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儿童近视状况研究

2022-03-14董彬张凤云潘臣炜胡佩瑾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童

董彬?张凤云?潘臣炜?胡佩瑾

摘 要:儿童近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儿童近视率较高,欧美等地区儿童近视率相对较低,但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儿童近视形势严峻,近视率居高不下,并呈持续攀升趋势。总体来看,中国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城市儿童近视率高于乡村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上升,尤其在低年龄段增长速度较快。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近视的主要因素,其中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视近工作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以及采光照明不合格等都可能与近视相关。防控儿童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关键词:儿童;近视水平;预防近视

中图分类号:R7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02(2022)01-0099-18

作者简介:董彬,博士,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常见病防治;张凤云,江苏省疾控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疾病预防及学校卫生管理;潘臣炜,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胡佩瑾,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影响因素。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加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原因,中国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儿童近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的重要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一、中国儿童近视现状

(一)近视的概念和分类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状态,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于视轴进入眼睛的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1]。近视可能由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也可能与角膜曲率过大、晶状体折射率增加有关,或与二者都有关系[2]。通过检查裸眼远视力,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以及睫状肌麻痹验光(即散瞳验光)等方法,可以将近视儿童筛查出来。其中,睫状肌麻痹验光被认为是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因此推荐12岁以下的兒童,尤其是初次验光的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测。在校学生中实施大规模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测难度较大,根据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663—2020《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通过裸眼远视力检查和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检测,当等效球镜度数(SE)<-0.50D且裸眼远视力<5.0时,可判定筛查结果为近视[3]。

为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儿童近视判定结果的影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8年对全省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7441名儿童进行了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测,并将之与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结果进行比较[4]。结果发现(见图1),2018年,对于中小学生,睫状肌麻痹验光的近视筛查结果为54.0%,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结果为55.6%,除了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中两者相差4.1个百分点外,在其他年级学生中差别不大。此外,有研究者于2013年对内蒙古1565名6~21岁学生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屈光状态进行比较,并以等效球镜度数(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结果发现,睫状肌麻痹状态前的近视率为76.7%,而睫状肌麻痹状态后的近视率为54.1%,该差异与眼内压降低有关。

根据近视的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眼球处于发育期形成的近视,发展至一定程度常自行终止,近视也趋于稳定。屈光度数一般不超过-6.00D,其中绝大多数患者矫正视力正常,无眼底病理变化。病理性近视:近视程度呈进行性加深,发育停止后近视仍会发展。多数患者屈光度数超过-6.00D,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伴有眼底病变。

根据屈光度不同,近视又可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以及高度近视三类。低度近视:-3.00D≤等效球镜度数(SE)<-0.50D(近视50~300度)。中度近视:-6.00D≤等效球镜度数(SE)<-3.00D(近视300~600度)。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SE)<-6.00D(近视600度以上)。

此外,根据屈光要素改变分类,近视还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等不同类别。

(二)近视的危害

近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儿童个人而言,患近视的儿童由于看不清远处物体,常眯眼视物,易引起视疲劳,影响读书学习。佩戴眼镜后,会给儿童的生活造成各种不便。此外,近视还会限制儿童升学、选择专业以及就业,对儿童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造成影响。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不仅近视度数会不断加深,而且会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黄斑出血、视网膜脱落、开角型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导致失明,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儿童近视问题不仅关乎民族健康素质,更关乎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5亿人,其中高中生近视率在80%以上。2000—2008年,国防部在对《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的数次修订中,曾先后3次降低征兵的视力要求。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国军事、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威胁中国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

(三)中国儿童近视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儿童近视问题形势严峻。2018年下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此次调查对全国范围内1033所幼儿园和3810所中小学校的111.74万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调查年龄覆盖6~18岁各年龄段儿童。视力检查方法以及近视的判定使用WS/T 663—2020《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筛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幼儿园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0%,初中生近视率为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0%。在患有近视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中,高度近视患者在近视总人数中的占比高达21.9%。此外,调查还发现,中国低年龄儿童的近视问题较为突出。从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近视率由15.7%增长至59.0%;从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近视率由64.9%增长至77.0%,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率快速增长。因此,小学生和初中生是近视防控的重点群体。

除了上述全国性调查外,一些学者对1998—2016年的22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其中20项研究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法进行视力检查,2项研究采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进行视力检查[5]。该荟萃分析共包含中国19.3万名6~18岁儿童的视力数据,结果发现,中国儿童的总体近视率为37.7%,其中高度近视率为3.1%。女生近视问题较男生更为突出,女生的近视人数和高度近视人数分别是男生的1.29倍和1.37倍。此外,城市儿童近视率为48.8%,远高于乡村儿童的近视率31.9%。

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儿童近视率差异较大。为此,除了全国总体近视水平调查,各地区同时针对当地儿童积极开展近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当地儿童近视水平和特点,为做好当地近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202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对辖区内4257名6~8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6]。调查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方法,并将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香港6~8岁儿童近视率为25.0%。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2.7%,7岁儿童近视率为24.4%,8岁儿童近视率为36.1%。在8岁儿童组,有0.7%的儿童已经达到高度近视。此外,男生各年龄段的近视率均高于女生。该研究表明,香港6~8岁儿童近视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需要关注年龄小的儿童的近视水平,控制其进一步发展。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9年下半年对全省幼儿园大班和中小学校各年级的5.74万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调查覆盖江苏省13个区市的26个县(市、区),调查方法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并根据WS/T 663—2020《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对近视进行判定。调查结果发现(见图3),江苏省儿童总体近视率为58.1%。其中,幼儿园大班儿童近视率为12.8%,小学生近视率为38.5%,初中生近视率为80.2%,高中生近视率为89.0%。在近视儿童中,低度近视儿童占比为48.2%,中度近视儿童占比为40.2%,高度近视儿童占比为11.6%(见图4)。该结果表明,2019年江苏省儿童近视水平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强近视防控工作。

浙江省义乌市于2019年5月对全市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18所学校的4801名学生进行近视情况调查[7]。调查方法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并将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结果显示,义乌市学生近视率为63.1%,高度近视率为9.4%。其中,幼儿园儿童近视率为12%,小学二年级学生近视率为32%,小学五年级学生近视率为69%,高中及以上学生近视率约为90%。高度近视率在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学生中相对较低,小于1.5%;在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中高度近视率为4%~7%;在初中二至三年级学生中高度近视率为13%~15%;高中学生高度近视率大于20%。该结果表明,学生近视率随年级的增长呈非线性增长,高中学生中高度近视率较高,应给予关注,减少近视对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016年,北京市对全市15个区54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右眼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视力检查[8]。调查共覆盖全市35745名6~18岁学生(平均年龄为12.6岁),以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结果发现,北京市学生近视率为70.9%,高度近视率从10岁以下人群的1.5%逐渐增长至18岁人群的19.4%。高度近视率与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身高、城乡及学校类型显著相关。年龄较大者、女性、BMI较高者、身高较高者、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儿童、高中学生的高度近视率相对较高。

广东省广州市于2016年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调查[9]。调查覆盖全市11个区22所中小学校的3055名学生,调查方法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并根据SE≤-0.50D进行近视判定。结果发现,广州市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47.4%。近视率随年级增长而升高: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率为0.2%,小学三年级学生近视率为38.8%,初中三年级学生近视率为68.4%。此外,女生近视的风险高于男生。

(四)其他国家儿童近视水平

不仅在中国,近视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也逐渐得到关注,成为一项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有调查显示(见图5),2000年全球近视率为22.9%(约14.06亿人口),高度近视率为2.7%(约1.63亿人口);预计到2020年全球近视率将达到33.9%(约26.20亿人口);到2050年全球近视率将达到49.8%(约47.58亿人口),高度近视率将达到9.8%(约9.38亿人口)[10]。

2015年,全球儿童近视人数约为3.12亿[11]。1990—2016年,全球儿童近视率为11.7%~22.9%,高度近视率约为2.7%[12]。全球不同地区儿童近视率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东亚地区儿童近视率处于较高水平。韩国学者于2008—2012年对33355名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进行近视状况调查,将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结果发现,5~6岁儿童近视率为13.2%,7~11岁儿童近视率为48.2%,12~18岁儿童近视率为73.0%[13]。1999—2002年新加坡的一项研究对境内981名7~9岁儿童进行了3年的随访调查,通过散瞳验光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14]。结果发现,7岁、8岁、9岁儿童的三年累计近视率分别为47.7%、38.4%、32.4%,高于同时期其他国家儿童的近视率。

在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儿童近视水平较东亚地区儿童低。2019年的一项研究对印度1234名5~15岁在校儿童使用散瞳验光的方法进行近视调查,以SE≤-0.50D作为近视判定标准,结果发现,印度5~15岁儿童总体近视率为21.1%[15]。其中,9~12岁儿童近视率较高,约为27%;男生(24.7%)总体近视率高于女生(18.7%)。沙特阿拉伯的一项横断面调查通过散瞳验光的方法测得该地区6~14岁儿童近视率为9.4%,其中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乡村儿童近视率高于城市儿童,12~14岁年龄组近视率最高[16]。

相比之下,歐美地区儿童的近视水平控制较好,低于亚洲地区儿童。2009年美国一项多种族儿童近视调查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法发现,西班牙裔6~72个月儿童的平均近视率水平最低,为3.7%。非洲裔儿童近视率(6.6%)虽然较西班牙裔儿童高,但西班牙裔儿童高度近视率显著高于非洲裔儿童,分别为2.6%和1.8%。在西班牙裔儿童中,近视率在儿童24个月时达到最低水平,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在非洲裔儿童中,近视率在前24个月几乎没有下降,此后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族儿童近视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7]。2017年,一项针对平均年龄为15.4岁的丹麦儿童开展的队列研究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法检测视力水平,发现该地区儿童近视率为17.9%[18]。2017年,另一项对荷兰6岁儿童开展的调查也显示,该地区儿童近视率约为2.4%,远低于亚洲地区儿童的近视率[19]。虽然欧美地区儿童近视率总体水平较低,但也有报道显示,局部地区儿童近视率较高。例如,2012年一项对法国儿童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该地区0~9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9.6%,10~18岁儿童的近视率为42.7%[20]。

在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儿童近视率保持着较低水平。在非洲地区,2013年,一项针对加纳12~15岁儿童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方法进行的视力水平调查显示,当地儿童的近视率为3.4%[21]。2017年,另一项在南非使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法开展的针对13~18岁儿童的视力调查表明,当地儿童的近视率为7%[22]。有调查对澳大利亚儿童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法进行视力检测,结果发现,当地6岁儿童近视率为14.8%,12岁儿童近视率为17.3%,儿童近视水平较低[23]。

二 、中国儿童近视流行趋势及特点

(一)中国儿童近视流行趋势

总体而言,中国儿童近视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有学者通过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分析了中国2005—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水平的变化趋势[24]。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7.4%,2010年为55.6%,2014年为57.2%,分别增长8.2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有学者对中国2016年之前开展的22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见图6),2008年之前7~12岁儿童的近视率为25.3%,16~18岁儿童的近视率为48.4%;2008—2016年7~12岁儿童的近视率增长至32.8%,16~18岁儿童的近视率增长至58.7%。其中,2013年之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在16~18岁儿童中,近视率为84.8%,高度近视率为19.3%[5]。

虽然近年来全国儿童近视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显示,2005—2010年各地近视率均有较快增长。除天津、海南和宁夏3个省、区、市的儿童近视率有所降低外,其余省、区、市均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在1.3~22.3个百分点。2010—2014年中国儿童近视水平增长放缓,包括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内的12个省、区、市出现负增长;其余省、区、市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在0.4~24.7个百分点。江苏省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儿童近视率与2018年相比,总体近视率降低1.9个百分点。其中,幼儿园大班近视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小学近视率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初中近视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高中近视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见图7)。此外,城市、乡村地区的男生、女生近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图8)。

(二)中国儿童近视流行特点

1.女生近视率总体高于男生

一项针对中国19万名3~19岁学生视力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女生近视率(42.2%)总体高于男生(37.7%);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发展成近视甚至高度近视,其近视和高度近视的风险分别是男生的1.29倍和1.37倍[5]。一些局部地区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在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调查发现,当地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以江苏省儿童视力的调查结果为例,2019年江苏省城市女生近视率为64.0%,高于城市男生近视率(58.0%);乡村女生近视率为56.4%,高于乡村男生近视率(53.0%)。除幼儿园大班外,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乡村地区,各学段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见图9、图10)。但也有一些地区得出了不同结果,如一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针对6~8岁儿童开展的调查显示,男生各年龄段近视率均高于同龄女生。

2.儿童近视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低年龄段近视率增长较快

总体而言,中国儿童近视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儿童近视率从7岁时的4.7%增长至16~18岁时的56.2%,高度近视率从7岁时的0.2%增长至16~18岁时的15.1%[5]。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增长速度逐渐提高,小学阶段近视率从小学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小学六年级的59.0%,平均每升高一年级,近视率增长8.7个百分点;初中阶段近视率从初中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中三年级的77.0%,平均每升高一年级,近视率增长6.1个百分点。

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近视率均随着年级的升高迅速增长。其中,低年龄阶段近视率增长速度问题值得重视,高年龄阶段近视率和高度近视率问题比较突出。以江苏省2019年的调查结果为例,该省幼儿园大班儿童近视率为12.8%,小学阶段增长至38.5%,初中阶段增长至80.2%,显示出近视率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增长速度较快,说明低年龄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重点阶段(见图11、图12)。

3.城市儿童总体近视率高于乡村儿童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地区的儿童总体近视率约为48.8%,显著高于乡村地区的儿童近视率(31.9%)[5]。北京市、湖北省等地的调查也得出相同结果,城市儿童总体近视率显著高于乡村儿童[25]。但是在不同阶段。尤其在中学阶段,有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近视率反超城市儿童。以江苏省为例,该地区幼儿园大班和小学阶段城市儿童近视率高于乡村儿童,初中和高中阶段城市儿童近视率低于乡村儿童,显示出乡村儿童在小学至初中阶段近视增长率高于城市儿童,需要重点防控(见图13)。

三、中国儿童近视防控的措施和建议

(一)儿童近视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环境因素中,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视近工作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采光照明不合格等因素均与近视的形成密切相关。

1.户外活动时间较短

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近视发生风险较高与户外活动时間不足有关。户外活动时间较多的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较低,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风险约减少2%[26]。何明光教授团队于2010—2013年对广东省1903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了每日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对儿童近视发生风险的影响[27]。通过三年的研究,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的学生近视累计发生率为30.4%,而没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学生近视累计发生率为39.5%,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学生等效球镜度数(SE)也有显著改善。由此证明,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未来发生近视的风险。2014年,北京市对全市681名小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降低儿童近视率。目前关于户外活动对近视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户外活动对视力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多巴胺释放增加有关,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充足的阳光和户外活动可以通过影响血清维生素D的浓度水平,进而影响视力,但相关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2.视近工作时间过长

视近工作一般指阅读、看电视、玩视频游戏、使用计算机等在较短工作距离内进行的工作。由于视近工作对视力的负担较大和要求较高,视近工作时间过长一直被认为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对1989—2014年发表的12项队列研究和15项横断面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该研究共覆盖25025名6~18岁儿童。结果表明,视近工作时间过长者近视发生的风险增加14%;每周视近工作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发生的风险增加2%[28]。2012年开展的一项针对15066名7~18岁儿童视力的横断面调查显示,较高的近视率与较长的持续学习时间有关,高度近视率与学习期间休息较少相关[29]。研究发现,视近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眼睛的屈光状态发生改变,致使眼轴延长,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26]。

3.读写姿势不正确

中国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的问题普遍存在,读写姿势不正确可能对儿童视力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要求学生的正确读写姿势为“一拳、一尺、一寸”(胸距离书桌一拳、眼距离书本一尺、手距离笔尖一寸)。当前儿童主要存在坐姿不正确、读写距离过近、握笔姿势不正确等问题。一项针对上海市小学生的读写姿势调查发现,胸桌距离不足一拳的学生占总数的64.6%,眼书距离不足一尺的学生占42.5%,手笔尖距离不足一寸的学生占29.8%[30]。一些研究认为,眼书距离较近是近视发生发展以及高度近视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眼书距离越近,近视发生风险越高,近视发展越快。不同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儿童的读写姿势问题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随着年级的上升,读写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不断增加。城市和乡村儿童的读写姿势问题也有所不同,乡村儿童读写姿势状况优于城市儿童。目前近视与读写姿势关联的相关机制还不清楚。一些研究认为,阅读调节作用、聚合作用,以及视近工作时的远视性离焦等原因可能是该关联的潜在生物学机制[31]。

4.采光照明不合格

持续、近距离、低照度的光线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动物实验显示,环境照度较低可能对屈光度的大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近视的发生。家庭照明在之前普遍没有得到重视。2013年“中国住宅照明现状调查与分析”在对475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并对儿童读写较多的场所进行测量时发现,客厅的照明达标率为11.6%,卧室的照明达标率更低,仅为8.3%[32]。2017年开展的“南京市居民住宅照明环境质量检测调查”报告显示,约49.6%的居民家庭室内照度达到标准[33]。学校教室采光照明也会对儿童视力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调查显示,教室采光照明状况还需进一步改善。2011—2014年深圳市对宝安区中小学校教室进行的调查显示,宝安区采光照明合格率仅为16.16%[34]。云南省于2018年对4个城市15所学校进行了教室环境卫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教室采光和照明的合格率分别为59.34%和40.96%[35]。2018年天津市中小学生教室照明调查结果显示,课桌面和黑板的平均照明合格率情况较好,分别为85.07%和70.15%,但黑板照度均匀度合格率为52.24%,尚需进一步提高[36]。

5.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与近视存在关联。一些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障碍可能是儿童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每日睡眠时间与近视患病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负相关关系仅与夜间睡眠有关,午睡时长与近视并不存在这种关联。睡眠障碍与儿童近视也有密切联系。调查发现,近视儿童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均高于视力正常儿童,而且近视程度越高,睡眠障碍患病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体昼夜节律紊乱,从而引发儿童近视问题。入睡前看手机和电视、学业压力较大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入睡困难、失眠等睡眠问题,从而对视网膜昼夜节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眼球的屈光发育水平,加快儿童近视的发展。除此之外,缺乏维生素D也被认为是近视的潜在危险因素。一项针对韩国青少年进行的研究发现,该人群的近视问题与血清维生素D浓度较低存在关联。该研究结果在西方人群中也得到证实。研究发现,较低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可能通过影响眼轴长度,对近视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其机制还不能确定。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会对巩膜重塑产生一定的抗增殖作用,从而对视力产生影响。还有研究认为,维生素D可能通过维甲酸,促进巩膜的病理性生长,进而导致近视的发生[37]。但是,目前观察到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近视的关联性还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相关结果和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证实和阐明。

(二)兒童近视的防控

1.增强近视防控意识

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要提高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意识。儿童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传播媒体,学习防控近视和健康用眼的相关知识;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支持儿童近视防控工作,从小培养儿童爱眼、护眼的意识,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用眼的意识,使之养成健康用眼的良好习惯。

2.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在持续近距离用眼(如学习、写作业)后,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儿童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鼓励儿童到室外进行户外活动,没有条件的可以远眺,充分放松眼部。应该培养儿童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的良好习惯,积极倡导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尤其是羽毛球、乒乓球等有利于锻炼眼部肌肉的运动,充分缓解视疲劳,减少近视的发生,遏制其发展。

3.减少视近工作时间

视近工作时间过长会导致儿童近视风险增加,因此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视近工作时间的问题。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共同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儿童“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教学和布置作业不应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等要求,以此来减少儿童视近工作时间。

4.改善儿童用眼行为

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采用视近与视远交替、动静结合的方法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和每天的课程,避免持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行为。如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时,需要控制小学生和中学生每天线上学习的累计时间以及每次的持续时间,年龄越小的儿童累计时间和每次的持续时间越短。除教育部门安排的线上教育时间外,尽量减少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同时,要从小培养儿童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5.改善视觉环境

学校和家庭要为儿童提供有利于保护视力的视觉环境。学校要积极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学校采光照明标准,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家庭要重视室内照明环境,保证儿童学习时光源充足,避免儿童因照明问题导致视疲劳。儿童夜晚看书、学习时,宜同时使用房间顶灯和读写作业台灯,读写作业台灯宜放置在写字手对侧前方。此外,要控制儿童在家中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6.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障碍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睡眠问题,避免儿童睡前受到强光与噪声的影响,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长,保障儿童夜间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7.规范儿童近视矫治

目前儿童近视的筛查和矫治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验光配镜机构准入制度不健全,相关服务的监督检查制度也比较缺乏。一些调查显示,近视的中小学生不佩戴眼镜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配镜度数和瞳距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3%和72%[38]。目前市场上的眼镜经营单位绝大多数是个体经营,部分单位存在设备配置不齐全、验光室条件较差的情况,一些装配人员没有按照标准严格操作,验光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等,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孩子的近视矫治效果。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学校要做好学生每学期两次的视力检测和筛查工作,如果发现儿童出现视力问题应及时纠正,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如果儿童已经出现了近视,家长和孩子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视力矫正,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法,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除了佩戴框架眼镜外,也有研究显示,使用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可以有效控制儿童眼轴长度的增加[39][40]。这些矫治方法可以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其他措施一起,更有效地控制儿童近视的发展,保护儿童视力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2019-10-15). http://www.nhc.gov.cn/jkj/s5898bm/201910/c475e0bd2de444379402f157523f03fe.shtml.

[2] 陈卓,高建华,刘康,译 . 国际近视研究院白皮书[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2):1004-102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 . 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的通告[EB/OL].(2020-01-17). http://www.nhc.gov.cn/fzs/s7852d/202001/699b6ef20621496ab31375a861d1ebed.shtml.

[4] DAN Z, YAN W, YANG X, et al. Pre- and postcycloplegic refrac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PloS One, 2016, 11(12):e0167628.

[5] DONG L, KANG Y K, LI Y, et al. Prevalence and time trends of myop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Retina, 2019, 40(03):399-441.

[6] YAM J C, TANG S M, KAM K W,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n Hong Kong Chinese Population: The Hong Kong Children Eye Study [J]. Acta Ophthalmologica, 2020, 98(05):e639–e648.

[7] WANG J, YING G S, FU X,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vision impairment in school students in Eastern China [J]. BMC Ophthalmology, 2020, 20(01):2.

[8] YIN G, LI D J, JUAN L L, et al. High myopia in Greater Beijing School Children in 2016 [J]. PloS One, 2017, 12(11): e0187396.

[9] GUO L, YANG J, MAI J, et al.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myopia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aged students: A school-based study in Guangzhou [J]. Eye, 2016, 30(06):796-804.

[10] HOLDEN B A, FRICKE T R, WILSON D A,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 [J]. Ophthalmology, 2016, 123(05):1036-1042.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report on vision [EB/OL].(2019-10-08).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16570.

[12] HASHEMI H, FOTOUHI A, YEKTA A,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Current Ophthalmology, 2018, 30(01):3-22.

[13] RIM T H, KIM S H, LIM K H, et al. Refractive errors in Koreans: The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8-2012[J]. Kore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 30(03):214-224.

[14] SEANG-MEI S, TONG L, WEI-HAN C, et al.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Singaporean school children [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2005, 46(01):51-57.

[15] SINGH N K, JAMES R M, YADAV A,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schoolchildren in North India [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19, 96(03):200-205.

[16] WADAANI F A, AMIN T T, ALI A, et al. Prevalence and pattern of refractive errors am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Al Hassa, Saudi Arabia[J]. 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12, 5(01):125-134.

[17] GROUP M.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yperopia in 6- to 72-month-old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children: The multi-ethnic pediatric eye disease study [J]. Ophthalmology, 2010, 117(01):140-147.e3.

[18] LUNDBERG K, THYKJAER A S, HANSEN R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myopia in Danish children-The CHAMPS Eye Study [J]. Acta Ophthalmologica, 2018, 96(02):134-141.

[19] TIDEMAN J, POLLING J R, HOFMAN A, et 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plain socioeconomic prevalence differences in myopia in 6-year-old children [J].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8, 102(02):243-247.

[20] EMILIE M, PIERRE I, FRAN?OIS P,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France: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J]. Medicine, 2015, 94(45):309-319.

[21] KUMAH B D, EBRI A, ABDUL-KABIR M, et al. 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private school Children in Ghana [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13, 90(12):1456-1461.

[22] WAJUIHIAN S O, HANSRAJ R . Refractive error in a sample of black high school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 [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17, 94(12):1145-1152.

[23] FRENCH A N, MORGAN I G, MITCHELL P,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t myopia in Australian schoolchildren: The Sydney adolescent vascular and eye study [J]. Ophthalmology, 2013, 120(10):2100-2108.

[24] 董彦会, 刘慧彬, 王政和,等. 2005—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状况与变化趋势[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04):285-289.

[25] 曾彩琼, 周炼红, 张鹏,等. 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现况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 2018, 54(10):756-761.

[26] 王非, 李开宇, 陈艳华,等. 青少年近视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07):893-897.

[27] HE M, FAN X, ZENG Y, et al. Effect of time spent outdoors at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 314(11):1142-1148.

[28] HUANG H M, CHANG S T, WU P C.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ear work activities and myopia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loS One, 2015, 10(10):e0140419.

[29] QI S Y, LI J W, JIA L D,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pia in 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The Beijing childhood eye study[J]. PLoS One, 2012, 7(12):e52668.

[30] 何鮮桂, 朱剑锋, 邹海东,等. 上海市小学生近视相关读写姿势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临床眼科杂志, 2017, 25(03):214-218.

[31] 吕敏之, 何鲜桂, 王明进 . 学生读写姿势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05):795-798.

[32] 孙明明, 邹念育, 张云翠,等. 中日韩三国住宅照明联合调查研究系列之一——中国住宅照明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 32(05):371-376.

[33] 王逸男. 南京消协调查50个家庭灯光照明均不达标 超一半家庭照度不够[EB/OL].(2017-06-21). http://news.iqilu.com/meitituijian/20170621/3592141.shtml.

[34] 陈荣凯, 江海棠, 毕嘉琦,等. 2011~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与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J]. 预防医学论坛, 2016, 22(02):131-133+136.

[35] 邓淑珍,黄达峰,杨帆,等. 云南省部分地市中小学校2018年教学环境卫生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 40(04): 619-622.

[36] 叶盛,刘盛鑫,曹永军,等. 天津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现状与学生视力的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01):13-15.

[37] 曾寒君,许韶君,陶芳标. 维生素D与近视关联的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06):952-955.

[38] 秦丽娜,崔淑坤. 西城区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及配镜情况分析[C]//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410-411.

[39] 张祚洁,胡志强,舒敏,等. 角膜塑形镜治疗亚洲儿童近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 18(02):248-251.

[40] 李静一,刘群,李长安,等. 户外活动和0.1g·L-1阿托品对学龄期儿童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对比[J]. 眼科新进展, 2019, 39(02):158-161.

A Study on the Myopia among Chinese Children

Dong Bin1, Zhang Fengyun2, Pan Chenwei3, Hu Peijin1

(1.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at Peking University; 2.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edical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Abstract: Myopia among childr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Globally, the myopia rate of children in East Asia is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at rat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shows an upward trend at present. Myopia among Chinese children is severer, and the rate of myopia remains high and continues to rise. In general, the myopia rate of gir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in China, and the myopia rate of urban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children.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rate of myopia continues to rise,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age group.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myopia. Short time period of outdoor activities, long working hours of nearsightedness, incorrect reading and writing posture, and substandard lighting may all contribute to myopia.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requires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school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families, and students. The whole society must take action to care for childrens eyes.

Keywords: Children; The Level of Myopia; Prevention of Myopia

猜你喜欢

儿童
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