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途径研究

2022-03-11聂琪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产教融合

聂琪

摘要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有三十多所,作为行业特性较为明显的高职院校,如何依托行业发展的背景,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背景出发,梳理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找出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难点,通过对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明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平台;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07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在第三十四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提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部署。作为文化艺术行业人才的摇篮,各个艺术职业院校肩负培养服务于区域的文化艺术类人才的任务。

1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又称“双高计划”)提出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的两大建设重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并提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要求:“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为一体”,需“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

根据“双高计划”文件精神,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要求高职院校对接行业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为核心,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集于一身,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二是产教融合平台,需要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深度融合,兼具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重点是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三是技术技能平台。通过进一步提高专业群服务行业能力,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兼具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重点服务行业和支柱产业。[1]

2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目标定位比较明确,但是落实在艺术高职院校上,存在着技术技能的能力有待提高、与行业对接不紧密、服务能力弱、研究项目与行业需求脱节的情况。

2.1平台的硬件和资金投入缺乏保障

艺术类院校,受专业特性影响,办学成本高于普通职业院校,且招生规模有限,特别是表演艺术类专业,场地、师资、硬件设施的投入已经让学校办学经费略感吃力。并且在艺术类创作或者实践中,存在人力成本高、孵化周期较长、缺乏专业评价标准等问题。学校用于技术服务平台的经费十分有限,对于项目的孵化缺乏时间保障,导致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成效不高。

2.2平台的产学研联动不足

艺术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服务主要体现在艺术实践创作和科研上,一个体现在实践操作层面的创新,一个体现在观念、理念的创新。应将艺术创作与日常的专业教学紧密联合起来,将新创作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运用推广,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但是目前,艺术职业院校的实践创作项目与教学契合度不高,实践创作的项目参与和使用多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平台育人的作用发挥有限。科研项目纵向的项目较少,横向地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项目也较为有限,产学研没有形成深度融合。

2.3科研团队水平不高

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较弱的问题。随着文旅融合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流程再造等等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服务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多为音乐学院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面向文化行业的各类团体、单位的机会不多,长此以往,教师实践水平与行业需求不能保持同步。

3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难点

3.1找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的五项根本任务,其中除去人才培养这一点,其他的四项功能都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相关联。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将科技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多方面的任务”。[2]艺术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该是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项目,應包括艺术实践与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技术输出的一个综合性平台,目的在于要为行业解决实际文化艺术上的问题,要服务文化艺术行业的实际需求,要找准行业内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坚持科研、创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成为科研育人、实践教学育人的重要阵地。

3.2提高技术技能平台的服务能力

树立平台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院团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打破以往办学固有理念,开门办学,真正做到服务行业、服务产业。结合具体项目开发内容构建平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开发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课程,有效推动项目式教学、推动课堂革命,推动企业人员、院团演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鼓励院团与学院人员双向流通。

3.3提高技术技能平台的创新能力

以民间文艺研究中心建设为推手,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研究。通过活态传承地方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艺术大师工作室建设、艺术职业教育研究智库建设、艺术与科技协同创新等途径,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内涵和丰富的表达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内在生命力,加快形成艺术职业院校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和促进文旅产业文化发展的优势特色。

3.4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有学术道德、组织能力强、有实践能力的科研骨干,利用“专家工作室”“名师计划”等项目培养一批技术技能人才队伍。[3]加大对行业企业院团优秀人才的引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科研创新团队,让行业、院团的“名师”“大师”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参与技术服务指导。

3.5完善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完善平台管理制度建设,明确管理流程,缕清管理责任。平台探索实行学校和二级学院两层管理模式,学院统筹制定平台的发展规划和运行模式,二级学院负责平台的实际运行和日常管理,完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为第二年学校投入依据。促进平台管理良好运行。

4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4.1完善文化艺术研创机制

联合主管单位及相关行业专家,建立湖北省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文化艺术技能人才发展报告制度,推动文化艺术相关技術技能积累、创新和服务发展。建立科研分级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科研人才的培育,修改完善科研管理文件和奖励办法。

完善政府牵头、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体制机制建设。召开集团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做好理事会成员单位增补和遴选工作。制定集团专门工作委员会制度,建立和完善集团专门工作委员会机构,确保日常工作有效运行。集团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文化创新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委员会”,按职能分类开展工作。制定集团内企业人员和院校教师双向兼职制度,探索制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激励政策,促进校企双方人员交流。

4.2构建职教集团交流平台

建设湖北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网站。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官网为基地开通集团网站,做好成员单位与集团网站的链接工作,组建集团成员网络交流平台。上传集团日常活动和活动情况,发布集团成员单位动态和需求信息,不断丰富网站资源,使网站成为成员单位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最便捷有效的平台。做好集团工作的宣传与推广,加强对湖北艺术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宣传和推介。

4.3建设文化艺术研创平台

以学校湖北民间舞蹈、湖北民歌、楚剧、汉剧等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引进知名专家作为带头人,联合湖北艺术研究院优秀的研创队伍,依托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与行业龙头产业或院所合作,创立“楚舞、楚风、楚戏、楚漆”四大艺术文化研创中心,建设具有基础研究、创新性研究、创造性项目转化能力的研创平台,打造“楚文化”“非遗文化”系列研创品牌,为推动文化艺术行业、文旅融合集聚文化力量,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省部级以上标志性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开展文旅职业教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表演艺术研究,形成学校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优势和特色。实施文艺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建立创作题材库,重点打造一批原创艺术作品。策划推进大型剧(节)目精品创作,推出高质量艺术展演和展览展示,推出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

4.4建设文化艺术服务平台

对接湖北省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需求,规划建成“舞蹈编导中心”“音乐服务中心”“创意设计中心”“传媒艺术中心”等四个兼具艺术文化推广、人才培养、艺术服务功能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平台。汇聚一批专家和能够解决难题的骨干教师,针对企业发展的难题,以项目式开展员工培训、项目研发,积极为中小微型文化企业提供艺术文化技术技能支持,打造成业内知名的公共艺术文化服务平台。

4.5建设艺术文化产教融合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根本特征,也是服务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校企项目的开展,既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也应该服务于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特别是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学校、行业、企业应真正做到双向流通、互培互聘,真正的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

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在二级学院层面以专业(群)为单位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校、企联合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探索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任教,推进校企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通。

建立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委员会,促进技术技能交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实际,组织校企、校校联合开展技术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筹办湖北省第一次文化艺术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来交流集团各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推动艺术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改革。

5结语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服务产业的重要职责,作为行业办学的艺术类职业院校,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为繁荣区域文化艺术服务发展服务,以促进行业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文化产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现实困境和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41-46.

[2]陈会玲,杨云箐,杨建民.“双高”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和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01):67-70.

[3]王伟麟,方颖,林海波.高职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J].教育与职业,2019(11):69-72.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产教融合
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探索蔚县绿色矿山建设之路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