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3王可陈兰杨贺菲王一峰董林垚范仲杰王志刚胡波马瑞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流合作防治技术

王可 陈兰 杨贺菲 王一峰 董林垚 范仲杰 王志刚 胡波 马瑞

摘 要:近年来中国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湄公河流域国家因与中国有相似的山洪灾害防治需求,多次表示期望与中国合作。向湄公河国家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从而输出中国丰富的经验与科技成果,对实现澜湄国家互利共赢与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科技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培训班项目“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的策划、执行和反馈,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未来开展类似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交流合作

中图法分类号:G718.6                                             文献标志码:A

湄公河国家山地占比高[1],降水强度大[2],贫困人口多[3],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步伐,明確了山洪灾害防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急用先行”的原则,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试点建设[4]、全国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5]、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等防治措施[6-10],在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11]、防治减灾效益和山洪灾害防治原创性成果等方面[11-13]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经验技术可供湄公河国家参考和借鉴。

鉴于此,立足澜湄流域各国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的国家需求,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江科学院”)承办了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班项目“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以下简称“项目”)。项目以国际交流与培训的形式,针对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新形势需求[14-16],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我国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输出,分享山洪灾害防治经验,培养中高端管理与技术人才,提升湄公河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对塑造我国大国形象、展示我国科技外援影响力、实现澜湄国家互利共赢与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17]。

1  项目策划

项目承办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项目承办单位”)于2018年起草“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培训”项目申请书,该申请书经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审核后,正式上报至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最后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向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申报。最终该项目于2019年2月正式获批。

1.1  培训课程设置

项目旨在向湄公河流域国家致力于山洪灾害防治的决策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分享我国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科技成果,培训的内容围绕中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和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具体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包括中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成灾特点研究、分布规律概况等。

(2)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包括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必要性、山洪灾害发育环境及防治现状、山洪灾害区域分异特征等。

(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包括山洪灾害监测网构建、山洪灾害预警模型、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山洪灾害动态预警技术等。

(4)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原理与演示,包括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滑坡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监测仪器与方法、监测预警系统演示等。

(5)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与效益分析,包括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践、非工程措施运行效果分析与管理经验探讨、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运行效益分析等。

(6)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案例,包括中国现有的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理念、中国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获得的成功经验。

将以上6个方面的培训内容有机地融入13场培训讲座中,同时安排相应的现场考察,使学员对课堂的所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具体的讲座和考察内容如表1所示。

1.2  培训师资力量

在师资力量方面,经过项目承办单位的精心筛选,聘请山洪灾害防治行业13位知名专家作为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均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国内外山洪防治最新发展情况有着全面的掌握。授课老师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气象中心、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计9家单位。为方便授课老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授课期间全程安排英语翻译陪同。

2  项目实施

2.1  培训招生

项目承办单位于2019年4月向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越南和缅甸相关部门发出邀请函,各国相关申请人经由中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班网站报名。项目主要针对决策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培训,在充分考虑五国的实际情况和申请人背景后,最终录取了20名学员。其中11人来自政府部门,7人来自高校,2人来自相关企业技术部门。

2.2  培训安排

项目于2019年10月27日启动,2019年11月10日结束,为期15天。培训按照地点分为武汉和昆明两段。培训于10月28日在武汉正式开班,项目承办单位邀请的知名专家分别按照设置的课程向各国培训学员系统授课,同时项目主办方根据既定安排组织学员赴实地进行考察。培训的详细安排见表2。

表2    培训日程

日期 培训地点 日程安排

2019年

10月27日 武汉

(丹江口) 学员报道

2019年

10月28日 ①开班仪式

②讲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水库诱发型山地灾害防治

2019年

10月29日 讲座:中国洪水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防治

2019年

10月30日 武汉

(丹江口) 考察:丹江口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2019年

10月31日 考察:丹江口水库水利设施

2019年

11月1日 讲座:长江水利工程调度与防洪管理、湖北山洪灾害防御的方法和成效

2019年

11月2日 考察:长江防洪模型、长江文明馆

2019年

11月3日 ①讲座:长江防洪体系与水库调度

②考察:武汉江滩城市防洪工程

2019年

11月4日 ①講座:大河沿岸城市发展

②培训班交流

2019年

11月5日 昆明 考察:滇池防洪工程

2019年

11月6日 ①考察:滇池周边水利设施

②讲座:气候变化下大河源区生态屏障工程

2019年

11月7日 讲座:山洪致灾降水预报技术进展、洪水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

2019年

11月8日 ①考察: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调研

②讲座: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及典型案例

2019年

11月9日 ①讲座:气候变化下的亚洲区域极端水文和气象灾害

②毕业典礼

③培训班交流

2019年

11月10日 学员返程

11月9日下午,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昆明顺利举行。结业典礼结束后,项目承办单位向各国学员征求了对此次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促进了各国相关知识的共享,增进了相互理解,同时也表示将积极参与相关合作,为推动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与管理贡献力量。

3  项目反馈

项目承办单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共发出评价与建议表20份,其中越南学员3份、缅甸学员2份、柬埔寨学员3份、老挝学员12份,共收到反馈意见20份,回收率达100%。评价与建议表将各项培训内容分为优秀、良好和中等3个等级,同时鼓励学员就此次培训提出建议。

评价与建议表回收后,对各培训内容的评价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为更直观地反映课程的满意度,对课程内容评价的3个等级分别赋5分、3分和2分。换言之,若全部20名学员认为某一课程内容为优秀,则该课程的评分为满分100分;若全部认为良好,则为80分;若全部认为中等,则为60分。

表3    满意度调查成果

号 培训

类型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总

优秀

(5分) 良好

(4分) 中等

(3分)

1 讲座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进展 18 2 98

2 水库诱发型山地灾害防治 17 3 97

3 中国洪水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 12 7 1 91

4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防治 15 4 1 94

5 长江水利工程调度与防洪管理 18 1 1 97

6 湖北山洪灾害防御的方法和成效 16 3 1 95

7 长江防洪体系与水库调度 18 2 98

8 大河沿岸城市发展 17 3 97

9 气候变化下大河源区生态屏障工程 13 5 2 91

10 山洪致灾降水预报技术进展 16 3 1 95

11 洪水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 11 6 3 88

12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及典型案例 14 4 2 92

13 气候变化下的亚洲区域极端水文和气象灾害 13 4 3 90

14 考察 丹江口(官山河)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15 5 95

15 丹江口水库水利设施 16 2 2 94

16 长江防洪模型 15 3 2 93

17 长江文明馆 17 3 97

18 武汉江滩城市防洪工程 15 4 1 94

19 滇池防洪工程 13 4 3 90

20 滇池周边水利设施 12 6 2 90

21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3 5 2 91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培训内容整体平均分为93.7分。其中,95分及以上的培训内容9项(占比42.9%),90~95分的11项(占比52.4%),90分以下的1项(占比4.7%)。整体处于较优秀的水平。

培训内容中“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进展”“长江防洪体系与水库调度”“水库诱发型山地灾害防治”“大河沿岸城市发展”“长江文明馆”“丹江口(官山河)山洪灾害预警系统”6项未得到学员的中等评价,其中“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进展”和“长江防洪体系与水库调度”2项更是得到最高分98分的评价。

在培訓内容中“洪水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得分最低为88分,且有多达9名学员(占比45%)的评价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平。在相对应的建议内容中,培训学员提到该培训内容较倾向于理论介绍,涉及的具体案例较少,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度有待提高,相对其他培训内容而言较难于接受和理解,兴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除此之外澜湄各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需求,在介绍我国洪水防控相关技术的同时,需要增加针对澜湄国家不同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介绍,并结合澜湄各国的洪水防控需求,将我国先进的防控理念和技术应用于澜湄各个国家中。

4  总结与建议

邀请湄公河国家相关决策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加“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在培训班结束后,承办方组织了参培人员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提供建议。从培训学员的评价和建议中可以看出,本次培训班在培训课程设置和内容上总体上满足要求,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课程设置上应更多贴近湄公河国家的山洪灾害防治需求,有针对性地介绍我国的先进技术,尽可能提供相关技术在湄公河国家的应用前景等介绍,使培训学员能清晰受益。在培训内容上,应将理论阐述转化为应用实践的介绍,使培训学员更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游珍,杨艳昭,姜鲁光,等. 基于DEM数据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4):393-400.

[2]吴迪,赵勇,裴源生,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9(4):304-312.

[3]李家成,李曾桃子. 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的湄公河次区域减贫问题研究[J]. 中国-东盟研究,2019(3):74-115.

[4]邱瑞田,黄先龙,张大伟,等.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践[J]. 中国防汛抗旱,2012,22(1):31-33.

[5]周建强. 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5):56-62.

[6]黄先龙,褚明华,石劲松. 我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浅析[J]. 中国水利,2015(9):17-18.

[7]董林垚,刘纪根,张平仓,等.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过程实践问题刍议[J]. 中国水利,2015(13):26-28.

[8]何秉顺,凌永玉,王文科,等. 稳步推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2014,24(6):12-14.

[9]何秉顺,黄先龙,张双艳. 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J]. 中国水利,2012(23):13-15.

[10]袁以美,郑明权,周代荣,等. 某重点山洪沟防治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2017,48(6):124-127.

[11]郭良,何秉顺.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与成就[J]. 中国防汛抗旱,2019,29(10):16-19.

[12]郭良,丁留谦,孙东亚,等. 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J]. 水利学报,2018,49(9):1123-1136.

[13]邢伟. 澜湄合作机制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治理[J]. 东南亚研究,2016(6):72-82.

[14]颜欣. “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 学术探索,2017(9):46-51.

[15]李晓,李俊久. “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

[16]周谷平,阚阅.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 教育研究,2015,36(10):4-9.

[17]李晨阳.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遇、挑战与对策[J]. 学术探索,2016(1):22-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raining of Lancang-Mekong countries

WANG Ke1,2 CHEN Lan1,2 YANG Hefei1,2 WANG Yifeng1,2

DONG Linyao1,2 FAN Zhongjie1,2 WANG Zhigang1,2 HU BO3 MA RIU3

(1.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Hubei 430010,China;2. Research Center on Mountain Torrent & Geologic Disaster Prevention,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Wuhan,Hubei 430010,China;3. Lancang-Mekong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Center,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As Mekong River countries have similar needs on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y have showed their strong interest in cooperation with China. Exporting China’s rich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by training manageri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Mekong River countrie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on promoting mutual benefi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the Lancang-Mekong countries. This study analyses and summaries the planning,execution and feedback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on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ncang-Mekong Counties and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is training program. This offers a great guidance to similar training program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ancang-Mekong countries;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s;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international training;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3455500338206

猜你喜欢

交流合作防治技术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