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多维共同体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022-03-09杨金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杨金

据了解,不少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不服管教、对长辈越来越不尊敬,为此头疼不已。然而,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道德问题其实源于心理问题,而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家长要从各自角度出发,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并加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使教育共同体建设真正成为办学行为,学校将“家校教育立式共同体” 作为重要的办学事件纳入学校管理。“家校教育立式共同体”即从实体接触、网络沟通、书信交流或书面记载3个维度开展教育共同体工作。工作实施主要有3种主要途径:面对面家长晚校、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训、科学使用《家校成長册》;工作分为3个层面:家校合作、学校引导、家校互动。

家长委员会是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校务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委员会或名存实亡,或只是充当校方的“传声筒”。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重组家长委员会,对其组织性质、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合理定位。家长委员会实行三级管理制,包括班级、年级和校级组3个层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交流群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它们拥有资源共享、即时通信等功能,可以作为搭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新桥梁。由此,学校分别建立家长委员群、班级家长群、年级组家长群,相关工作可以在群内群策群议,增加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尤其年级组家长群更是方便家长之间的交流,班与班之间的互相督促,学校也能更好地为家长答疑解惑,形成良好的年级凝聚力。

在群内推送家庭教育文章、教育视频,引导家长开展相关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走出第一步。

要抓住、用好、用足家长委员会和各级家长群的力量,主动设置议题,把一些关系到孩子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先进理念提出来,争取得到家长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股有生力量。

然而,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不同年龄段学生家长所需掌握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家校共同承担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建立科学的家长培训机制,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1.纵向引领培训

第一,初期起步阶段,通过《半月谈》和《家校成长册》中《每月一信》的专栏,提高家长对教育的关注,逐步给家长植入新理念。第二,针对孩子成长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在《家校成长册》里设计相关专栏活动,引导家长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把知识化成共同的生活实践,科学引导孩子、合理教育孩子、优化孩子成长。第三,开设家长晚校,由专人负责,就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系列培训,如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管理问题,也可以就社会中教育热点问题引导参训家长积极讨论,探究背后的教育真理。

2.横向互助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采取家长沙龙、家庭教育小论坛等形式,组织家长间的同伴互助,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

3.外力提升培训

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邀请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校合作的能力。

4.开设家长咨询室

在心育室固定时间,老师接受预约家长一对一教育问题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有需要的家长。

学校通过这些安排设置,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关注的主角都是孩子。因此,孩子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

为父母开办家长晚校、在群内提供视频培训等只是一方面,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课与讲座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学校期待家长比较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非课堂教学类活动中来,在学校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各类非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校活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1.发动志愿者,让家长走进校园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推动家长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互动参与,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组织发动志愿者。比如,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运动会、艺术节、郊游等活动,协助学校进行组织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家长志愿者做学校图书管理员,以及为学生的课后托管工作服务等。

2.突破课堂局限,让家长走上讲台

家长课堂就是让各个行业的家长走上讲台,利用小课堂展示大社会,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生活中的垃圾食品、用火常识、安全防范知识、小故事大道理、计算机的硬件常识、模拟法庭、刑事案件的侦破及文物保护等等。这项活动不仅加强了家长和家长、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以父母为荣的思想。

3.突破教育藩篱,让学生走出校门

为了满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学校充分挖掘家长的社会资源,发挥家长的社会作用,让孩子走向大自然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父母带领孩子一起春游踏青、走进蔬菜大棚、放风筝、走进工厂、参观父母的工作单位……让孩子能够陶冶心性,怡情增智,了解父母,了解社会。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学校改变了家校合作的观念,唤醒了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和教育行为的自觉,创新了家校互通的渠道,实现了家校关系由学校“单向作用”转向双方“互动合作”,赋予了“家委会”新的内涵,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会贯通、优势互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成长自信与主动发展,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系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湘钢三校家校主任)

(编辑 耿明月)

2565501705225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