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措施研究*

2022-03-12贾海霞王永芳郑丽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不合理儿科抗菌

贾海霞,王永芳,郑丽丽**

(1.武陟济民医院普儿科,河南 焦作 454950;2.焦作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中常用药物,对于改善患儿的病情,促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肝肾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因此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1]。据报道[2],我国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较多,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由此会使患儿的病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加重病情,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0 张,对处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0 张,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34张、急性阑尾炎29 张、支气管哮喘47 张、急性胃肠道感染50 张、肺炎20 张、其他20 张。患儿年龄5 个月~11 岁,平均年龄为(5.37±1.04)岁。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抗菌药物的种类、数量、用法用量、处方金额等,按照药物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分析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的DDDs、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应用规定剂量判断每种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如果没有规定剂量,需要按照药品的说明书、实际上日用药的剂量为该药的DDD,把相同品种抗菌药物的不同规格、厂家、剂型折算求和为药品的总消耗量,DDDs= 药品总消耗量/DDD[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共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109 张,占比54.5%;2 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处方63 张,占比31.5%;3 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处方18 张,占比9.0%;无3 种以上药物联用。

2.2 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的DDDs 分析

共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一般采用静脉给药或者口服给药,或者二者均可,但是没有肌肉注射给药途径,通过DDDs 排序可知,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青霉素复方制剂头孢克肟的用药DDDs 较高,其他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的DDDs 分析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占比最高为46.9%,其次是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占比25.0%,其他抗菌药物不合理原因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3 结论

3.1 抗菌药物及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

抗菌药物为可以进行杀菌或者具有抑菌活性的药物,一般包含抗生素、咪唑类、硝基咪唑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多种微生物经过培养获得的某些产物,或者使用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得到的相同或者类似的物质,也可以进行化学全合成[4]。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一般年龄较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血脑屏障不是很健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格外注意[5]。若出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会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刘霞等[6]研究显示,患儿的年龄较小、管床医生的职称较低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主要原因进行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完善和实施,从而使儿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此外,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处方质量、合理使用情况[7]。

3.2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措施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200 张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109 张,占比54.5%;2 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处方63 张,占比31.5%;3 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处方18 张,占比9.0%;无3 种以上药物联用。联合使用药物的比例较低,符合规定的要求。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患儿病情的早日康复,但是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若是不合理则会出现耐药性,联合使用的药物越多,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越多,不利于患儿病情的好转。因此在治疗患儿病症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8]。

此外,本研究中抗菌药物一般采用静脉给药或者口服给药,或者二者均可,但是没有肌肉注射给药途径。由于患儿较小,静脉给药会有疼痛感的存在,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选择口服给药符合用药准则,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用药准则,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9]。通过DDDs 排序可知,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青霉素复方制剂头孢克肟的用药DDDs 较高。阿奇霉素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在衣原体、支原体等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较多。头孢克肟抗菌作用较好,且抗菌较为广泛,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多医生和家属的青睐。二者从用药安全性及药理作用方面均符合安全用药准则[10]。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占比最高为46.9%,其次是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占比25.0%。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于时间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其杀菌效果、血药浓度与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秉着少量多次的用药原则,本研究中出现的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情况可能和患儿家属的配合度不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用药中要多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与其讲解药物的使用时间等知识,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从而保证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11]。

3.3 儿科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我院儿科门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为了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需要对儿科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给予一定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加大对于临床医师、药师的培训,促使医师和药师对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专业知识更加熟练,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与时俱进。了解儿科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保证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②健全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对于门诊开具的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监管,若是发现不按照抗菌药物使用的规章制度的处方,需要对相应的医师进行一定的惩处,对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医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责任感;③对药师的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使药师对于开具的处方的审方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减少不合理处方出现的次数,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药物知识的讲解或者可以对其发放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发挥药师的职能作用[12]。

3.4 结论和不足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以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为主,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证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但是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对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原因可能存在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会不断更新,深入研究不合理用药,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临床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不合理儿科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