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质量检测

2022-03-11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鸿毛雕塑家雕像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愚公不愿意bān qiān(  )房屋。为了走出piān pì(  )的大山,他不怕xī shēnɡ(  ),套上shēng kǒu(  ),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  )和záo zi(  ),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2.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ɡ(  )你了,虽然你dān wu(  )了我的正事。”听了他的话,我那颗huánɡ kǒnɡ(  )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二、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4分)

1.面对同学们的埋(mái m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难(nàn nán)。

2.由于天降大雨,娱(yú wú)乐场暂(zǎn zàn)时不对游客开放。

三、把下面句中黑体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1.聪明(  )的人,在空虚(  )的时候,知道找事情做。

2.在渐渐暗下去的虚无缥缈(  )的光线里,我似乎明白(  )了什么。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7分)

1.根据要求,写一写当你看到下面这种情景时的心情。(8分)

小鸟在枝头鸣叫。

(1)心情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情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4分)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A.用疑问的语气,说明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白走一遭会摔跤的。

B.用反问的语气,反省自己过去的日子白白浪费,感到愤慨和不满。

3.把下面错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五、判断正误。对的畫“√”,错的画“×”。(5分)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

2.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

3.《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选择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的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水洗澡”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

5.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

六、按原文内容填空。(10分)

1.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_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2.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______________,被 ____________________了,如 ______________,被______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七、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固: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 鸿毛: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你对司马迁那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雕 像

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个故事——”

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

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辍(chuò zhuì)学了。他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yān yè)了,他说:“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幕(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塑料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着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音颤(chàn zhàn)动着,眼睛里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横线。(2分)

2.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2分)

(1)颇有名气:

(2)山洪暴发:

3.读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介绍文中的三个人物。(3分)

(1)企业家:

(2)雕塑家:

(3)母亲:

八、习作平台。(30分)

生活中一定会有让你高兴,让你难过,让你烦恼,让你后悔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有的如过眼云烟,也许你早就忘记;有的却恍如发生在昨天,让你永生难忘……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1.搬迁 偏僻 牺牲 牲口 铁锤 凿子 2.徘徊 原谅 耽误 惶恐

二、1.mán nán 2.yú zàn

三、1.愚蠢 充实 2.真实 糊涂

四、1.示例:(1)小鳥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2)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吵得人心绪不宁,真烦人! 2.B 3.③ ⑤ ④ ① ②

五、1.√ 2.√ 3.√ 4.× 5.√

六、1.去 再来 枯 再青 谢 再开  2.轻烟 微风吹散 薄雾 初阳蒸融

七、(一)1.本来。 有的人。 山名,在今山东省境内,比喻重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物。 大雁的羽毛,比喻轻微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人或事物。 2.示例:小说《红岩》中的江姐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她的死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比泰山还要重;而叛徒甫志高出卖江姐、背叛革命,他的死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此比鸿毛还要轻。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二)1.chuò yè mù chàn 2.(1)很。 (2)突然而且猛烈。 3.示例:母爱是神圣而伟大的,母爱像彩虹一样绚丽。 4.雕像象征着母爱,母爱无价,所以雕像也无价。 5.(1)致富不忘家乡,深切怀念母亲。 (2)技术精湛,被母爱深深感动,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雕像。 (3)伟大,为了儿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八、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件能表现真情实感的记事作文。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准备写哪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因为哪一件事情引起的?写的时候,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表达情感的时候,可以通过借助对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或者心理活动来直接表现。

3280500338228

猜你喜欢

鸿毛雕塑家雕像
有奖问答
风入松·送医疗队出征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雕塑家
关于一扇门的命名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