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力学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3-14李大伟张思嫄余慧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质量案例

李大伟,张思嫄,余慧杰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言

在理工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并将其与高校课堂有机融合是一次新的教学变革,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个过程可以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品质修养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展前期,都应该对课程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调研,加强课程的背景分析,认真总结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新编高等教育学》[1]中指出,国家高校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教育要紧密联系科研与实际生产。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将会在之后的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角色。立足于国家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与需求,我们高校教师与学生应该始终以新中国先进制造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做新一代的四有新人。同时,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众多课程只能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课程,这无疑增加了在课堂中插入思政元素的难度。

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会中提出立德树人为先。因此,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将课程思政工作系统贯穿于教学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深入挖掘高校课程和教学方式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结合的优质教学案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这进一步要求高校教师全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立足所授课程的特征,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改进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努力将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4]。目前,在理工科院校中,材料力学课程在机械、材料和力学类等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众多机械类应用课程的重要基石。这门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对于多个专业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非常重要。其熟练掌握可以为解决多种工程问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这门课程往前的教学调研中,均包含疑难知识点多、抽象内容多、公式繁杂易忘等特点。因此,材料力学的思政融合课堂改革已然迫在眉睫。这迫切需要有效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嵌入课程思政,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1 有效结合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

1.1 提升教师德育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首次提出了“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要求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因此,为人师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政水平,才能在工作中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学习[5]。

首先,加强师德与政治素养教育。师者,德为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学术素养、道德素养以及政治素养缺一不可。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师德教育对于教师非常重要。因此,在整个职业生涯,教师都应该保持学习状态,讲好师德故事、做好师德传承,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始终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权利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进而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其次,进行思政元素线上线下课堂混合学习。在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组合课程思政相关讲座与培训,积极邀请各种课程的优秀教师以及思政专家举办讲座汇报,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升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积极追踪多种类型的教学思政活动,包括国家政策和教学会议等,开展研讨会来深入学习国家在新时代的需求,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根本意义,进而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课程授课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线上的资源,包括:图像元素和视频元素等,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的宣传,并对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进行详细介绍。比如,力学领域的知名院士,钱学森院士。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们了解钱老先生对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并引导学生以此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态度和奉献精神。有效将课程思政人物融入课堂中,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

最后,加强校内校外合作与交流。在每个高校,均有非常多的政治政策工作者。要加强与校内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这些工作人员非常擅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理论,可以系统的提出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改革。理工科教师应当与其相互学习,这对于理工科的教学质量提升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应该加强与马克思学院相关研究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思政理念,合作开发教学过程中的思政理论,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校外的各类红色基地,主题广场,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外的课程学习。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思政教学的深度。

1.2 探索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方法

材料力学这门课程,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但在课程安排中,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其教学要求各不相同。这进一步增加了这门课程全方位的教学难度。教师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课题,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理工类课程的知识点安排非常严谨,这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案进行准确授课。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尝试将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和重组,在严格完成专业授课的同时,有效融入国家创新、民族自信、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元素。这需要教师认真做好筹备工作,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出适当改进,在课程授课前加入预习要求,融入参与式教学、热点互动等模块,这有助于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巧妙设计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思政热点与专业知识点。

对于材料力学这门课程,每个课时均有对应的课程章节内容,很难分割出较多的时间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可以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调整教学节奏,在背景介绍、例题分析过程中嵌入思政元素,这样可以灵活地把每个思政知识点的内容和材料力学课程知识做到恰到好处的结合,增强授课效果。首先,在制作课件和案例时,可以融入新时代的“新青年”爱国元素,插入军事元素,在潜意识中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意识和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课程第一节课通常情况下会讲绪论部分,这部分包括该门课程的学习背景、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大国崛起、超级工程等案例,增强学生们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工程问题背后的隐含意义。例如,我们有“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这样的描述,这个案例就可以运用于“轴向拉伸和压缩”这一章节中。杆件材料在受到轴线作用的时候,会产生轴线的生长和缩短,结合其变形和材料性能参数,我们可以得到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通过工程案例的引进,与相关实验操作,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胡克定律”等物理定律的掌握与应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传业授道者,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并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因素,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课堂的教学质量。

1.3 融合课程思政于授课过程

三尺讲台,是每一位教师价值体现的平台。每位教师应当认真严肃对待这一方土地。在完整准备好课程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完美地展示给学生,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尝试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讲解那些比较枯燥且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可以尝试引入当下时政热点,这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强度理论时,可以结合反面案例,来加深这块知识的讲解。如中保研2020大众帕萨特的碰撞强度测试。由于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车身强度远远不满足强度要求,结果在碰撞测试中车身发生明显变形。这会使得乘客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影响到其生命。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反面案例,可以有效地告诫学生在工作中务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符合要求。

同时也可以结合正面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疫情非常严重期间,工程师们快速完成雷神山工程建设和火神山病房组装的案例。在巨大的疫情压力下,我们的工程依旧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这些元素都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培养传承精神与创新精神。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胸怀大志地步入大学校园。同学们应当始终保持初心,认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事情。

2 全面提升课内课外教学质量

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简单的获取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工程中、军工中的各类问题。学以致用,将思政融合教育改革理念融入课堂内外,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材料力学这门课程应用性非常强,十分适合课外拓展训练。其中,机器及构件的安全性能评估是设计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结合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可以用来有效判断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引入强度理论知识,给定材料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准确获得结构的安全范围。另外,可以组织一些结构大赛,引导学生去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出最优的尺寸和形状,最轻的质量体系,同时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强度。比如,只提供小木棒和胶水,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相关知识去设计最优化结构,起到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一定的振动要求。通过这样的比赛模式,引导学生加强力学类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或者,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简易鱼竿,为了有效节约资源,减轻自重,方便出行携带。鱼竿大多一般做成上细下粗且可以伸缩收纳的中空结构,而且此种结构有效提高了鱼竿的弯曲强度、抗弯刚度和稳定性[6]。

材料力学的众多知识点,在工程设计中含有大量的应用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的案例,并进行系统的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发挥创新精神,并结合实际案例加强课本知识的理解。这对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多种模式的课程元素组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用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去对待每一次的实践活动[7]。

3 结语

材料力学作为一门高校中设置度非常高的自然科学课程,是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这门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同时学生需要达成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因此可作为显性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与材料力学知识点相得益彰的思政元素,进而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时候,同时强调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教育,是隐性教育,也是对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而思政教育越是无痕,越能被教育者所接受,也更容易引起被教育者的内心共鸣。通过课程思政案例和课程思政人物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巧妙和谐地融入,让思政元素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以一种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进行,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思政教育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植入思政案例和典型人物事迹,可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材料力学教学质量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材料力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聚丙烯酰胺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自修复微胶囊囊壳材料力学性能的反演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