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22-03-12高建凯张明礼杨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氯吡心梗格雷

高建凯,张明礼,杨平

(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其中急性心梗是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症状发作较为迅速且严重,需要及时治疗[1]。临床常规予以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为一种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血小板高聚集导致的心、脑与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2];阿司匹林也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治疗的120 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30~65 岁;③能配合完成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完善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34~60 岁,平均年龄(46.61±0.2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7 例、Ⅲ级19 例、Ⅳ级4 例;疾病类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4 例、下壁梗死28 例,前间壁梗死8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34~61 岁,平均年龄(46.63±0.2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7 例、Ⅲ级17 例、Ⅳ级6 例;疾病类型:广泛前壁梗死24 例、下壁梗死26 例,前间壁梗死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75 mg)口服,300 mg/ 次,1 次/d,从第2 天开始75 mg/ 次,1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0.1 g)口服,300 mg/ 次,1 次/d, 从 第2 天 开 始100 mg/ 次,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为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得到改善;无效为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浆黏度(mPa·s)血小板聚集率(%)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s)左室射血分数(%)对照组 60 1.77±0.08 73.12±10.25 24.12±1.33 40.34±3.86研究组 60 1.43±0.04 51.35±11.23 29.52±1.45 51.26±4.85 t 值 29.445 11.091 21.259 13.64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现状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现象。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在发病前的1~2 d 中出现心绞痛加重,胸痛或胸闷发作时间变长,服用硝酸甘油效果较差;或者原来没有心绞痛的患者,突然表现出长时间的胸痛、胸闷等[6]。较为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在上腹部[7]。急性心梗在再灌注治疗时需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8-9],二者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急性心梗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3.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急性心梗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分析认为氯吡格雷为一种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属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治疗机制主要是与集体血小板腺苷二磷酸受体进行结合,从而发挥阻滞血小板腺苷二磷酸受体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作用,且可以强化血栓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10]。阿司匹林为一类能够抗血小板的药物,经常用于解热镇痛,其可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可以产生阻断血栓素A 生成通道的效果,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11]。研究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的并发症发生率低[1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二者联用相较于单独使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3.3 结论和不足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中尚未对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进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加大对于药物剂量方面的探讨,为临床治疗急性心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氯吡心梗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心梗猛于虎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每日信条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