。

2.2 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要同时把握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为学生讲好中国金融故事,树立榜样。首先,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要具备历史性,彰显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不乏金融领域的人才和智慧经验,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和布币、秦始皇统一货币、宋代发明纸币“交子”。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遗址及相关史料是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宝贵素材,例如:瑞金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创始人毛泽民、闽西工农银行行长阮山。其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要把握时代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行各业涌现许多爱岗敬业、为金融建设发展做贡献的人物。例如:披露财务造假的刘姝威、金融学教育家黄达、李稻葵。这些人物事迹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时代,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汲取精神财富和榜样力量。

2.3 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案例资源和内容,不仅满足金融知识传授和教学实践,还应具有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实现金融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发挥辅助教学、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案例要贴合现实,紧密联系现实世界发生的问题,通过案例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能学以致用。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这类案例题材,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金融前沿问题,学习金融专业知识,了解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政策的两面性,还能让学生反思金融危机背后隐藏的人性特征、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问题。

3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思路

(1)围绕金融专业特色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建设任务。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针对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总结远远不够[8]。因此,高校在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之前应做好顶层设计,根据目标落实思政案例库建设任务及分工。首先,学校层面应成立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领导小组,根据建设目标整合学校师资力量,组织专业团队建设思政案例库,负责人力、物力调配,安排建设进度和具体任务。其次,学校应建立奖励机制,对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团队提供相应保障措施和后勤服务,促进思政案例库建设有条不紊。

(2)加强对思政案例库建设的考核评价。学校领导小组要建立一套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考核评价,完成建设任务的验收工作。通过管理和建设相分离的方式,由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监督、协调和考核评价,由教师组成专业团队负责思政案例库具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阶段性考核教师专业团队工作,不仅能及时发现案例库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提高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效率和水平,还可以为教师专业团队的奖励表彰提供依据。

(3)对思政案例库内容补充修订,持续更新完善。金融行业变革速度快,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专业知识丰富。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持续补充更新案例素材,确保教学资源时效性和实用性。高校可以组织案例教学大赛,通过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评选、案例教学微课大赛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使用思政案例库资源,及时发现思政案例库在教学应用中的短板,将评选的优秀作品补充到思政案例库,有利于思政案例库的完善和应用。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通过项目立项的方式研发案例,创新思政案例库资源、探索优化案例库的应用模式,充实并完善思政案例库内容,促进案例库可持续发展。

(4)积极推动构建思政案例库共建共享机制。高校建设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实现案例库资源跨校、跨部门共建共享。高校与兄弟院校共同建设思政案例库,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交流经验和应用心得。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均设有金融研究部门,高校可以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构建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资源和成果共享,及时获取业界反馈,提高案例库实用性和广泛性。

4 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内容分类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建设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应当在“立德树人”基础上,结合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和新文科教育内涵,设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内容分类。(1)参照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体系,根据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性质,对思政案例库内容初步分类,可以选择一到两门核心主干课程,根据相应章节编写案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共享案例,避免案例内容重复。例如:金融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金融学,金融学课程内容对金融专业所有课程有总括概览作用,可以首先选择金融学课程建立思政案例库,然后将其余专业课程在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基础上加工、补充、拓展。(2)数字化时代金融专业课程吸纳了许多理工科知识,属于文理交叉,不再囿于传统文科属性。根据金融专业课程与理工科关联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金融涉及的理论课程,例如: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财务报表分析等;另一类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联系密切的数字金融课程,例如:金融科技概论、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机器学习、大数据金融等。由此,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更加凸显“新文科”建设的学科交叉理念和思想,思政案例库建设内容需不断拓展,数字金融类专业课程还需融入理工科领域的思政元素。(3)根据金融专业的具体课程,对思政案例库进一步细化分类,由任课老师作为负责人组织小团队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分支结构及内容,并收集编写案例集。例如:金融学课程思政案例集、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案例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案例集等。

5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应用对策

(1)创新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在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学应用中,应以OBE理念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为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考核。专业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掌握和个人综合素养提升。思政案例库的有效应用与教学过程管理及考核具有密切联系。如果仍然以传统考试分数为考核目标,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聚焦在专业课程知识点上,降低学习思政案例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案例、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人生、社会、世界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相关金融专业知识,并发表案例学习心得。通过思政案例库应用,充分发挥金融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2)构建思政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应用要有相应教学体系与之配合。思政案例库建设是为了辅助教学,将思政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两者有机融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两张皮”而显生硬。因此,任课教师应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讲义和课件要体现两者融合,根据专业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导入思政案例,激活思政元素融入金融专业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此外,充分应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和课外协同,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还能在课外自主学习讨论,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

(3)提高教师对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知识传播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也是思政案例库主要应用者和建设者。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育人素养和育人能力。高校及有关部门应搭建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交流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应用问题,充分体现高校“新文科”内涵和特色。在高校的财经类学院建立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研室,促进思政案例库建设、应用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设置相应教学竞赛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对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猜你喜欢

案例库文科专业课程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豆文科作品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孙文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