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是一年春来到

2022-03-13伊兜

新少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候立春物候

伊兜

2022年的春节是哪一天呢?我们来看看日历,哦,是2月1日(正月初一)这一天。再仔细看看,在这一天之后,还有两个节气呢,它们都跟春天有关。又是一年春来到,关于节气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十四节气

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人们通过对天文、气候等进行长期观察,总结了一定的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这些变化和规律就是节气。到汉代时,二十四节气得以确定,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气的分类

二十四节气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六种:季节类节气,反映季节变化;天文类节气,通过太阳高度的变化,表示昼夜的长短;降水类节气,根据降水的季节、降水量的大小、降水的性质和程度来命名;物候類节气,表现在天气的影响下,动植物和农作物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农事活动;水汽类节气,主要通过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汽,来表现气温的下降程度;气温类节气,表现天气的炎热和寒冷程度。我们随后要讲到的“立春”和“雨水”,就分别属于季节类节气和降水类节气。

七十二候

所谓物候,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比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在我国古代,为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便规定了每三候为一个节气,全年二十四节气共计七十二候,每一候都有属于它的物候现象。

立春

立春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传统的观念里,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代表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这个时候春风送暖,大地解冻;二候蛰虫始振——蛰居的动物们感受到了暖意,也开始舒展身体;三候鱼陟(zhì)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向水面高处游动,还没有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像被鱼背顶着一样漂浮,很有画面感吧?

立春的习俗有很多,比如举行拜神祭祖的迎春仪式;比如农民会鞭打用泥土做的牛,将其打碎后,大家再争抢,俗称“打春”或“抢春”,有催牛耕田,不要误了农时之意。在立春当天吃春饼、春卷也是多地的风俗,还有的地方有“咬春”一说,买来一个大萝卜,咔嚓一口咬下去,既为迎春,据说也有解除春天困乏的意思。

雨水

雨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至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看字面就能理解,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相对增多。同其他节气一样,雨水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这个时候,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益,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天气转暖,水獭也开始活跃了,它们将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展示,就像人类祭祀时摆祭品那样;二候雁北归——秋天时飞往南方越冬的大雁,这个时候也飞回北方了;三候草木萌动——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慢慢抽出新芽,渐渐地,期待万物生长。

雨水时节的天气情况其实是变化不定的,用“乍暖还寒”这个词来形容比较恰当,甚至还可能出现“倒春寒”现象——前期天气转暖了,后期冷空气又跑来“凑热闹”,气温骤降。

雨水前后的农历节日一般为元宵节,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因此被称为元宵节。在元宵节这天,民间有吃元宵、闹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3503500338285

猜你喜欢

三候立春物候
节气与物候
节气与物候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农事 立春
农事 立春
立春摆饰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