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探讨

2022-03-14赵亚楠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人文素养

赵亚楠

摘要:“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而人才不仅需要学习和积累知识,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以集体利益为先,将社会建设作为自己与生俱来的责任,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关键词:美育工作   人文素养   大学生教育

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审美能力,就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会变得世俗,以利益为先;如果缺乏人文情怀,就会与周围人缺少情感上的沟通,成为一个冷漠、避世的人。这样的人,即使专业知识学习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人才,更不可能真正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下面,笔者对我国高校当前美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美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帮助,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美育的必要性,重视自己人文素养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我国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

很多高校简单地将美育片面地归为艺术教学,其实不是这样的,美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的潮流中,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所以格外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能力的提高,却没有重视美育课程。同时,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态度不端正,以至于教学效果差。

虽然上述问题仍然存在,但从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念以来,我国的美育工作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教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中小学生阶段就安排了美育相关课程,从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很多高校将美育相关课程列入必修课,每学期末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就无法拿到相应的学分,甚至影响毕业。这些措施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长此以往,我国高校的美育成果会越来越显著,且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美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美育工作能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小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尤其是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几乎没有发展个人爱好的时间,即使有空闲时间,也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寻找其他途径自主学习考试知识,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文化艺术修养。因此,有些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知识和修养有很大的缺陷。在大学开展美育的相关课程,专业教师讲解美育知识,引导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浮躁,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很大的冲击。而美育工作能够从艺术教学、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不被悲观情绪影响,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这对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很大的提升,也有益于学生日后人生的发展。

(二)美育工作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

因为很多学科的学习都强调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大胆提问、积极求证,美育的相关课程也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益处。理工科学生平时接触的知识都偏向数字和原理推断,理性思维较多,这会影响他们的感性思考,逐渐弱化这些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从而很难产生灵感。但美育工作恰恰能够帮助学生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中走出来,进行一些感性化的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对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不仅如此,有的知识是互通的。比如音乐的乐理知识与数学学科有一定关联,文化历史学习与政治历史也有一定的交集等。学生在美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能拓宽知识面,将相似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升,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具有极大的好处。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需要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研究透彻,还需要涉猎其他领域,取百家之长,这才是一个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育工作能够使学生具备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美育工作能够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的历史,不同地域的文化,从而对世界的多元化有一定认识,并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形成更深、更远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教师通过艺术等形式与文化的连接,能够让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尊重不同的文化形式。

美育工作不局限于对艺术的教学,也涉及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增强同理心和同情心,在看待一些事情上,能够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除此之外,由于对历史和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看待事情和处理问题上也会更加全面、客观,又不失人文情怀。现在,很多学生从高校毕业进入社会后,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停留在表面,或者不能结合实际情况,一板一眼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处理问题,处理方式欠妥。大学生如果只学习知识,进入社会后不能推己及人,就会对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人十分冷漠,这是不能称为人才的。美育工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具备人文关怀,从而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美育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艺术文化环境的创设、艺术类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都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为学生提供学习项目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高校艺术类选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美育学习项目,有效培养大学生审美、管理、组织、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音乐课程中,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建设音乐素养美育课程。首先,设置小班形式,让那些零基础的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降低音乐学习门槛;其次,逐渐提升音乐教学难度,切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情操、审美能力等。

三、美育工作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加強美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渗透

首先,无论是高校还是任课教师,都应对人文素养培养和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是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在当前形势下,人文素养培养和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人文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只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说教接受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充分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久而久之,许多教师也会忽视实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在开展美育与教学的渗透工作之前,教师应该同等看待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两者所占的比重;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再次,教师应将美育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能够以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学生在今后就业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汲取经验,积极选择各种方式激励自己,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

(二)衔接美育工作与人文素养培养机制

各大高校的管理体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相互渗透的效果。目前,我国已经将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由此可以表明,教育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十分重视。但是,由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有各自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形式,一直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而且由不同的教学部门分别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实践主体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影响我国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当前管理体制的改革,着力打造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布和安排师资力量,引导任课教师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对策。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美育元素

我国各个地区的大学都是当地文化底蕴的重要结晶,所以各个地区的大学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并且在人文素养教育和艺术教育中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艺术与当地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艺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当地的文化元素。为了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艺术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一般来说,艺术表演活动涉及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创作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接受艺术作品的教育,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如今,一些高校纷纷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如每年开学季,一些高校会举办宿舍文化节和艺术文化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自主设计宿舍装饰,或者变废为宝,利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件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美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知识素质能力,还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群体,需要美育因素来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我国高校的美育模式和内容都还有一定的不足,学生也不重视美育,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美育也在稳步发展,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将具备更加完善的美育模式,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中受益终身,为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昆成.当前高校人文素质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慧心美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原价值》[J].林产工业,2019(8).

[2]王玲.浅谈美育教育在当代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3).

[3]詹艾斌,夏成.艺术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实现——一种艺术美学视域下的探讨[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9(24).

[4]周冬蕾.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美育教学对策[J].科技风,2020(10).

[5]王俊元.浅析美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J].参花(上),2019(8).

[6]周牧.高校美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7]黄艳芳,侯翠红,韩桂洪.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化工,2015(8).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3500500589279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人文素养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友善教育
由幼儿断乳引发的对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